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循足跡·尋信物 | 總書記,我上岸了。長江江豚也回來了!

汪瑞華 游儀 田先進

2022年06月15日18:29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地理坐標】安徽省馬鞍山市薛家窪

  【情景回放】2020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馬鞍山市,察看長江水情水勢,了解岸線整治和漁民退捕工作落實情況。

  時隔兩年,再見三姑娘陳蘭香時,給記者的印象,判若兩人,鏡頭面前也沒有了往日的腼腆,取而代之的是寫在臉上的開朗和自信。

  1995年,和漁民張周華結婚之后,三姑娘就一直過著“靠江吃江”的日子:凌晨出門打漁,清晨上岸賣魚。

  一晃20多年過去。2019年,馬鞍山啟動長江干流、重要支流漁民退捕轉產,全市拆解各類漁船5651艘,包括三姑娘在內的全市1萬多名漁民完成上岸。

  三姑娘仍清楚記得當年上岸場景。那天,她用像素模糊的手機,記錄下漁船被拖走的畫面,心中滿是不舍。畢竟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沒有了漁船,上岸后的生活一下子迷茫起來。

  薛家窪地處長江東岸,整治前,生態環境問題十分突出。經過綜合治理,如今已成為百姓親江親水親綠的生態岸線。

  2020年8月1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馬鞍山市薛家窪,察看長江水情水勢,了解岸線整治和漁民退捕工作落實情況。總書記特別強調,“長江禁漁也不是把漁民甩上岸就不管了,要把相關工作做細做實,多開發就業渠道和公益性崗位,讓漁民們穩得住、能致富。”

  得益於漁民上岸政策,三姑娘拿到了退捕轉產政策補助共計26.11萬元,搬進了近100平米的兩居室,政府還給買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打消了她的后顧之憂。

  丈夫張周華也很快加入了護漁隊,還兼職一份水上保潔的工作,每月收入合計起來有3300元。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三姑娘也有了自己的姓名,拿到印有“陳蘭香”三個字的新身份証,如獲至寶的她,在家人面前足足“顯擺”了一整天。

  2020年12月20日,在馬鞍山市雨山區農業農村水利局畜牧水產站定點幫扶員的建議和鼓勵下,陳蘭香牽頭注冊成立了“三姑娘勞務服務有限公司”,先后吸引8戶上岸漁民參股,走上了“抱團致富”的新路子。

  “多虧了政府的幫助。”三姑娘說。常年和江水打交道,雖然辦起了公司,但三姑娘幾乎就是“小白”。雨山區農業農村水利局畜牧水產站派出了站長許照中等人,專門來幫扶她,解讀政策、手續辦理、業務培訓……現在的三姑娘不僅見識廣了、信心足了,還能主動去發展業務、尋找機會。

  通過一年的運營,勞務公司去年營業額160余萬元,刨去開銷盈利22萬元。就在今年年初,三姑娘特地挑了個日子,召開了一次“股東大會”,參股漁民喜獲分紅。

  “從利潤中拿出14萬元分紅,每戶分得7000元,剩下8萬用於公司日常運轉。”三姑娘做夢也沒有想到,上岸后能帶著大家一起創收。這不,日子越過越有勁的她,還跟上潮流學會了電腦、玩起了抖音。

  在許照中眼裡,從上岸到就業,再到創業,對口幫扶三姑娘的初衷,就是要踐行總書記的囑托,讓漁民上岸后能夠穩得住、能致富。

  如今,站在薛家窪,放眼望去,一江碧水向東流。而令三姑娘最欣慰的是,多年不見蹤跡的江豚重現江面。

三姑娘與江豚絲綿畫。張俊 攝

  告別了漁船,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裡,三姑娘最喜歡的裝飾,是一幅純手工制成的江豚絲綿畫,時不時總是拿在手上擦拭一番。“想請總書記再來走走看看。現在的薛家窪,水青了、岸綠了,江豚也回來了。”眼瞅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三姑娘笑得合不攏嘴。

  統籌/策劃:吳 焰

  文 字:汪瑞華 游 儀 田先進

  攝像/剪輯:張 俊

  海報制作 :馬 玲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皖高峰工作室出品

(責編:彭曉玲、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