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循足跡·尋信物 | 總書記,想請您嘗嘗大灣村的新茶

 汪瑞華 游儀 田先進

2022年06月15日18:24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地理坐標: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

  情景回放:老區人民生活怎麼樣,習近平一直牽挂於心。2016年4月24日下午,他沿著山路乘車1個小時,來到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考察脫貧工作。

  初夏的大灣,一場雨后,霧在山間起舞,風在水邊輕拂。

  年逾七旬的陳澤申,起了個大早,如往常一樣,來到老房子,把庭院收拾得利利索索。

  對於陳澤申來說,2016年4月24日是一個既幸福又難忘的日子。那一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金寨縣大灣村,坐在陳澤申家的小板凳上,拉家常、算收入、問保障……和村民們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

  “從北京坐了1個半小時飛機到合肥,又坐了1個半小時汽車到金寨,再用1個多小時進山來到你們這裡,就是要了解農村脫貧特別是革命老區扶貧的真實情況。”總書記對老區群眾的關心,無數次回想,老陳依然無數次感動。

  金寨,地處皖西邊陲、大別山腹地,是家喻戶曉的革命老區,也是國家級首批重點貧困縣。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4萬戶13.01萬人,貧困發生率22.1%。

雨后的大灣村,雲霧繚繞。 張俊 攝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老區人民養育了我們。”時間過去了6年,當時總書記與村民的每一句交流、與當地干部的每一聲囑托,言猶在耳。

  “向總書記報告,在您來過的第二年我就脫貧了,這兩年的日子還越過越給勁。”陳澤申順手推開老房子的大門。

  土坯夯成的老房子在大山裡很尋常,但幾乎所有人都好奇:老陳家的大門為啥“歪”著開?細問,原來有段故事。中年喪子、兒媳改嫁、老伴去世,曾壓得陳澤申喘不過氣來,成天佝僂著腰。都說“窮改門、富遷墳”,當年,陳澤申為了改變苦日子,聽信風水,將正面朝南的大門改成了東南朝向。

  門頭改了,日子卻沒有如願。陳澤申都快認命了,而真正改變命運的時候到了——2014年,脫貧攻堅戰在大別山老區打響,陳澤申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成了村裡頭幫扶的重點對象。

  “讓我們過上好日子的,不可能是風水迷信,而是總書記的關心、黨的好政策。”過去6年裡,陳澤申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走進他的新家,上下兩層的設計,熱水器、電視、空調等家電一應俱全。“做夢也想不到,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說起自己的新家,陳澤申的臉上寫滿了喜悅,眼睛都笑瞇成了一條縫。

  2017年,全年收入達到3.3萬元的陳澤申主動申請摘掉貧困帽。“不能光想著靠政府,現在有總書記的關心,有黨的好政策,還有扶貧干部的幫扶,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陳澤申告訴記者,幸福日子不是躺平躺出來的,而是要靠勤勞的雙手干出來的。

  “土特產銷售5000元、享受產業獎補2000元、光伏發電收入3000元、公益性崗位每月620元……”過去吃了上年顧不到下年的陳澤申,如今再算起家裡的收入賬,嗓門都高了八度,為啥?因為口袋鼓了、信心有了,底氣也就足了。

  陳澤申的變化,是大灣村變化的一個縮影。

  這幾年來,隨著茶產業和旅游業的發展,大灣村很多村民就地就近就業。曾經的大山村,村如其名,群山環繞,層層阻隔,如今已是舊貌換新顏,路燈裝上了,自來水通上了,瀝青路通到了家門口。

  從開啟易地扶貧搬遷到確定“山上種茶,家中迎客”的發展思路﹔從順利出列到成功創建3A景區﹔從全部人口實現脫貧到捧回“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稱號……

  回想起駐村的6年光景,扶貧工作隊隊長就地轉換為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的余靜感慨道,“一年一個樣!一年一個台階!2020年我們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兌現了向總書記和全村村民的承諾。”

  2021年,大灣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57.89萬元、農家樂由原來的6家發展到42家、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5萬人次……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遠的路。

  採擷一段大灣村的歷史,一定少不了一抹茶綠。近年來,茶業不僅是大灣村的脫貧產業、致富產業,也成了當地鄉村振興的主打產業。全村擁有茶園4000余畝,實現群眾年戶均增收2000余元,同時引進集茶葉採摘、體驗、加工和休閑旅游於一體的茶廠,帶動400余戶茶農持續增收。

  新面貌、新日子、新生活,就好比大山深處的一株茶樹,在浸潤了初夏的雨水之后,正鉚足了勁往上長。

  茶園裡,陳澤申和鄉親們正在搶抓農時忙採茶。靠公路的一段牆壁上,“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幾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

  捧起一把剛剛摘下的鮮葉,陳澤申飽含感情:“真想請總書記再來看看,嘗一杯我們大灣村帶著大家脫貧致富的新茶。”

摘下春茶,陳澤申想給總書記報喜訊。 張俊 攝

  統籌/策劃:吳 焰

  文 字:汪瑞華 游 儀 田先進

  攝像/剪輯:張 俊

  海報制作 :馬 玲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皖高峰工作室出品

(責編:彭曉玲、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