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分享

從“單槍匹馬”走向“聯動作戰”,福建霞浦縣探索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機制

奏好基層治理“大合唱”

2022年06月13日08:39    來源:福建日報

“多虧街道‘大工委’兼職委員們的協調,孩子戶口順利遷入縣城,上學有著落了!”提起近期遇到的煩心事,霞浦縣鬆港街道書香佳苑業主林星感慨萬千。

原來,今年1月林星計劃將戶口遷入新房所在地,但由於部分小區安全技術防范系統未達到最新驗收標准,包括林星一家在內的9個小區2000多戶居民無法正常落戶。而想讓孩子在9月進入縣城小學讀書,必須提前辦好落戶手續,林星急得團團轉。

群眾的鬧心事,就是基層治理的發力點。鬆港街道“大工委”立即聯系公安機關了解情況,積極對接縣裡有關部門和小區開發商,在短時間內按要求提升所涉小區安防系統。林星一家成功落戶鬆港街道,心裡的石頭落了地。

面對日趨繁重的基層治理任務,近年來,霞浦縣把為民服務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推進街道“大工委”機制,跨行業、跨層級吸收轄區有影響力的單位黨組織,壯大基層黨建“朋友圈”。據介紹,作為統籌推進街道轄區內基層黨建、社會治理、城市發展的議事協調機構,街道“大工委”採用“召集人+現有專職委員+兼職委員”模式,設召集人1名,由縣黨政黨員領導班子成員兼任,現有專職委員即街道黨工委班子成員,兼職委員一般由轄區或周邊區域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機關事業單位黨員領導干部,國有企業單位、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實現優勢互補。

今年2月,鬆港街道各村(社區)書記、人大代表、黨代表等走街串巷,收集群眾訴求68項﹔3月,組織召開“大工委”民生實事征求意見會,梳理出道路硬化、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16項重要民生實事,將其列入街道為民辦實事“服務清單”,並將任務分解至各共建單位。

“在此過程中,我們通過‘民生實事賬本’工作法,建立群眾訴求台賬,‘大工委’共建單位各職能部門根據‘台賬’解難題。”鬆港街道“大工委”專職副書記陳培仙介紹,該工作法通過“報賬、查賬、銷賬”方式,收集群眾意見、核實研判解決方案、及時解決民生問題。

以“民生實事賬本”工作法助力破解民生難題是鬆港街道探索“大工委”機制的有益嘗試。去年11月,在鬆港街道“大工委”第一次黨建聯席會議現場,與會人員通過“民生實事賬本”工作法將正陽首府小區和惠眾農貿市場周邊違規停車嚴重問題納入“台賬”。“大工委”有關共建單位積極介入,經現場走訪、制定方案、施劃停車位、進行專項整治和加大宣傳力度,今年初,正陽首府小區及惠眾農貿市場周邊變了模樣,不少居民豎起了大拇指。

不僅如此,霞浦縣鬆港街道還創新社區“大黨委”機制,採用“第一書記+現有專職委員+兼職委員”模式,調動各方力量共同抓好社區的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工作,使之與街道“大工委”同頻共振,共同奏好基層治理“大合唱”。

在鬆港街道東昇社區,“公益早教進社區”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課堂上,孩子和家長積極互動,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早教課堂讓我們學到了更專業的教學理念,遠遠超出預期。”東昇社區居民鄭玉霞高興地說。

據悉,為了讓社區0~3歲的孩子得到更多優質、科學的早教服務,去年6月起,東昇社區“大黨委”共建單位霞浦縣實驗幼兒園、霞浦縣婦女聯合會走進各小區,將公益早教活動辦在群眾家門口,引得居民連連點贊。

“層層可結盟、處處可聯系、事事可溝通,在街道‘大工委’與社區‘大黨委’的聯合運作下,各共建單位實現了優勢互補、共治共享,基層黨建也從‘單槍匹馬’走向‘聯動作戰’,激活了基層治理全盤棋。”陳培仙說。(本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劉乃金)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