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太平洋島國命運共同體

本報記者  陳效衛

2022年06月11日07: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和太平洋島國友誼源遠流長、跨越山海。建立外交關系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同島國交流合作不斷拓寬,涵蓋了貿易投資、海洋環境、防災減災、減貧扶貧、醫療衛生等眾多領域。近年來,雙方相互尊重、共同發展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不斷向前發展,取得豐碩成果,成為南南合作、互利共贏的典范,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太平洋島國命運共同體。

“太平洋島國的發展之路”

近日,由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建設集團”)巴布亞新幾內亞公司承建的巴新新愛爾蘭省共10棟區議會廳順利交付。這10棟區議會廳幫助新愛爾蘭省10個地方政府解決了沒有辦公場所的難題。

“感謝中企為巴新建造了區議會廳!”尼瑪瑪區居民亨利告訴記者,當地沒有電話和互聯網,沒法與政府工作人員預約辦事。上個月,他為解決與鄰居的土地權屬爭議,3次翻山越嶺、往返約120公裡前往區政府,每次都因找不到負責人白跑一趟。

新愛爾蘭省島嶼多且分散。省長陳仲民表示,由於沒有辦公場所,多年來,當地居民想反映問題,就得到議員家裡找人,社區代表開會也大多在某位代表家院子裡臨時湊合。有了這10棟區議會廳,社區代表們商量起事來更便捷,辦公效率也更高。

當地很多地方不通電,晚上路上一片漆黑。由於每個區議會廳的院子都配備了太陽能路燈,這裡也成為當地居民夜晚休閑娛樂的場所。中鐵建設集團巴新公司副總經理周文江告訴記者,很多居民走幾十公裡山路到議會廳,隻為親眼看一看“屬於自己的現代化建筑”。

中鐵建設集團進入巴新市場十幾年來,相繼建成了巴新最大綜合性商業超市、最大啤酒麥芽處理車間、最大糧油加工廠和現代化的省議會大廈等項目,改善了當地民眾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累計為當地創造上萬個就業崗位,培養了大批施工技術人員。

在太平洋島國,類似的項目還有很多。瓦努阿圖塔納島和馬勒庫拉島公路項目、湯加國家道路改造項目、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波納佩州二級公路項目等一批重要基礎設施的建設,極大加快了島國互聯互通建設。薩摩亞主流媒體《薩摩亞觀察家報》日前刊文表示,過去30多年來,中國以多種方式向當地援建了10多個大型項目,極大改善了當地民眾工作、學習和就醫環境。

所羅門群島總理索加瓦雷表示,中國已成為所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伙伴和可信賴的發展伙伴。“所中在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基礎上開展合作,各領域聯系日益緊密,為所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斐濟總理府顧問維拉姆表示,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島國基礎設施建設,幫助當地修建道路、橋梁、港口、醫院、學校、體育館等,帶動了各領域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太平洋島國的發展之路”。

“菌草就是我們的脫貧致富草”

2018年的一天,斐濟納維拉瓦村的菌草種植培訓班上響起悅耳的歌聲。最初是一位長者獨唱,后來慢慢變成學員們合唱。沒有指揮,沒有伴奏,人們起身用歌聲表達對中國菌草技術專家的感激。

“盡管語言不通,但音樂是世界共通的語言……通過菌草這一紐帶,我們實現了民心相通。”中國駐斐濟菌草技術專家組組長林佔森每每回想起這感人一幕,自豪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斐濟一年隻有旱雨兩季。每當旱季來臨,中西部地區牧草枯黃,牲畜飼料不足,經濟損失較大。2014年,中國專家組為當地引進了優質的菌草品種——可長到8米高的巨菌草。林佔森說,這一品種不僅產量高,而且營養豐富,非常適合作飼料、肥料,還可防風固沙、改良土壤,受到斐濟牧場和農戶的普遍青睞。

斐濟當地農戶薩希姆有30畝農場,養了60頭牛、170隻羊。“以前,一到旱季飼料短缺,牛羊體重都會降兩三成。中國專家免費為我們提供草種,還教我們如何種植。現在,菌草全年都能生長,牛羊吃得膘肥體壯,再也不用擔心旱季飼料不足了。”薩希姆說。

“以草代糧”幫助斐濟突破了畜牧業發展的瓶頸,菌草在當地也獲得“中國草”的美譽。不久前,斐濟農業部長雷迪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當地養殖業沒有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因為我們有巨菌草。”

1997年,應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政府邀請,中國專家組經過深入調研,決定在該省魯法區建立菌草技術示范點,幫助人們脫貧致富。如今,菌草產業已經成為東高地省繼咖啡種植業之后的第二大產業,3萬多巴新民眾從菌草技術推廣中受益,並創造了巨菌草產量每公頃853噸的世界紀錄。“菌草就是我們的脫貧致富草。”巴新總理馬拉佩表示,種植菌草在農耕創新、扶貧和糧食安全等方面為當地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對中方多年來為巴新加快發展步伐,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給予的支持表示由衷感謝。

相互尊重是中國發展同太平洋島國關系的准則,共同發展是中國開展同太平洋島國合作的目標。多年來,中國在巴新、斐濟、湯加、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薩摩亞等國實施了多個農業技術援助項目,通過派遣農業專家、建設示范農場、培訓示范農戶、推廣作物良種、提供技術支持等方式,真誠幫助島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提高自主發展能力。“中國永遠是真誠的朋友。”湯加前駐華大使、湯中友協秘書長西亞梅利耶·拉圖表示,中國在同太平洋島國打交道時真正做到了平等相待、互幫互助、聚焦發展。

“務實合作將照亮雙方更加美好的未來”

太平洋島國經常遭受地震、火山、熱帶風暴等自然災害侵襲。作為同在亞太地區的好朋友、好伙伴和好兄弟,中國總是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

“今年1月中旬湯加海底火山噴發后,中國對湯加的援助不僅最及時,而且援助物資批次最多、種類齊全。”拉圖強調,在短短一個月裡,中國先后6次向湯加伸出援手。

“在國際交往中,中國始終奉行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的原則處理與各國關系,共享發展成果。”維拉姆表示,2020年底至2021年初,斐濟接連遭受兩場熱帶氣旋襲擊,數萬人無家可歸,“中國是首個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款,幫助斐濟開展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的國家”。

自2006年起,中國同太平洋島國開啟地震減災合作,協助薩摩亞、瓦努阿圖、斐濟等國建設地震台網,提升地震監測能力。2021年12月,中國—太平洋島國應急物資儲備庫在廣東省正式啟用。薩摩亞駐華大使托歐瑪塔代表太平洋島國使節致辭表示,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庫是中方對島國在應對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等方面需求的積極回應,將進一步密切雙方關系和友誼。中國—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中心已於今年4月啟用。

太平洋島國醫療衛生體系薄弱,醫療物資匱乏。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中國與島國守望相助、攜手抗疫,不僅舉行了多場雙多邊衛生專家專題視頻會,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經驗,還向島國提供疫苗、抗疫物資以及現匯援助,幫助修建隔離病房等設施。截至目前,中國已累計向島國提供59萬劑疫苗和各類物資超100噸。

5月30日,在第二次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上,中方宣布將根據島國發展需要,打造應對氣變、脫貧發展、防災減災、農業推廣、菌草技術和應急儲備庫6個區域合作中心。瓦努阿圖總統摩西表示,中方總是注重瓦方需求,優先幫助瓦改善民生、修建基礎設施,為瓦民眾帶來福祉,瓦政府和人民對此銘記在心。拉圖表示,當前,太平洋島國和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加強團結、共克時艱,“太平洋島國和中國的關系已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務實合作將照亮雙方更加美好的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11日 03 版)

(責編:彭靜、王欲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