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9日08:18 來源:解放軍報
1949年1月13日,在解放天津前夕,我第四野戰軍45軍135師403團舉行振奮人心的誓師大會,該團1連官兵受領了在突破民權門城防中擔任尖刀連的任務。戰斗打響后,1連官兵創造了“三分鐘殺開民權門”的戰績。戰后,45軍授予該連“鋼刀連”榮譽稱號。
近年來,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鋼刀連”官兵高擎榮譽旗幟,賡續以“勇猛無敵、勇當先鋒、勇於擔當、勇立潮頭”為主要內涵的“鋼刀精神”,不斷在練兵備戰中實現新的躍升。
一
解放天津的戰斗發起前一天,45軍把一面“殺開民權門”的紅旗授予1連。135師政委韋祖珍叮囑全連官兵:“一定要把勝利的紅旗插上民權門,起到火車頭的作用,把部隊像牽引列車一樣,沿著突破口順利地拉進城去。”連隊官兵高喊:“請首長放心,我們一定完成任務!”當天傍晚,184名勇士隱蔽潛入沖擊出發陣地。
民權門位於天津城東北面,守敵在城牆上構筑了層層交疊的火力點,城牆外挖有寬闊水深的護城河。防御前沿還設有4道鐵絲網和電網、鹿砦、絆腳索,以及大小地堡200多個,被稱為“天津之標准工事”。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時,總攻開始了。敵我雙方在民權門突破口展開激烈厮殺。1連官兵率先向突破口發起攻擊,負責掩護沖鋒的機槍手、二班副班長李合肚子被打穿,壯烈犧牲。全連官兵同仇敵愾,牢牢守住突破口,先后5次擊退數倍敵人的反扑。
突然,一枚炮彈向沖擊的隊伍飛來,炸昏了高擎“殺開民權門”旗幟的旗手鐘銀根。醒來后,他忍著劇痛,再一次爬向被炸倒的紅旗,雙手抓住旗杆,兩肘撐地,艱難地豎起紅旗,以面頰抵住旗杆,全力護旗。最終,鐘銀根在戰友的掩護下,把“殺開民權門”的紅旗插上了民權門城頭,這時旗面上已是血跡斑斑、彈痕累累。連隊官兵就像一把鋒利“鋼刀”,為先頭部隊入城殲敵殺開了一條血路。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73年來,一代代“鋼刀連”官兵上高原、鑽密林、進大漠,試驗新裝備、研究新戰法,在改革轉型中傳承踐行“鋼刀精神”,始終保持著無畏前行的血性。
“在‘鋼刀連’當兵,就應該標准立第一、任務爭第一、榮譽奪第一!”這早已成為全連官兵的共識。改革轉型后,連隊官兵始終繃緊“軍人生來為戰勝”的信條,聚力鍛造“攻必克、戰必勝”的刀尖子,爭當陸軍轉型建設“排頭兵”“急先鋒”,先后涌現全軍“愛軍精武標兵”肖維明、戰區陸軍“強軍精武標兵”陳威、戰區陸軍“‘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董裴祥、集團軍“強軍精武標兵”王祥宜等一批先進典型。
近年來,“鋼刀連”所在旅著力打造“鋼刀”系列文化品牌,引導官兵在英雄血脈的傳承和紅色文化的滋養中,持續激發練兵動力。他們先后整理匯編《鋼刀文化薈萃》故事集,幫助官兵深入了解“鋼刀精神”﹔堅持每年為新任職干部和入營新兵上好“參觀連隊榮譽室、學習連史、學唱連歌、連旗下宣誓”4堂“必修課”,使光榮傳統人人熟知﹔組織官兵觀看天津戰役紀錄片、編排《殺開民權門》情景話劇等,讓官兵在學習英雄事跡中點燃戰斗熱情,讓“鋼刀精神”在英雄傳人的血脈中不斷傳承。
二
走進“鋼刀連”榮譽展覽館,那面血紅旗幟最先映入眼帘。73年前的天津戰役戰場上,“殺開民權門”的旗幟迎著槍林彈雨,牢牢地插在敵人的門戶要沖上。這面布滿彈孔的戰旗成為激勵一代代“鋼刀連”官兵奮勇爭先的精神圖騰。
無論是新兵下連、老兵退伍,還是大項任務出征前,“鋼刀連”官兵都要看一看這面旗幟。官兵說,看到這面旗幟,就仿佛感受到“敢碰硬、敢攻堅、敢犧牲”的戰斗血性,內心涌起一股力量。
歲月流轉,精神永恆。“鋼刀精神”在官兵身上賡續流淌。
去年8月,草原深處,一場紅藍實兵對抗演練激戰正酣。“鋼刀連”作為紅方主攻突擊隊,正當他們向縱深發展進攻時,遭遇“敵”多個暗火力點封鎖,行動受阻。危急時刻,班長趙寧飛主動請纓,帶領全班穿插至藍軍身后,打開了突破口,將紅旗插上了藍軍指揮所。演練復盤會上,趙寧飛說:“‘鋼刀連’的旗幟必須飄揚在演習場最高的地方!”
“‘鋼刀連’的兵,人人都是刀尖子,個個都是小老虎,遇到急難險重任務時,就應該勇猛無敵、勇當先鋒、勇於擔當、勇立潮頭。”戰士李鈺一直牢牢記著指導員在教育課上說的這句話。他也一直記著3年前的那次比武。
那年12月,旅裡組織“利刃杯”創破紀錄比武競賽,“鋼刀連”官兵在建制連武裝越野3公裡課目比拼中,克服不良天氣帶來的影響,一路奮勇向前。“同志們,我們連自從成立以來,戰旗就從來沒有第二個插到過高地上。把勁都使出來,向著終點沖啊!”隨著連長一聲令下,大家的戰斗熱情再度被點燃。官兵咬著牙、拼了命地往前沖。最終,“鋼刀連”以優異成績奪得第一。
“烽火硝煙誕生新的武裝,改革轉型重塑新型力量,勇猛無敵軍威壯,乘風起航為實戰,鋼刀連隊美名揚……”去年年初,連隊編排《鋼刀戰歌》。歌聲中,滿是他們作為英雄傳人的驕傲與自豪。
三
2017年7月1日,朱日和訓練基地三軍列陣、戰車轟鳴。“鋼刀連”官兵剛下演兵場、又上閱兵場,搭乘直升機以戰斗姿態庄嚴接受統帥檢閱,向世人展示了“猛虎肋下生雙翼”的威武雄壯。
當年4月,“鋼刀連”整建制改革轉型為空中突擊步兵連。面對新編制、新裝備、新戰法,一無訓練教材、二無經驗可循,如何在短時間內形成戰斗力?連隊展開了一場大討論,地點就在榮譽展覽館。班長王祥宜至今記得當時激烈的討論氛圍:“每個人都爭著發言,每個人都積極開動腦筋。大家的熱情一下子被調動起來。最后,在一塊塊榮譽獎牌、一面面光輝戰旗的見証下,全連官兵許下‘不給鋼刀連丟臉,堅決完成轉型任務’的誓言。”
英雄的連隊英雄的兵。越是艱巨挑戰,就越能激發出“鋼刀連”官兵迎難而上、敢為人先的精氣神。面對新裝備和陌生的訓練課目,“鋼刀連”官兵在探索中前進,組成“訓練攻關組”,設立“鋼刀講武堂”,學習各類直升機性能,探索新的戰法訓法。他們一次次挑戰繩索上的極限,短短1個月裡就磨破了3000多雙手套,用壞了45條粗麻繩。有的官兵在訓練中因為手上的血泡不斷被磨破,把白手套染成了“血手套”。最終他們摸索出一套空地融合訓練的方法路子,輻射帶動全旅戰斗力走上“快車道”。
“血手套”的故事,是“鋼刀連”官兵在轉型升級中的一個縮影。一直以來,這個連隊始終秉持“沒有任務爭任務,任務越重越來勁”的追求,參加了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等重大活動。
73年光陰如梭,一茬茬“鋼刀連”官兵始終堅持忠心向黨的信念永不變、向戰勝戰的精神永不變、犧牲奉獻的品格永不變。他們先后被授予“鋼刀連”“全面建設模范連”和“抗震救災英雄集體”3個榮譽稱號,榮立集體大功1次、集體一等功1次、集體二等功11次、集體三等功17次,17次受到戰區(軍區)以上表彰。
英雄血脈永流淌,接續傳承譜新章。前不久,“鋼刀連”接到上級賦予的某作戰研究任務,一場新的戰斗再次打響。英雄傳人高擎旗幟、奮勇爭先,又一次向高地發起沖擊。(郭成亮 劉嘯天 任 帆)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