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青
2022年06月06日08:21 來源:學習時報
全面抗戰爆發后,黨中央非常重視對山東抗戰工作的指導,為了增強抗戰力量,1939年5月,派徐向前和朱瑞到山東領導敵后游擊工作。接到命令后,徐向前在館陶與朱瑞匯合,於6月上旬從泰安以南過津浦路,進入沂蒙山地區。他們剛到那裡,就趕上了日寇對山東發動的第一次大“掃蕩”。自此,徐向前開始了領導山東軍民艱難進行反“掃蕩”的歲月。
指揮粉碎日寇對魯中的進攻
在山東省委領導的根據地中,魯中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它南臨隴海鐵路、西跨津浦鐵路、北接膠濟鐵路、東瀕黃海,是開展游擊戰爭的好地方,而且還是山東黨政軍領導機關的所在地,因此成為敵寇的“掃蕩”目標。1939年6月1日,日寇兩萬余人在植田大將指揮下,兵分十路,分進合擊沂蒙山區腹心地帶。剛到沂蒙山區的徐向前來不及詳細了解山東各根據地的情形,就投入到了指揮軍民進行反“掃蕩”的緊張斗爭中。
當時承擔反“掃蕩”任務的主要是在山東抗日武裝起義中發展起來的八路軍山東縱隊。這是一支土生土長的武裝隊伍,既缺少戰斗經驗,又缺乏干部,裝備也很低劣。不過,沂蒙山區地勢險峻,回旋余地大,部隊熟悉地形民情,又有青紗帳和群眾掩護,為打擊日寇提供了便利條件。在徐向前指揮下,八路軍山東縱隊與地方游擊力量、縣獨立營、自衛團協同配合,相互支援,重點襲擊日軍的交通線和薄弱地方。日軍逼進村庄時,軍民或空舍清野,埋藏糧食衣物,使他們進村后糧水無繼,或躲進山洞,使村庄空無一人,日軍走后,再互通情報,商量對策,拖得他們筋疲力盡,難有收獲。在歷經一個多月的反“掃蕩”中,山東軍民與日軍作戰20余次,殲敵1000余人,最后迫使其不得不撤出沂蒙山區,收兵回巢。
在進行反“掃蕩”的過程中,山東軍民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提升了戰斗意志,也付出了巨大犧牲。由於敵人殘酷的燒殺搶掠,很多群眾獻出了生命,財產損失更是不計其數。碰到陰雨天,戰士們隻能穿著濕透的衣服,提著鞋子在泥巴裡趕路。為了不被日軍發現,戰士們大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行軍,有時一走就是很長時間,腳步一停就累得睡著了,隻好由后邊的人推醒再走。八路軍山東縱隊的一支小分隊與日軍進行戰斗時,被逼到一座懸崖上,子彈打光了之后全部跳崖犧牲,被譽為“十八勇士”。
制定新策略打擊消耗日寇
從1939年下半年起,日寇加大了對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掃蕩”頻次,使用的兵力規模也越來越大,並且採取把后方變為前線、以“游擊戰”對游擊戰、利用漢奸特務進行破壞等策略。針對日寇“掃蕩”中的新特點,徐向前制定了新的反“掃蕩”策略,即軍民合力,運用游擊戰、破襲戰、麻雀戰等多種作戰方式,不斷給敵人以有力打擊。
日軍不甘心接受對山東第一次大“掃蕩”的失敗命運,妄想把駐扎在沂蒙山區的八路軍第一支隊消滅或擠出去。1939年10月底,它向臨朐縣城西30華裡的五井鎮發動了大規模進攻。面對敵人的進攻,徐向前指揮八路軍第一支隊官兵一面用步槍挑著軍帽佯裝前進以吸引日軍火力,一面利用有利的地形地貌,在日軍猛烈的火力下匍匐前進,最終將他們圍殲在五井鎮的蓮花山上。這次戰斗歷經17個小時,斃傷日偽軍120余人,被《大眾日報》譽為是“山東抗日兩年來的最模范的勝利戰斗”。
孫祖戰斗也是徐向前領導反“掃蕩”取得勝利的一次典型戰斗。1940年春,日軍再次對魯中地區進行“掃蕩”。徐向前根據群眾送來的情報,判斷日軍會經過岱庄、孫祖,正好可以借此伏擊殲敵。為此,他星夜調八路軍第二支部一部北上埋伏在孫祖與鐵嶼一帶。3月16日,日軍幾百人果然向孫祖方向前進,正好鑽進了八路軍的包圍圈。當日軍進入孫祖附近的九峰山后,埋伏在山上的指戰員一齊開火,手榴彈、石塊頓時飛向敵群,機槍、步槍也一齊掃射,給日軍造成了很大傷亡。附近的民眾也自動組織起來,運送傷員、送茶送飯、偵察敵情,為戰斗勝利提供了重要保証。這次戰斗歷經兩晝夜,斃傷日軍200余人,繳獲了一批馬匹、車輛和武器彈藥。
類似的反“掃蕩”戰斗還有不少,如1939年6月的苗山戰斗、7月的大郝家埋伏戰、8月的梁山伏擊戰、11月的泰山反“掃蕩”戰斗以及1940年3月的白彥戰斗、4月的抱犢崮反“掃蕩”戰斗等,反“掃蕩”的零星戰斗則幾乎天天都在進行。在領導山東軍民進行反“掃蕩”的過程中,徐向前沉著堅毅、指揮有方,使日軍一次次的“掃蕩”屢遭慘敗,大大提升了山東軍民的勝利信心。
整頓發展武裝提高戰斗能力
基於山東抗戰武裝力量薄弱的實際,徐向前主張必須發展壯大武裝力量。他積極落實黨中央要求山東把發展武裝力量作為一切工作中心的指示,一方面採取措施發動群眾成立民兵自衛團等武裝組織,另一方面提高主力部隊、正規軍的質量。
徐向前提出各縣均要組織民兵自衛團,區、鄉、村等成立自衛武裝力量,擔負站崗放哨、空舍清野、偵察敵情、清除漢奸、保衛政權、配合主力部隊作戰等任務,這為反“掃蕩”提供了廣泛的人力支援。如在日軍“掃蕩”泰西時,民兵自衛團員很快組織起來,從家裡拿出土槍、大炮、大刀、紅纓槍等,在1940年清河區的劉家井戰斗中,他們用土炮與八路軍戰士一樣堅守在陣地上,雖受敵人炮傷但仍不下火線﹔壽光陽河的自衛團單獨夜襲敵人,給日軍制造了不小麻煩,對於粉碎日軍“掃蕩”發揮了重要作用。
提高主力部隊戰斗力是反“掃蕩”勝利的重要保障。根據反“掃蕩”過程中指揮員不機動靈活、追擊動作慢、部隊之間作戰協調性差、支援配合不夠等問題,徐向前召開專門會議對干部進行教育。他要求各級黨組織積極辦學校、教導隊、參謀培訓隊、干部培訓班,還親自選調了一批干部到抗大山東分校深造,以提高指揮干部的作戰能力。為了使山東縱隊和115師兩支部隊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徐向前採取了干部和戰斗骨干互相交流的辦法,從115師抽調2000余名戰斗骨干到山東縱隊,從山東縱隊也抽調了一批干部到115師幫助開展工作。他還對山東縱隊進行整編整訓,加強正規化建設,經過整頓后,作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1940年5月,黨中央來電要求徐向前赴延安出席黨的七大。至此,他離開了和他一起戰斗一年有余的戰友與山東百姓。盡管徐向前在山東的時間不長,但他領導山東軍民進行反“掃蕩”的崢嶸歲月已成為山東抗日根據地發展史上閃爍著熠熠光輝的一頁,他為爭取反“掃蕩”勝利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也銘記在山東人民的心中。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