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綠色成為美麗中國鮮明底色(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 

本報記者  顧仲陽

2022年06月02日07: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森林和草原對國家生態安全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林草興則生態興。”“科學開展國土綠化,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質量,鞏固和增強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為推動全球環境和氣候治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荒山植綠,黃土地變了模樣。陝西省吳起縣吳起街道南溝村山桃花、蘋果花爭芳競艷,南溝村黨支部原書記閆志雄感慨:“過去山上光禿禿,現在遍地披綠裝,尋不見一片荒。”

植綠也要護綠,森林和草原有了專屬守護者。河南省新縣泗店鄉最美生態護林員孫紹兵,常年以山為家、以林為伴,全村7020畝森林裡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科學推進國土綠化,累計完成造林9.6億畝,全國森林覆蓋率提高2.68個百分點,達到23.04%。“十三五”末,全國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1%。我國林草資源總體呈現數量持續增加、質量穩步提高、功能不斷增強的發展態勢,美麗中國正不斷變為現實。

——義務植樹創新發展,身邊增綠蔚然成風。

永定河畔,習近平總書記種下的白皮鬆枝葉繁茂、亭亭如蓋。這10年,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范,帶領我們一起植樹。伴著春風春雨,殷殷囑托激蕩大地、浸潤心田。

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逐步擴大到八大類50多種,特別是“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讓隨時、隨處、隨願植樹盡責逐漸變成現實。全民義務植樹已成為推進國土綠化的有效途徑和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載體。

“公園建在家門口,出門就能見綠。”談起現在的生態環境,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黃河路街道居民程倩倩連聲贊嘆。東營區建口袋公園、城中濕地,增綠道、擴綠地,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生態家園越來越美。

見縫插“綠”,一個個村庄、小區、校園、廠礦綠了起來、美了起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得到更好滿足。

——大工程帶動,大規模國土綠化扎實推進。

發揮重點生態工程主體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三北、長江等重點防護林工程營造林1.83億畝,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完成建設任務6075.2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完成2972萬畝,國家儲備林工程完成8550.5萬畝。

眾人植樹樹成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土綠化步伐全面加快,森林面積淨增近3.75億畝,其中人工林面積穩居世界第一。

——注重數量更注重質量,走出了一條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之路。

一早,浙江省蘭溪市蘭江街道大阜張村村民張品新來到家門口的小微公園散步。公園原先是塊閑雜地,簡單平整后種上了成本低、適應性強的桂花、樟樹等鄉土樹種,以專業化日常管護保証存活率。公園充分發揮各樹種草種的形體、色彩等自然美,節儉的同時實現綠化、美化效果最大化。

科學劃定綠化用地,優化樹種結構,解決好“在哪種”“種什麼”問題。在全國,各地守牢耕地紅線,積極挖掘造林用地潛力,組織開展國土綠化空間適宜性評估,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積極採用鄉土樹種草種,不搞奇樹異草,積極實施森林質量精准提升工程,森林生態系統質量、穩定性和碳匯能力穩步提高。

——全面推行林長制,實現了山有人管、樹有人護、責有人擔。

江蘇省宿遷市以“林長制”促進“林長治”,通過“互聯網+森林防火督查”信息系統,加強防火網格化管理,落實分類分級管控,確保主要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1.8%以下。

國土綠化扮靚美麗中國,越來越多的綠色故事在中華大地上生動演繹。

內蒙古自治區新巴爾虎左旗罕達蓋蘇木草原深處,牧民巴德瑪家近2000畝草場劃為禁牧區,4000多畝草場劃入草畜平衡區。“少養精養,生態好了才能多掙錢。去年,我賣了30多頭牛犢,純收入近30萬元。”巴德瑪說。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目前,全國林業產業總產值突破8萬億元,其中林下經濟從業人數達3400萬人。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億萬中國人正以接續拼搏的奮斗姿態綠化國土,呵護培育綠水青山,共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02日 01 版)

(責編:彭曉玲、任一林)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