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鄭海鷗
2022年06月01日11: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青年導演、國家一級演員吳旭在拉薩的日子總是很忙碌:在海拔高、氧氣稀薄的高原,推廣兒童劇、排演話劇,忙得不亦樂乎。這已是他“扎”進西藏的第五年了。
“好的兒童劇應該是孩子喜歡,大人也喜歡”
“2008年,我隨著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小蝌蚪找媽媽》劇組來拉薩。演出后,孩子們不願離去,一次次喊著‘你們還要再來’,當時,我深深感受到這些孩子是那麼喜愛兒童劇、渴望看到兒童劇。”吳旭說。
10年后,一個援藏的機會來到吳旭面前,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不久后,他來到了西藏自治區話劇團。
吳旭希望在這裡推廣普及兒童劇。可話劇團的一些人起初並不理解,“我們一直創排的都是成人劇,不需要兒童劇……”聽到這樣的聲音,吳旭心想:“當地人看兒童劇的機會很少,所以不理解也正常。我得想辦法虛心學習,再與他們分享藝術見解。”
抓住機會,吳旭組織了幾次面對面聊天會,和話劇團的演職人員談對兒童劇的認識,還精心准備了一些兒童劇的影像資料與他們分享。慢慢地,大家有了一些共識。
時間來到2019年,吳旭第二次去西藏,他組織了一場兒童劇演出觀摩活動。孩子們沉浸其中,歡呼雀躍,很多當地人也感受到了兒童劇的魅力。
兒童劇創作並不簡單。“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有個共識:好的兒童劇應該是孩子喜歡,大人也喜歡。孩子喜歡,代表通俗易懂,大人喜歡,說明有深度有厚度。兒童戲劇要具備優秀戲劇的一切要素,同時還要找到符合孩子心理特點和接受特點的表達方式。”吳旭說。
后來,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與西藏自治區話劇團簽訂了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在劇目演出、人才培養、劇目創作等方面給予話劇團更多幫助。
“目前,話劇團正在創作兒童劇《扎西和德勒》,一些本地作家也有意願將兒童文學作品改編成兒童劇。”吳旭說,“我相信,通過不懈努力,兒童劇會扎根雪域高原的。”
“不深入生活,怎麼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近幾年,很多朋友不知道吳旭去哪裡了,直到他帶著話劇《八廓街北院》登上北京的舞台。
一些朋友也不理解吳旭的選擇,不待在大城市的劇院,隻身跑到高原,為了啥?
“在繁華的都市,人很容易浮躁,而浮躁是創作的大敵。耐不住寂寞,不深入生活,怎麼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吳旭感慨,“很多人說我失去了很多,可我覺得更多的是收獲。”
2020年7月,吳旭導演的《八廓街北院》在拉薩首演,原本隻演出一場的計劃,被觀眾們火熱的追捧“打亂”,一直加演到第八場,才勉強讓觀眾“解渴”。回憶當時的情景,西藏自治區話劇團團長普布次仁十分激動:“當時場場爆滿,來看戲的人絡繹不絕。有觀眾說,《八廓街北院》帶他們重溫了西藏的改變,看到了自己、照見了內心。”
對於一個來西藏不久的人,要導演一部西藏題材的作品,談何容易?
“我始終相信,創作的前提是對生活的深入體察,必須身入、心入、情入。”吳旭跟隨話劇團走進基層,走進老百姓的院子,和他們深入交流,一起歌唱,一起歡笑……“雖然空氣稀薄、路途艱難,但很充實。”吳旭說。
創作的靈感汩汩而出。吳旭將他的感受一一傾注到劇中的人物身上。
看過戲后,北京的觀眾留言說:“以前說起西藏,我們想到的幾乎都是雪山、草原、牦牛,粗獷、豪放、英勇,更多的是粗線條的。看過劇后,發現他們的生活是如此豐富多彩。”
2020年,《八廓街北院》作為西藏自治區話劇團創排的現實主義題材話劇,榮獲西藏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劇目獎,2021年,這部劇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劇目在北京上演,獲得好評。
“奉獻和奮斗的人生很值得”
“幾天不見,身體還好吧!”普布次仁習慣見面后緊緊握一握吳旭的手,感受一下這個小伙子的精氣神兒。
在西藏工作,也是對身體素質的考驗。2020年第三次到西藏后,吳旭白天緊張排練,晚上研討修改,第二天繼續排練。緊張的工作讓他的高原反應更加強烈,疲倦和疼痛經常折磨得他難以入眠,還曾住院治療……
“但是,當高原的孩子們看完兒童劇露出了會心的笑容,當《八廓街北院》感動了許多人,當和越來越多的當地人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當家人和朋友對自己的作品肯定、鼓勵和點贊,我就覺得奉獻和奮斗的人生很值得。”吳旭說。
吳旭2018年去西藏時,他的女兒才3歲,如今已經8歲了,她時常自豪地對同學們說:“我爸爸在離藍天最近的地方工作,我愛他!”
吳旭知道后,在高原濕了眼眶……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01日 14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