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舉世聞名的紅色娘子軍

吳澤明

2022年05月31日08:24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舉世聞名的紅色娘子軍

  1931年5月1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軍特務連在海南樂會縣第四區赤赤鄉內園村(今海南省瓊海市陽江鎮內園村)成立,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紅色娘子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的第一支女子軍連隊,也是瓊崖自古以來第一支婦女武裝隊伍。至1932年底解體,紅色娘子軍作為一個戰斗整體,雖隻存在了一年多的時間,卻是瓊崖革命史上的一個奇跡,也是中國人民革命斗爭史上的一個創舉。

  瓊崖婦女踴躍報名參加紅軍。在漫長的封建社會,瓊崖婦女深受剝削壓迫。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促進了瓊崖婦女新的覺醒。在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中,瓊崖婦女深刻認識到,隻有沖破世俗、追求解放,才是根本出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從城市到農村都成立了婦女解放協會,廣大婦女參加革命,成為反帝反封建斗爭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1926年6月,中共瓊崖地委成立后,加強對婦女工作的領導,使婦女運動風起雲涌。在瓊崖第一次土地革命高潮期間,中共瓊崖特委和瓊崖工農紅軍司令部駐扎在樂會縣第四區,推動了樂會、瓊東等縣婦女解放運動的蓬勃興起和迅猛發展。

  1930年8月,瓊崖工農紅軍獨立師(后定名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成立。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土地革命的深入,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瓊崖婦女的革命積極性空前高漲,強烈要求參軍參戰。1931年3月,經中共瓊崖特委批准,樂會縣赤色女子軍連成立,有一個排人數,由樂會縣委和縣蘇維埃政府直接領導。樂會縣赤色女子軍連成立后,瓊東、樂會、萬寧一帶革命根據地的婦女更加積極要求扛槍殺敵。為發揮瓊崖婦女在革命斗爭中的積極作用,瓊崖特委決定成立女子軍特務連,正式劃歸紅軍三團建制。消息傳開后,立即有數以百計的青年婦女報名參加紅軍,后經嚴格審查挑選,批准了100名女青年參軍。

  女子軍特務連採取三三建制,全連有3個排,每排3個班。連長龐瓊花(后為馮增敏)、指導員王時香。全連103人,除了庶務員、挑夫和號兵3名男同志外,其余都是苦大仇深的農村婦女。隨著女子軍特務連聲威大震,要求參軍的婦女越來越多,瓊崖特委適時擴編女子軍特務連。1932年春,紅軍獨立師抽調女子軍特務連第一排、第三排到瓊東縣第四區獨立師師部駐地擔任警衛任務,並以第一排、第三排為基礎,組建女子軍特務第一連,連長馮增敏、指導員王時香,歸紅一團領導。留駐樂會縣第四區的第二排吸收女青年擴編為女子軍特務第二連,黃墩英、龐學蓮分別擔任連長和指導員,歸紅三團建制。

  女子軍特務連英名傳遍全島。在紅軍獨立師領導下,女子軍特務連巾幗不讓須眉,奮力提高軍事素質,在擔負站崗放哨、保衛紅軍獨立師師部和瓊崖蘇維埃政府領導機關等任務的同時,積極配合紅軍主力作戰。由於當時敵人經常進犯,部隊作戰頻繁,女子軍特務連先后參加了攻打文市、學道、中拜、分界等戰斗,特別是在沙帽嶺戰斗中,女子軍特務連機智靈活地配合紅三團主力作戰,打出了女子軍的軍威。

  當時,駐樂會縣中原墟的國民黨樂會縣“剿共”總指揮陳貴苑,帶領數百名地方武裝經常對樂會、萬寧革命根據地進行騷擾。紅軍第三團決定誘敵深入予以圍殲,於1931年6月26日大張聲勢離開樂會根據地向萬寧縣城進發,當天夜裡又悄悄返回,埋伏在中原鎮通往根據地的必經之道——沙帽嶺,並由女子軍特務連擔任正面阻擊敵人、誘敵深入的戰斗任務。陳貴苑不知是計,27日一早,果然兵分兩路向根據地扑來。女子軍一邊沉著應戰,一邊佯裝退卻。當敵軍進入紅三團主力埋伏圈時,突然遭到紅軍的猛烈打擊。經過激烈的戰斗,紅軍斃敵100余人,俘敵70余人,繳槍140余支,子彈1000余發。

  在一年半多的時間裡,女子軍特務連不辱使命,前仆后繼,不怕犧牲,英勇殺敵,同紅軍獨立師主力部隊一團、三團一道,轉戰樂會、瓊東、萬寧、定安、文昌五縣,參加了火燒文市炮樓、文魁嶺保衛戰等戰斗,鏖戰50多場,顯示了獨當一面的作戰能力,女子軍特務連的英名傳遍全島。

  活躍的宣傳隊。女子軍特務連成立后,積極宣傳教育群眾、尊重依靠群眾、組織引導群眾,是一支活躍的群眾工作隊。她們平時配合當地蘇維埃政府到各村開展工作,深入群眾,密切聯系群眾,在駐地辦夜校,教農村婦女識字讀書,幫助農民干農活、解民憂﹔在土地分配中,參加調查核實人口、丈量土地、定樁劃界等工作,對阻撓和破壞土地分配的頑固分子給予堅決打擊。她們走村入戶,宣傳黨的政策,啟發群眾覺悟,動員群眾參軍參戰,進一步壯大了黨領導下的革命武裝隊伍,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任。中共瓊崖特委書記馮白駒后來在回憶女子軍時稱贊:“娘子軍活動在蘇區和群眾結合得很好,經常參加農業生產,幫助農民干各種活,很受群眾擁護。作戰很勇敢,有一次娘子軍配合主力作戰打敗敵軍,以連為單位計算繳獲,娘子軍還佔第一位。”

  樹起婦女解放運動之旗幟。瓊崖革命根據地的恢復和擴大,土地革命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恐慌。1932年7月始,國民黨對瓊崖革命根據地再次進行殘酷“圍剿”。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女子軍特務連在瓊崖特委和紅軍獨立師領導下,據險扼守,浴血奮戰,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但終因寡不敵眾,無法阻止敵人前進。特別是在馬鞍嶺阻擊戰中,女子軍佔據馬鞍嶺有利地形與來犯之敵展開激戰,有效掩護了主力部隊轉移。面對敵人的再次進攻,擔負留守任務的第二班10名女戰士與敵軍展開英勇搏斗,最后全部壯烈犧牲,書寫了苦難與輝煌的女子軍篇章。

  第二次反“圍剿”失敗后,瓊崖土地革命再次轉入低潮,進入空前艱苦的時期。女子軍特務連傷亡慘重,兵員、彈藥得不到補充,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1932年11月,瓊崖特委決定女子軍特務一連、二連化整為零,疏散隱蔽。至此,女子軍特務一連、二連解體。女子軍疏散后大部分化名隱蔽於群眾之中。龐瓊花、馮增敏、黃墩英、王時香、龐學蓮等骨干先后被捕入獄達5年之久。面對嚴刑拷打、金錢誘惑,她們絕對忠誠、守口如瓶。敵人無計可施,隻能將她們送進廣州“感化院”,但沒有一個人被“感化”變節。全民族抗戰爆發后,在國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她們被釋放回到家鄉。化整為零的女戰士分散到各地后不少成為革命骨干,表現出堅貞不屈的頑強精神。抗戰時期,瓊崖抗日獨立總隊裡也成立了一個女子軍排,她們繼承和發揚女子軍英勇作風,戰斗在抗戰前線。

  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組織完整、紀律嚴明、意志堅強、斗爭英勇的婦女革命武裝,女子軍特務連的戰斗歷程雖不長,但其產生的政治影響和歷史意義極其深遠。“斯為婦女解放運動之旗幟,海南人民之榮光”的評價當之無愧。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