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30日09:46 來源:光明日報
【踐行總書記回信精神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西安交通大學西遷博物館的玻璃展櫃裡,擺放著一張粉色乘車票,上面印著一句話——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這是1956年交大人的西遷專列乘車証,背后承載著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017年11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學15位西遷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講述他們在20世紀50年代,響應黨和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從黃浦江畔來到渭水之濱,開啟建設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學的故事。收到信后,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5年來,西安交通大學師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在新時代傳承弘揚“西遷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高校發展方向同國家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交大貢獻。
1.國家的需要就是奮斗的方向
2017年,黨的十九大召開后,史維祥等15位交大西遷老教授難掩激動,決心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一封信,匯報他們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體會和學校西遷以來的發展成績,表達對黨和國家的感激之情。
“想不到在我們發出信后很快就得到了總書記的回復﹔想不到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總書記又提到了西安交大西遷老教授們,說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更想不到總書記在2020年來到學校會見了我們。”西遷老教授胡奈賽激動無比。
2020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親切會見了14位西遷老教授,“看了你們的信我非常感動,產生了強烈共鳴”。總書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傳承好“西遷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新時代作出新的貢獻,是西安交大人共同的決心。
時光荏苒,當年隨校西遷時還不滿20歲的學生陶文銓,在西安交大成長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如今,年過八旬的他仍然堅持奮戰在教學科研第一線。他說:“作為知識分子,應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胸懷大局,以愛國奮斗為使命,為祖國奉獻一生。”
一代代交大人薪火相傳,不僅創造了百余項國內外科學研究領域的“第一”,還培育了一大批扎根祖國西部、建設地方的優秀學子,把“西遷精神”播撒在黃土地上。遷校66年來,西安交大為國家輸送了近30萬名各類人才,其中一半以上扎根中西部,為西部發展貢獻交大力量。
“現在還有人問我們,你們當時西遷虧不虧?后悔嗎?虧不虧,那看你用什麼尺子來量。我們為西北奉獻了一所‘雙一流’建設的重點大學,一點都不虧!后悔嗎?這有啥后悔!這正是我們的驕傲!”胡奈賽說。
2.踐行科技報國使命擔當
2022年以來,西安交大的多項關於高血壓防治的研究成果分別在《自然》《細胞》《柳葉刀》等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發表。
其中,物理學院和機械結構強度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張磊團隊與山東大學、國家蛋白質中心等單位合作,採用冷凍電鏡技術在粘附類G蛋白偶聯受體激活通用機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成果於《自然》雜志在線發表。
“我是土生土長的交大人,1999年入校,‘西遷精神’塑造了我的學術之魂。”張磊表示,“總書記寄語我們,要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我希望能夠通過自身努力,在西部這片土地上填補生物物理前沿科學的空白,將這一新興的科研方向發揚光大。”
“隻有在新時代做出新業績,才能把‘西遷精神’一代代更好地傳承下去。”這是西安交大師生的共同心聲。2022年3月,西安交通大學信息與生物醫學交叉團隊在首席科學家葉凱教授的帶領下,構建了中國漢族人的單倍型基因組HJ-H1和HJ-H2,分別填補了當前國際標准人類參考基因組中相關缺口,為破解人類基因組中的“未竟之地”貢獻了中國智慧,將極大推動我國生物醫學的發展。
西遷以來,西安交大人始終堅持自主創新,首創了工程力學、半導體、計算機等專業。同時,牢牢把握科技創新發展的歷史方位,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為中國科技創新奠定了扎實的科研基礎,展現了學校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奮進姿態和服務國家的使命擔當。
近年來,西安交大以“四個面向”為指引,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積極構筑人才集聚高地,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學校將進一步聚焦國家戰略需要,以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為引擎,建立‘四主體一聯合’研究中心,組建大團隊、建設大平台、承擔大項目、產出大成果,在科技創新的實踐中培養‘高精尖缺’人才,打造國家未來的戰略科技力量。”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說。
3.打造高水平人才隊伍
在西安交大校園裡,有一條著名的梧桐大道,每天都有人在這裡打卡拍照。交大西遷時,從上海引入、遍植於校園的各類苗木,如今大多已葉茂參天,見証了學校的發展歷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西安交大沿著思想的脈絡、實踐的歷程,把徹底的理論講徹底,把鮮活的思想講鮮活,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西遷精神”的重要論述轉化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切實成效。
西遷66年來,學校在“西遷精神”的指引下,始終心懷“國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關切國家重大需求,以大科學裝置、國家醫學中心等國家級大科研平台為支撐,布局一批“從0到1”基礎研究項目,產出原創性、顛覆性技術成果,著力破解“卡脖子”難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助力國家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如今的西安交大,不僅是重要的人才庫、智力庫,更是西部地區的科教高地。近五年來,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1項,並列全國第一﹔基礎學科拔尖計劃10周年評估名列全國第五﹔國家級一流課程累計入選78門,位列全國第三﹔在中國高教學會五年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中位列全國第三﹔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國家級金獎22項,全國並列第二﹔CSC高水平公派研究生位列全國前三﹔畢業生就業率位列全國第一。
興學強國為己任,精勤育人創一流。“‘西遷精神’已然成為交大人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精神印記。”西安交大黨委書記盧建軍說,“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西安交通大學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四個面向’‘四個服務’,持續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著力培養國家急需一流人才,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本報記者 羅 旭 本報通訊員 崔可嘉)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