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朱月影:用行動讓法治浸潤人心

2022年05月30日09:09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朱月影:用行動讓法治浸潤人心

在北京市房山區司法行政隊伍裡,有這樣一位年輕人:1983年出生的她,先后從事過法律援助、律師管理、法治宣傳教育等多項工作,是名副其實的法律服務“多面手”。她就是房山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朱月影。

無論在哪個崗位上,朱月影總能把工作做到優秀。她是北京市法學會百名法學英才,曾獲評全國“七五”普法先進個人。

這些年來,變的是崗位,不變的是初心,朱月影一直以辦好群眾關心的法律實事為己任,總能在工作中找到路子、取得實效、惠及群眾,用行動讓法治浸潤人心。

堅持學習善於總結經驗

“我記得當年報考法律碩士時,被一句話深深吸引,那就是法律碩士的定位是培養復合型法律人才,當我參加工作后,才真正理解復合型的含義。”理工科背景的朱月影,出於對法律的熱愛,考取了法律碩士,正是這段經歷,為她日后更好地適應不同崗位奠定了基礎。從法律援助到律師管理,從婦女權益保護再到法治宣傳,不同的崗位,不同的挑戰,朱月影總能做得很好。

法治宣傳工作與她以往所從事的工作不同,如何用法治宣傳軟實力鋪就法治建設硬基石,是她一直思考的問題。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打開了她的思路。

2018年12月,朱月影作為北京地區代表,參加了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培訓班。培訓班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交流分享經驗。“我當時有一種普法‘小白’參加武林大會的感覺,瞬間像被打通任督二脈,靈感不斷涌現。”她告訴《法治日報》記者,從那之后,她越發感覺到想做好普法工作,一定要持續開闊視野,不斷交流學習。每當看到好的普法文章,她就會抄在自己的“普法寶典”上,上面密密麻麻做了許多批注,記錄了她對普法工作的思考。

“做好普法,‘走出去’很重要,‘沉下去’更重要。”對朱月影來說,基層是理論聯系實踐的試驗田,南廣陽城“契約治村”經驗、蘇庄三裡“法律服務雲平台”、燕山地區“普法AB劇”……她一直在發現和總結提煉這些基層治理經驗,積極在全區推廣。

“堅持理論與實踐辯証統一,一方面堅持用新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另一方面,堅持發展的眼光,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總結經驗。”在普法這個領域,朱月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助力普法煥發新的活力

在朱月影的印象裡,普法是否透徹,影響著群眾對法治社會建設的感知。

為了這個“透徹”,朱月影走進鄉村和社區,圍繞房山區域特點,努力打造普法責任制落實、法治文化培育、法治鄉村建設“三張名片”。走的次數多了,基層宣傳單位都與朱月影熟絡起來,主動找她上報宣傳“點子”的單位也越來越多:“朱老師,你來給我們看看這樣宣傳行不行?再幫我們村推廣一下。”朱月影願意聽到這樣的話,她說:“這是群眾對我們普法工作的肯定和贊許。”

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房山區西潞街道蘇庄村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2018年北京市“同心共筑中國夢 法治文藝京城行”活動中,房山區榮獲優秀組織獎﹔房山法治鄉村建設工作走到了全市前列……

“普法工作,光講枯燥的法律條文效果不好,老百姓聽不懂,也沒有興趣。”為此,朱月影牽頭創作了多部普法微動漫,整合“房山普法”微博、微信,開通“房山普法”抖音賬號,形成“兩微一抖”新媒體普法宣傳格局。

如今,房山區的普法形式越來越豐富,主動參與的居民也越來越多,濃厚的學法氛圍已成為房山區自覺追求的新風尚,法治宣傳教育在房山煥發著新活力。

做推動法治發展的浪花

說起這些年法律工作的成效和變化,朱月影想起一件趣事。在一次社區普法活動中,一位阿姨驕傲地舉手搶答:“老師,你不用講了,這個我知道,這是代位繼承,代位繼承是……”其他在場的老人也紛紛點頭。

“現在的大爺大媽太牛了,都是法律小能手,已經能從被動學法發展到主動學法用法了。”看到群眾法律意識的提升,這位“老”司法行政人滿臉笑意,“這就是我工作的價值和意義。”

除了是一名法律人,朱月影還有另一個身份——房山區婦女代表大會代表。2018年冬,朱月影曾接待過一位少女。因為一場意外,女孩失去了美麗的容貌,一起失去的還有工作和愛情。絕望的女孩曾多次到婦聯和其他援助機構尋求幫助。在仔細了解了女孩的情況后,朱月影與她多次交心暢談並鼓勵她:“這件事不會把你打倒,要想辦法重新站起來,活出自己的另外一個人生。”隨后,她又從女孩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很多具體建議。在她的反復開導下,女孩的眼中再次煥發出神採。

這些經歷,讓朱月影在工作中總會格外關注對女性權益的保護。她在門頭溝區工作,擔任門頭溝區政協委員期間,曾先后提交了《關於加強婦救會主任關愛保護工作》《關於開展低收入婦女幫扶工作》等多篇提案。

為了深入了解農民工維權現狀,炎炎夏日,她曾走進多個工地,與農民工親切交談,了解他們的生活現狀與法律需求,她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隻有腳下沾滿泥土,筆下才能有溫度。”她撰寫了多篇關於農民工維權的調研文章,獲得北京市司法局優秀調研成果優秀獎。

近期,她依托法律援助工作,謀求與多部門合作,進一步打通農民工權益保護通道。

朱月影把自己從事的一項項工作和具體的舉措比作一朵朵浪花:“能夠像一朵朵浪花推動法治事業不斷發展,是我的榮幸,也是我的職責。”(本報記者 黃 潔 本報見習記者 白楚玄)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