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紅軍無線電通信的建立

2022年05月29日08:52    來源:解放軍報

在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的中央蘇區反“圍剿”戰爭紀念館裡,陳列著一部軍用電台。透過這部“聽風者的武器”,我們可以追溯紅軍是何時擁有第一部電台,以及紅軍無線電隊的建立與發展歷程。

紅軍創建初期,既沒有電台器材,也沒有電訊技術人員,打起仗來,隻能靠通信兵傳遞命令。直到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戰爭,國民黨軍“送來”了一部半電台,紅軍才有了自己的無線電裝備。1930年10月,蔣介石調集10萬大軍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一次“圍剿”。12月30日,毛澤東、朱德指揮紅軍在龍岡殲滅國民黨軍第18師師部和兩個旅共9000余人,活捉前線總指揮兼師長張輝瓚,繳獲各種武器9000余件、子彈100萬余發、15瓦電台1部,取得了反“圍剿”首戰大捷。然而,這部電台卻被紅軍戰士砸成了“半部”。

最先攻入第18師師部的,是黃公略率領的紅三軍。這是一支剛由在贛西南堅持斗爭的紅六軍改稱的隊伍,對繳獲的許多裝備,戰士們從沒見過。在繳獲的裝備中,有兩個“酒壇子”和一塊“鐵疙瘩”引起大家的關注——這其實是一部完整電台的蓄電池和汽油發電機。出於對敵人的仇恨,戰士們將其破壞掉了。

這時,旁邊一個木匣子發出“嘀嘀嘀”的聲音,有人提議將它送到軍部去。當木匣子被送到紅一方面軍參謀部時,參謀處長郭化若一眼就認出,這是一部電台的收報機。隨這部電台被紅軍俘獲的,還有16名國民黨軍第18師的無線電機務人員。他們被俘后嚇得面色發白、雙腿打顫。郭化若挨個跟他們談話,講紅軍優待俘虜的政策。隨后,郭化若又去找朱德匯報情況。朱德聽說隻剩下了收報機,嘆了口氣:“半部也好,可以用來聽敵台的情報嘛!”郭化若又請示,對這些技術人員,要給些特殊待遇,爭取把他們留下來。朱德當即同意,並專程到龍岡祠堂宣講政策。朱德對他們說:你們先把工作搞起來。不要看紅軍現在沒有電台,將來敵人會給我們“送來”。沒有人我們可以訓練,也還會有人陸續從白軍中來。革命事業就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的。

這些國民黨軍的無線電機務人員聽完后,沉默許久。這時,一個身材瘦高的人率先舉手。他叫吳人鑒(后改名王諍),中尉報務員,1928年考入南京軍事交通技術學校(后改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交通大隊,又稱黃埔軍校第六期)。緊接著,一個穿著學生服的小伙子也舉了手,他叫劉達端,是國民黨軍通信分隊的練習生。之后,又有7人陸續舉手,表示願意留下來加入紅軍。會后,朱德還送給他們“麻雀牌”香煙,表示鼓勵。

隨后紅軍乘勝追擊,在寧都東韶擊潰了國民黨軍譚道源第50師。這次,毛澤東、朱德專門通令各部隊:勝利后須注意收繳敵無線電機,且不准破壞,並須收集整部機器及報務員。戰斗結束后,紅軍又繳獲了一部15瓦電台,並完整保留了下來。

但是這次國民黨軍隊的電台人員全都跑了。朱德非常焦慮,直到黃昏還在打聽無線電台人員的下落。警衛員忽然想起有個無線電技術人員在俘虜營裡。朱德興奮地說:“快去請他來談一談。”半小時后,警衛員回來報告:“這個人叫譚道清,是國民黨軍第50師師長譚道源的同族兄弟,害怕受到牽連,早早就領路費走了。”朱德望著皎潔的明月說:“昔有蕭何月下追韓信。今天正好是農歷十一月十五,我們要建立無線電台,也要月下去追人才呀!”說完,立即騎馬去追。追到一個哨口時,哨兵報告說:“那人已離開1個多小時了,要追上有困難。”朱德下定決心,終於在江邊追上譚道清,此時已是深夜。譚道清得知紅軍總司令親自趕來請他回去,非常感動,一再向朱德表示敬意,跟著朱德回了紅軍。

1931年1月4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和總司令部人員返回寧都小布鎮。途中,他們接見了第一次反“圍剿”中被解放過來的原國民黨軍隊的無線電台人員,歡迎他們參加紅軍,為建立紅軍電台而努力工作。6日,紅軍總部利用之前繳獲的“一部半”電台,在小布鎮龔氏家廟架設了第一部無線電偵察電台,成功偵聽到了國民黨中央社的電訊。郭化若把這些電訊拿給毛澤東,毛澤東大喜:“這不就是沒有紙的報紙嗎?”

隨后,紅軍在小布鎮陳家土樓建立了第一支無線電隊。王諍任隊長,馮文彬任政治委員,譚道清任機械師,為連級建制單位,享受營級單位待遇,編有監護排、運輸排、炊事班等,共100多人,直屬紅一方面軍總部。無線電隊的建立,為開展無線電偵察,准確掌握敵軍動向提供了條件,對以后多次反“圍剿”作戰勝利作出貢獻。

1月28日,毛澤東、朱德發布紅一方面軍關於抽調青年學無線電的命令,指出“要看清無線電的工作比任何局部的技術工作都更重要些”。2月10日,紅一方面軍第一期無線電隊訓練班在小布鎮開學,毛澤東親自參加開學典禮,在講話中要求學員學好本領,為戰勝敵人服務。第一期訓練班12人,都是紅軍中優秀指導員、青年科長或青年干事。此后,利用反“圍剿”作戰間隙,訓練班又先后辦了兩期。無線電訓練班的開辦,為紅軍培養了最初的無線電技術人員。

1932年1月,中革軍委決定,以紅一方面軍無線電訓練班為基礎,在瑞金成立無線電學校。無線電學校初創時,學員們的學習和生活條件極為艱苦,特別是練習收發報用的電鍵和紙張筆墨十分缺乏。為此,學校請鐵匠打造了一批土電鍵替代,但仍不夠用。這種情況下,學員們更多的是將自己的左手拇指當電鍵練習。抄報用紙都是兩面寫滿后用橡皮擦掉再寫,鉛筆用到短得捏不住時,綁上竹片夾著再使用。盡管如此,學員們仍然以高昂的學習熱情,克服了文化水平低、條件差等困難,通過半年學習便都掌握了基本的收發報技術。

1931年4月,蔣介石以20萬軍隊對中央根據地發動第二次“圍剿”。關鍵時刻,紅軍電台偵聽到駐富田的國民黨軍第28師的100瓦電台的明碼通訊:“我們現駐富田,明晨出發。”敵駐吉安部隊的電台問“到哪裡去”,師部電台答“東固”。這一至關重要信息使毛澤東、朱德最終下定決心。接著,紅軍總部下達命令,“零時起床,一點吃飯完畢,一點半集合、出發,務於拂曉前佔領東固嶺一帶有利地形,待機殲敵。”這一仗,紅軍殲滅了國民黨軍第28師和第47師一個旅大部,取得了第二次反“圍剿”首戰勝利,繳獲了一台完整的100瓦大電台和一份密碼本,同時俘獲了全部無線電技術人員,給以后的連續作戰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紅軍此后自贛江之濱一直打到閩西北山區,橫掃700余裡,連續打了5個勝仗,殲敵3萬余人,繳獲各種武器2萬余件和大量軍用物資,打破了國民黨軍隊的第二次“圍剿”。此時,紅一方面軍總部的無線電隊擴編為無線電大隊。

在第二次“圍剿”失敗后不到1個月,蔣介石親任“圍剿”軍總司令,任命何應欽為前線總司令,調集23個師3個旅,共30萬兵力,發動了第三次“圍剿”。6月30日,王諍截獲蔣介石發給何應欽的電報,使紅軍提前得知國民黨軍的行動。紅一方面軍主力從閩西地區千裡回師,返回興國高興圩,准備主動出擊富田之敵。但國民黨軍突然往富田增加了兩個主力精銳師,形勢對紅軍極為不利。這時,紅軍無線電台再次截獲國民黨軍電報,得知敵軍“分進合擊”的戰術企圖和各路部隊的部署及進攻路線。毛澤東、朱德即刻命令紅軍原路撤回,重新制定攻擊計劃,終於在蓮塘、良村殲滅敵4個團。戰斗結束后,毛澤東給這封重要情報的破獲者曹丹輝獎勵了3塊大洋。

為了統一和加強對無線電部隊的領導,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后,紅一方面軍的電台增至10多部,無線電大隊擴編為總隊,下轄4個分隊,並成立了糾察台,負責糾察各電台可能出現的違紀現象。紅一方面軍的無線電通信初具規模。賀龍曾說:“我寧願損失一個團,也不願損失一部電台。”劉伯承也曾說:“沒有通信聯絡,就談不上軍隊指揮。”周恩來則形象地比喻:“中央委員加電台,等於黨中央。”毛澤東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我主要靠文武兩條線指揮革命斗爭,武的一條是通過電台指揮打仗。”(夏邦鑫)

(責編:王子鋒、黃子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