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7日08: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1年11月,一場特殊的交旗儀式在中國航發成都發動機有限公司舉行。該公司組建的“鑄心”新長征黨員突擊隊如期完成發動機科研生產年度任務。年初授旗、年底交旗,勇擔重任,攻堅克難,成為中國航發青年科研生產攻關一線的生動寫照。
望著隊員手中鮮紅的“鑄心”戰旗,突擊隊副隊長付航回想起5年前的一幕。當時,她作為突擊隊代表參加了中國航發首批集團級“鑄心”新長征黨員突擊隊授旗儀式,並許下鄭重誓言:“矢志不渝、全力以赴,走好航空發動機自主研制新長征路,鑄就強勁‘中國心’!”
鑄心,既是鑄航空裝備的“中國心”,也是鑄理想信念之心、干事創業之心。中國航發堅持黨建引領、以心鑄心,5年來先后組建2100余支黨員突擊隊,在制約航空發動機發展的“婁山關”“臘子口”立起一面面黨旗。突擊隊員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多型航空發動機實現首飛首航,跑出了新時代航空發動機自主研制加速度。
“成立突擊隊,就是要與時間賽跑”,中國航發貴陽所整機試驗部黨支部書記李杰靜感觸頗深。2020年6月初,整機試驗部接到發動機長試任務,這是保障發動機順利首飛的關鍵一環。部門決定組建突擊隊,由李杰靜任隊長。這支由35歲以下青年黨員組成的突擊隊敢打敢拼、充滿活力。李杰靜組織黨員技術骨干帶頭亮身份、亮承諾,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沖在最前。為有效縮短試驗周期,90后黨員大膽嘗試,以“試驗一次成功”為目標,運用精益管理工具、仿真技術等,提高試驗突發狀況響應速度,實現試驗仿真模型與試車數據實時修正,提升工作效率。
2020年6月28日,試驗突發故障。經過認真分析,問題症結找到了,但突擊隊員面臨兩難選擇。“傳統”方案是將發動機拆台分解、排除問題,但這意味著試車失敗,研制進度會大大拖延﹔如果在試車台上排故,隻能在布滿管線的狹小空間中操作,難度很大。經過審慎研究,他們連夜制訂台上排故方案,經過10天奮戰,發動機終於恢復正常,試驗順利推進,有力保障了發動機首飛任務。
航空發動機由上萬個零部件組成,涉及機械、燃油、控制、空氣等系統。結對共建、聯合攻堅,成為解決復雜系統問題的“催化劑”。
位於無錫的中國航發動控所與貴陽的中國航發紅林是燃油控制系統的上下游單位。為了突破地域限制、加強協同,動控所燃動部黨總支與紅林產品設計所黨支部組建聯合突擊隊,共同推動燃油附件產品質量提升。
聯合並不意味著能迅速融合。突擊隊員周毅博回憶剛到貴陽時的情形說,工廠的崔師傅總操著濃重的鄉音說“老(惱)火”,令他摸不著頭腦。后來才明白,原來方言“惱火”指的是事情難辦。越是直面困難,越能督促大家盡快解決問題。
統一思想是加快融合的內生動力。突擊隊負責人郝聖橋決定召開聯合組織生活會,用黨的“傳家寶”批評與自我批評推動雙方理解與協作。黨員深刻剖析工作上的不足,以及黨建工作協同性不足、溝通交流不夠充分、工作推進缺乏深度等問題,提出改進思路和舉措。“融合協作就是要勁往一處使,把項目往前推。”燃動部黨總支書記張華說。
以聯合突擊隊為載體,一個個支部架起橋梁、一名名黨員參與其中、一個個戰斗堡壘彼此相連。3月的上海,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航發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按下“緩行鍵”。3月14日深夜,一道疫情防控突擊隊征集令發出后,不到兩個小時,由32個黨支部、200多名黨員組成的突擊隊成立。作為第一批上崗的突擊隊員,黨群工作部劉洋每天早6點到晚12點連軸轉,開展核酸檢測、運送物資、溝通各方等工作。
為保障商用航空發動機研制,200多名黨員帶領200多名職工居廠保產。辦公室裡的睡袋、折疊床,見証著他們60多天“起床就上班、下班就睡覺”的封閉生活。在突擊隊帶動下,40多名青年職工在戰“疫”一線遞交了入黨志願書。
黨旗下的年輕面龐堅毅而無畏,航發人正全力以赴加快航空發動機事業創新發展,讓配裝“中國心”的戰鷹翱翔藍天。(田曄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韓飏)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