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明峰 本報通訊員 曹宇陽
2022年05月27日09: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家門口的公園搭起帳篷,在城市裡也能享受曠野露營的快樂﹔解鎖一輛共享單車,繞環城綠道騎行一圈﹔夜登龍泉山,城市夜景盡收眼底……在四川成都,親山樂水、活力運動、健康文明的生活新風尚正在興起。
近年來,成都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公園城市示范區,積極探索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實踐,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讓優良生態環境轉化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將公園城市建設成果轉化為市民可感可及的體驗,從而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讓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元。
宜居推門見綠 消費持續火爆
拉上天幕、搭好帳篷、鋪好野餐墊、擺好桌椅、沏一壺茶或煮一壺咖啡,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嬉戲,大人享受著夏日休閑自在的時光……每到周末和節假日,成都市區和郊區的各個公園、綠地就迎來眾多露營的市民,“有草坪的地方就有帳篷”,成為成都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一頂帳篷搭起我心中向往的‘詩和遠方’。”成都市民王女士是露營愛好者,幾乎每個周末,她都會帶全家去露營,“從城市裡的公園,到郊區的田野、濕地、綠地、森林、湖泊,成都適合露營的地方太多了。”
目前,成都已建成各類公園1300多個,累計建成各級綠道5188公裡,森林總面積8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0.3%。
在成都這座推門見綠的城市,處處都是安享露營和樂的好地方。從城市生態地圖來看,東部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筑景成勢,沱江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市域。中部的錦江公園以錦江為脈,貫穿南北48公裡,環城生態公園以133平方公裡的超級綠環,成為成都的城市名片。西部的大熊貓國家公園成為暢通城市呼吸的生態“綠肺”……
來自成都市文廣旅局的數據顯示,“五一”期間,成都戶外露營體驗游、鄉村旅游民宿游等消費新業態持續火爆,“都江堰露營”熱度更是上漲了240%。
“自去年以來,每逢節假日,營地的18個帳篷都被提前訂滿,供不應求。”在成都從事營地開發與運營的李志強告訴記者,自己最近正忙著四處考察新營地,准備擴大業務規模,“第二個營地選址溫江,有25個帳篷,計劃7月開業,老客戶聞訊而來,已經把7月所有的周末都預訂滿了。”
“在成都建設公園城市的大背景下,政府搭建起了自然資源與市民休閑生活之間的橋梁,提供了近郊露營的場景支撐。眾多各具特色的公園和延伸全域的綠道一方面為營地建設提供了基礎條件,另一方面也帶動了市民的露營需求。”對行業前景,李志強信心滿滿,“成都有2100萬人口,環城一圈皆是公園,行業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據了解,目前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正在市內的公園和綠道開展試點,劃定指定區域設置陽光帳篷區供市民露營。近期還將針對成都公園和綠道范圍內的露營活動出台相關措施,進一步規范市民露營行為,倡導保持合理社交距離、做好個人防護,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為市民營造方便、舒適的露營環境。
騎行環城綠道 感受城市綠脈
穿好騎行服、檢查車況、戴上頭盔……周六清晨,騎行愛好者袁天予從成都錦城湖公園出發,開啟了充滿活力的周末騎行時光。作為一名有8年騎行經歷的資深愛好者,袁天予曾完成了國道318成都到珠峰的騎行。近期,他漸漸開始尋找城市近郊的騎行路線。
“今年1月,我開始在成都的綠道騎行。剛開始由於部分路段還在修建,需要繞行。從4月起,逐漸感受到成都環城綠道的變化與完善。”袁天予告訴記者,近日來,不僅綠道的通暢度明顯提升,公廁等配套設施也逐漸完善,水源和食物補給站也多了,綠道出入口分布也更加密集,這裡成了一條非常理想的騎行路線,“綠道完善不少,我們騎行俱樂部的活動也越來越多,每周六都會舉辦會員騎行活動,帶動更多愛好者參與到騎行運動中來。”
對袁天予來說,在綠道騎行能夠直觀感受到公園城市的魅力。“特別是每次騎行到錦城湖至青龍湖這一段,置身於公園、草坪、樹林之中,近景是城市的車水馬龍,遠景是城市建筑群的剪影,天晴的時候還能看到遠處的山,這正是一派山水人城融合的公園城市美好景象。”
據了解,今年初,成都環城生態公園實現全線閉合,這條約100公裡長的一級綠道,串聯起133平方公裡的生態公園、20平方公裡的生態水系和24平方公裡的城市森林。綠道沿途還建有78個“一橋一景”景觀橋梁,桂溪生態公園、錦城湖等121個特色生態公園“串珠成鏈”。
青綠之間,是成千上萬像袁天予這樣活力滿滿的騎行者,他們用單車丈量城市綠脈,感受城市的綠色肌理。
據第三方共享單車平台數據顯示,進入4月以來,成都環城綠道及周邊的騎行量,在周末及節假日有了明顯增長。其中,4月30日至5月2日,該平台單車在成都環城綠道的騎行量大幅上漲,騎行總裡程達到36.65萬公裡,環比增長139%,累計減少了17.84噸碳排放。
城市的綠脈還在延伸。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局長金城介紹,至2025年,成都將累計建成各級綠道超1萬公裡,中心城區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將不低於90%。
融合業態涌現 生活簡約健康
除了露營和綠道騎行,登龍泉山看日出也成了成都市民的一種新體驗。
位於龍泉山脈成都段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總面積達1275平方公裡,是成都構建“一山連兩翼”城市新格局的重心所在。
“5月7日晚,超過1萬人在龍泉山守候日出。”龍泉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往年游客都是白天爬山、日暮觀景,夜晚看日出是今年新出現的現象。”
在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推動下,2021年成都共有299個空氣質量優良天,達到近10年來最好水平。由於城市空氣質量的提升、交通基礎條件的改善,“在龍泉山看日出”成為成都市民綠色出游的新方式。據統計,今年僅“五一”假期,龍泉驛區山泉鎮接待游客就超20萬人次,旅游經營收入達2970萬元。
如今,露營、騎行、登山觀日出,這三項在成都熱度極高的戶外運動,已成為市民心中的“成都版‘鐵人三項’”。熱度背后,折射出的是成都努力在“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搭建起生態價值轉化的橋梁。以綠道旅游為特征的鄉村農家樂、慢行的自行車運動文化、“露營+”的新經濟業態……各類融合業態不斷涌現,迅速成為城市休閑和消費的新風尚。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首席科學家葛察忠認為,公園城市首先擁有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有著優美的環境和良好的生態服務功能﹔其次具有詩意棲居的美學價值,體現在藍綠交融之美、城市風貌之美和公園形態之美﹔此外還具有簡約健康的生活價值,讓市民享受安逸。
在成都,市民可選擇休閑運動的場地和方式越來越多。可以走進錦江綠道江灘公園劃皮劃艇、玩滑板,體驗潮酷運動﹔或是去具有工業風的西村大院踢一場酣暢淋漓的足球賽﹔還可以去環城生態公園的江家藝苑進行親子戶外運動﹔或是去青龍湖騎車、跑步、露營……
隨著成都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推進,城園相融的空間布局正在加快構建,曾經稀缺的自然資源變得觸手可及,優良的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美好生活場景在成都不斷延伸擴展。
與此同時,大運會的籌辦帶動了城市配套設施升級,激發著市民的運動熱情,激活了城市的運動基因。成都構建起“15分鐘健身圈”,新增77處位於家門口的“社區運動角”。居民綠色低碳、簡約健康、活力運動的生活方式,讓公園城市更有內涵、更具魅力。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7日 10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