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高 炳 王永戰
2022年05月27日09: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初夏時節的川陝革命老區,崇山峻嶺間草木葳蕤。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裡,不少人在瞻仰先烈。
“作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第二大蘇區,川陝根據地背靠巴山南麓,俯瞰川東盆地,地勢險要,兵強馬壯,被毛澤東同志盛贊‘是揚子江南北兩岸和中國南北兩部間蘇維埃革命發展的橋梁’。”川陝革命根據地舊址(巴中)管理局副局長薛元勛介紹。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進入四川通江,隨后不久,川陝省臨時革命委員會在通江城成立。不到一年時間,川陝蘇區建立了23縣的蘇維埃政權,總面積達4.2萬平方公裡,人口約500萬。
澎湃紅色浪潮中,數十萬巴山兒女義無反顧投身革命。紅軍烈士陵園裡,如今安葬著烈士2.5萬余名。
隨著高速通道開通、旅游設施完善,老區紅色旅游日漸興旺。“2021年,我們接待游客130多萬人次,逾9000個團隊到陵園拜謁。”薛元勛介紹,“今年春節期間,10萬多名游客來到通江,追憶那段崢嶸歲月。”
2016年,《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發布,提出加強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建設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紅軍精神教育基地。2021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出“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川陝革命老區大力弘揚傳承紅色文化,深入挖掘紅色文化旅游資源,打造全國知名的紅色旅游目的地。
沿著青石板路,漫步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老街巷,濃郁的紅色氣息扑面而來——街頭東大門牆上,“打過嘉陵江,迎接黨中央”的巨幅標語歷久彌新﹔當年的紅軍被服廠裡,“老城縫紉鋪”仍在嗒嗒作響﹔曾經的工農劇團附近,60歲的何建堂堅持做餅30年,當年其父輩做餅支援紅軍,今日店名便叫“紅軍餅”……
1933年1月,紅四方面軍進入旺蒼,在這裡戰斗了兩年多。“旺蒼是川陝蘇區后期首府所在地,戰略地位重要。”旺蒼中國紅軍城講解員何曉菊娓娓道來,“當時,面積還不到2平方公裡的旺蒼城,一下涌進40多個機關、2萬多人。”
時光荏苒,如今每年有數萬名游客前來中國紅軍城感悟歷史,啟迪未來。
放眼川陝革命老區,各地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綠色發展,正奏響紅綠輝映的交響曲。
青山新雨后,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蔣家坪村90后村民沈小燕漫步自家山頂茶園。在蒼翠盡染、雲霧繚繞的美景間架起手機,拍攝視頻。
2020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蔣家坪村考察時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鄉親們牢記總書記囑托,因茶致富、因茶興業,走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直播帶貨,茶葉走俏。清明前,家裡的手工炒茶每斤賣到了1100元。”沈小燕是返鄉創業青年,家有10畝茶園,父母採茶、制茶,她在網上銷售,“我還盤算著,接下來銷售臘肉等特色農副產品。”
兩年多來,蔣家坪村新建高效密植茶園350畝、改造老茶園400畝。“下一步,我們還將探索‘茶旅融合’,抓住生態旅游好機遇。”蔣家坪村黨支部書記寇清新滿懷憧憬。
截至目前,平利縣茶園總規模達20萬畝,培育茶葉經營主體265家。2021年,茶產品產量1.55萬噸,實現產值15.7億元。
發揮比較優勢,川陝革命老區正努力走出一條新時代振興發展新路。
2021年,四川省、陝西省發布相關文件,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提升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優化社區治理,讓老區群眾安居樂業﹔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發力現代特色農業,讓山窩窩裡孵出金蛋蛋﹔加強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做好秦巴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修復,讓子孫后代樂享綠水青山﹔弘揚傳承紅色文化,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
秦嶺巴山之間,接續奮斗的號角已經吹響。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7日 01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