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被毛澤東贊譽為“飛將軍”的黃公略

郭婷婷 馬曉敏

2022年05月23日08:02    來源:學習時報

他的一生,與“三”有著很深的情愫:他是毛澤東三次為之揮毫潑墨的紅軍將領﹔他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軍長﹔他犧牲在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時年33歲﹔為了紀念他,1933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連續作了建公略亭、設公略縣、改公略炮兵學校三項決議。他就是中國工農紅軍的杰出將領——黃公略。

“我們的事業有這樣的同志為之奮斗,還能不成功嗎?”

1898年,黃公略出生於湖南湘鄉一個農民家庭。懷著“立國之道,首在強兵”的夢想,17歲的黃公略投筆從戎,北伐戰爭時曾任國民革命軍連長、團副。在黃埔軍校高級班學習期間,黃公略接觸到很多共產黨員,思想受到很大影響。1927年廣州起義失敗后,革命陷入低潮,但黃公略堅信“廣暴失敗旗幟在,樹立紅軍蘇維埃”,毅然決然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在國民黨軍隊內部進行秘密的革命工作。1928年7月,他和彭德懷、滕代遠等領導了平江起義,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黃公略任紅五軍軍委委員兼十三師四團黨代表。憑著出色的軍事才干和對革命的赤膽忠心,黃公略與朱德、毛澤東、彭德懷並稱為“朱毛彭黃”,在蘇區軍民中享有崇高威信。

第一次“圍剿”被粉碎后,國民黨反動派對黃公略恨之入骨,曾貼告示,重金懸賞黃公略的人頭,均以失敗告終。第二次“圍剿”被粉碎后,不甘失敗的蔣介石企圖用“親情”對黃公略進行“招撫”,以達到分裂紅軍的目的。他先是命令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將黃公略的母親、妻子押到長沙,又在報紙上造謠黃公略“悔過情殷、投誠心切”,還特地委任黃公略的族兄黃漢湘為宣撫使,黃漢湘派黃梅庄(黃公略同父異母的長兄)攜帶蔣介石的親筆信以及1000元大洋的招撫費來江西勸誘黃公略“歸正”。黃梅庄來到蘇區后,就被帶到了紅三軍團指揮部,但如何處置,彭德懷犯了難,於是便電告毛澤東並詢問其意見,毛澤東復電“這個問題由公略同志自己處理”。黃公略得悉后,他不顧母親和妻子尚在敵人手中,當即給毛澤東回復,旗幟鮮明地表態:與黃梅庄一刀兩斷,並請求將黃梅庄處以死刑,將他的口供印發各軍,借以教育部隊提高革命警惕。並回電彭德懷:“大義滅親,就地正法!”黃公略的大公無私令毛澤東不禁感慨:“我們的事業有這樣的同志為之奮斗,還能不成功嗎?”

“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

黃公略自幼聰慧,酷愛讀書,善於學習,文化素養較高。他不僅懂得抓邊區根據地建設,還善於抓軍事,是中國工農紅軍和蘇維埃運動的締造者與組織者之一,為湘鄂贛邊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鞏固和發展以及贛西南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壯大作出了卓越貢獻。平江起義后,彭德懷率領主力部隊上了井岡山,黃公略則率領少量部隊留在平江、瀏陽一帶獨立開展游擊戰爭,創建了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在艱苦卓絕的斗爭環境下,黃公略主動向地方黨組織和游擊隊學習,總結出許多靈活機動的戰術,編寫了一本小冊子《論游擊戰術》,這是紅軍第一本探索游擊戰術的論述,為紅軍游擊戰術的形成提供了寶貴經驗。

1930年初,紅六軍正式組建,黃公略任軍長。紅六軍組建之初,由於成分復雜,游擊習氣濃、地方觀念強,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黃公略組織召開紅六軍干部會議,成立軍委,加強了黨的領導和思想政治工作,使紅六軍從分散的游擊武裝轉變為集團的正規紅軍。吉安陂頭“二七”會議之后,根據前委“以三個月為期分路游擊”的決定,黃公略率領紅六軍分散在贛水兩岸廣大地區,一面同敵人作戰,一面宣傳發動群眾,深入開展土地革命,建立紅色政權,擴大紅軍和地方武裝,使贛西南蘇維埃區域得到很大發展,不僅橫斷江西半壁山河,還與湖北的通城通山、廣東的東江潮梅、福建的永定龍岩取得聯絡,把湘鄂贛閩粵連成一片紅色的世界。看到形勢大好的贛西南蘇區,毛澤東詩興大發,在馬背上吟出豪邁的《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詞中的“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正是對黃公略的贊美和肯定。

“而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落”

1930年7月紅六軍改稱紅三軍,黃公略任軍長。在他的帶領與指揮下,紅三軍成為一支驍勇善戰的主力部隊。奔襲文家市、搶佔醴陵、攻打吉安,紅三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在中央蘇區反“圍剿”戰爭中,紅三軍更是屢建奇功。在第一次反“圍剿”中,擔任正面攻擊任務的紅三軍,在黃公略的指揮下,以“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首戰於龍岡全殲國民黨軍第18師9000余人,生俘師長張輝瓚。在第二次反“圍剿”中,紅三軍擔任中路阻擊任務,為奪取戰機,黃公略與毛澤東一起在向導的幫助下,找到一條從東固到中洞的山間小路,並下令紅三軍沿小路快速隱蔽前進,提前設伏。待包圍敵軍后,黃公略率領隱蔽在中洞南側山林中的紅三軍,居高臨下,從山上用戰斗隊形橫壓而下側面突襲,敵軍毫無招架之力,很快就放棄抵抗、繳械投降。當時在白雲山指揮作戰的毛澤東大為振奮,揮筆填詞《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贊道:“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從此,黃公略“飛將軍”的美名傳遍蘇區。在第三次反“圍剿”中,黃公略率紅三軍和兄弟部隊一道,首戰於蓮塘、次戰於良村、再戰於黃陂,三戰三捷,殲滅敵軍三個師一萬余人。在老營盤戰斗中,黃公略指揮紅三軍三個師及獨立五師殲滅國民黨軍蔣鼎文第九師獨立旅,打了一個沒有命令的大勝仗。

1931年9月15日,黃公略率部參加興國方石嶺追擊戰,殲滅國民黨軍第52師等部。在指揮部隊轉移途中,黃公略於吉安東固六渡坳遭敵機襲擊,身中數彈,壯烈犧牲。在黃公略追悼大會上,毛澤東親自主持並撰寫挽聯,對黃公略的光輝業績和卓著功勛作了高度概括:“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而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落﹔革命戰爭有功,游擊戰爭有功,畢生何奮勇,好教后世繼君來。”

(責編:萬鵬、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