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文藝作品中新時代青年形象——

展現平凡崗位上奮斗的精彩(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

劉大先

2022年05月20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電視劇《我們的新時代》劇照。
  制圖:趙偲汝

圖為電影《奇跡·笨小孩》劇照。
  制圖:趙偲汝

核心閱讀

中國青年正迸發著巨大的創新活力,他們充分釋放創造性,熱情高漲地進行文藝創作,既向世界展現了生機勃勃的中華文化,也向世界呈現了擁抱傳統、矚目未來、創造創新的當代中國青年形象。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實現中國夢是一場歷史接力賽,當代青年要在實現民族復興的賽道上奮勇爭先。”實現民族復興的新時代新征程上,新一代青年正在成長與崛起。他們有的是科技創新精英,擔當研發與生產的生力軍﹔有的返鄉創業,與那些奮斗在鄉村振興一線的基層干部齊心協力脫貧攻堅,繪就鄉村生態和諧的美麗圖景﹔有的衛戍在廣袤的邊疆,守護著祖國的安寧﹔有的以縱橫捭闔的魄力,馳騁在創業與商貿的戰場﹔更多的則堅守在各行各業的平凡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辛勤汗水……這些青年形象在文藝作品中有著多方面的表現,豐富著新時代文藝的內容構成和精神質地。用飽滿的激情塑造當代中國青年形象,講好中國故事,彰顯中國精神,正成為當代文藝的一道亮麗風景。

新的時代,創新成為青年的歷史使命

青年的命運從來都同時代緊密相連。新時代青年充滿自信的精神風貌讓人印象深刻,他們成長於中國綜合國力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既有放眼世界的眼光和格局,又有立足本土的文化自信和自覺。懷著信心和抱負,新時代青年走向廣袤大地,投身火熱實踐,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在現實生活的奮斗中綻放青春。

反映在文藝領域,一批講述青春奮斗故事的各類型作品,更新著文藝畫廊中的時代青年形象。報告文學《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黃文秀》中,青年扶貧干部投身熱土、心系群眾,將生命奉獻給脫貧攻堅事業﹔在現實題材網絡文學《朝陽警事》中,年輕民警在繁瑣的基層事務中淬煉成長﹔在電視劇《號手就位》中,大學生新兵在軍營中歷經磨礪,最終成長為火箭軍“王牌號手”﹔在黃梅戲電影《鴨兒嫂》中,小康路上的農村青年靠著自強不息、誠信經營摘掉貧困戶帽子后,還主動幫扶鄰裡,發揚守望相助的傳統美德。這些投身於建設事業的年輕人在新時代新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方舞台,扎實奮進,發光發熱,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平凡英雄。

從戰爭年代拋頭顱洒熱血的革命志士,到改革開放時期勇立潮頭的開路先鋒,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流價值觀,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英雄形象。文藝作品從現實中提煉出青年一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時代的洪流,在平凡的人生中演繹奮斗的精彩。這些青年形象未必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他們都勇於嘗試、追逐夢想,賦予平凡生活以不平凡的意義。“當立鴻鵠之志,應有不屈之心。”經常出現在深受青年人喜愛的短視頻作品中的這句話,折射出一代青年的志氣與骨氣、希望與未來。

在創造創新中展現青春活力

新的時代,創新成為青年的歷史使命。論文隻有寫在大地上,才能煥發巨大勢能,而青年正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北斗衛星團隊核心成員平均年齡36歲,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35歲,中國天眼FAST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僅30歲……這些青年是推動中國科技走向強盛的生力軍。

在近年科技題材、工業題材文藝創作中,青年科技人才形象十分醒目。以合肥科技創新城為原型的小說《追風》,書寫了懷抱報國理想的海歸知識青年自主研發無人機、不斷進行技術突破和市場開拓的故事。在這些青年朴素的外表下蘊含著奮斗的激情與才情。長篇小說《歸心》是一部半導體行業題材作品,在企業轉型故事中,展現出青年科技人才學以致用、敏銳抓住機遇、敢打敢拼的精神面貌。

大眾創業是時代潮流,青年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文藝作品對於這個時代命題也有所反映。電影《奇跡·笨小孩》講述深圳青年工人克服資金、資源、人才的局限,通過工友們的精誠協作,以永不言棄的信念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創業之旅。一個修手機的“笨小孩”創造了“奇跡”,成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無數創業故事的縮影。青年的奮斗動力來自於充滿無限潛力與可能的未來,奇跡就誕生於這個充滿機遇的大時代。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顯示,中國6歲至18歲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4.9%,青年人正深刻影響著互聯網的發展潮流﹔在信息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娛樂業、科技應用服務業等以創新創意為關鍵競爭力的行業中,青年佔比均超過50%,成為創新創業的中堅力量……在互聯網文藝等新型文藝樣態中,青年正迸發著巨大的創新活力。以短視頻為例,青年博主們充分釋放其創造性,熱情高漲地進行文藝創作。他們的作品成為當下國風國潮的重要體現,既向世界展現了生機勃勃的中華文化,也向世界呈現了擁抱傳統、矚目未來、創造創新的當代中國青年形象。

在青年形象中寄寓時代精神

青年面貌反映著時代的精神氣象,文藝作品通過塑造青年形象,生動反映時代精神。從《創業史》中立足農村的梁生寶到《人生》中奔向城市的高加林,從《青春萬歲》中朝氣蓬勃的中學生到《北方的河》中胸懷天下的研究生……他們雖平凡卻不甘於平庸,他們遭遇挫折卻百折不撓,以剛健有為、質朴清新的氣概與特質成為一個時代的醒目標識。直到今天,經典文藝作品中的青年形象仍然伴著歷史的足音,穿越時空的隧道,帶給讀者、觀眾持久的感動。

百年來,中國文藝貫穿始終的是心懷“國之大者”的胸襟與情懷,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國家蓬勃發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喜怒哀樂,文藝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激發內在於每個人心中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電視劇《我們的新時代》就具有這樣的特點。劇集六個單元的故事都來源於真實素材,從排憂解難的社區志願者到勇者無懼的排爆能手,從充滿煙火氣的社區瑣事到關乎國家利益的航空工業,從繁華都市到美麗鄉村,那些鮮明生動的人物與故事生機勃勃、活力四射,通過形象化呈現,彰顯為道德的榜樣、精神的范式、美學的典型。

無論時代如何改變,文藝都離不開對人物的精准刻畫和對世界的真實反映﹔無論文藝如何發展,最令我們感動的,仍是那些擁有強大人物塑造能力的作品。從這一脈絡來看,新時代文藝對青年的塑造顯現出繼承中創新的風貌。當然,當前文藝作品在形象塑造的典型性方面還有很大空間,我們需要沉下心來,用心發現,用情書寫,通過更多青年文藝形象有力傳達時代精神,建構新型美學,喚起精神力量。期待更多時代青年形象從現實和文藝中走來,為中國文藝畫廊續寫新的華章。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0日 20 版)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