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部
2022年05月20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個民族的文明素養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風貌上。廣大青年是否崇德向善,不僅關乎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遠,更關乎整個社會是否風清氣正、朝氣蓬勃
一個道德上有追求的人,往往對紀律重要性的理解也相對深刻,同時自身也有著高度的紀律自覺
用柔弱雙肩為家庭撐起一片天的大學生劉羲檬,幫助30余位殘障人士就業的特殊教育教師賈君婷仙,從突發火情中勇救一家三口的快遞員張裕……不久前,第二十六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獎名單公布,這些90后、00后年輕人,充分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道德堅守和價值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大批青年優秀人物成為全社會學習的榜樣,各級共青團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廣大青年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作出積極貢獻。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新時代廣大共青團員“做崇德向善、嚴守紀律的模范,帶頭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嚴格遵紀守法,嚴格履行團員義務”。青年隻有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道德浸潤心靈,以紀律規范行為,才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自身成長成才提供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品德是為人之本,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這句話,說明道德之於個人、之於社會的基礎性意義。青年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一個民族的文明素養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風貌上。廣大青年是否崇德向善,不僅關乎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遠,更關乎整個社會是否風清氣正、朝氣蓬勃。廣大青年務須加強品德錘煉,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在運動場上爭金奪銀,彰顯為國爭光的家國情懷﹔在抗疫一線救死扶傷,折射一心為民的赤誠之心﹔在田間地頭寒耕暑耘,體現勤勞堅韌的奮斗之美……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是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的,一個人隻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崇尚對黨忠誠的大德,才能筑牢理想信念、認清大是大非﹔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才能以人民為中心、以天下為己任﹔崇尚嚴於律己的品德,才能清清白白做人、干干淨淨做事。以大德鑄魂、公德善心、品德潤身,就能激發出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
心有所戒,行有所止。一個道德上有追求的人,往往對紀律重要性的理解也相對深刻,同時自身也有著高度的紀律自覺。青年人修身立德,必須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國家博物館藏有一塊井岡山斗爭時期的包袱布,上面寫有“六項注意”,當年的年輕戰士就是以此自警自勵,鍛造出“一個可以當十個”的戰斗力﹔上海解放紀念館藏有一本名為《入城紀律》的小冊子,當年人民解放軍進駐上海城區時,十萬大軍嚴格遵守入城紀律露宿街頭,受到群眾歡迎。有規則意識、有紀律意識、有法治意識,就能把他律要求轉化為內在追求,做到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
回望歷史,抗戰時期進步青年即便長途跋涉也要“到延安去”,新中國成立后青年突擊隊響應號召艱苦創業、建設國家,改革開放后愛崗敬業、服務人民的青年崗位能手紛紛涌現,新時代青年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刻沖得出來、頂得上去,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偉大事業中錘煉品德修為,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青年一代必將收獲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讓青春綻放更為絢麗的光芒,用青春和汗水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
(本系列評論到此結束)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0日 05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