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洪湖赤衛隊》:“共產黨的恩情比那東海深”

李舫

2022年05月20日08:16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洪湖赤衛隊》:“共產黨的恩情比那東海深”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洪湖岸邊是呀嘛是家鄉,清早船兒去呀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艙。四處野鴨和菱藕,秋收滿畈稻谷香,人人都說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魚米鄉。洪湖水呀長呀嘛長又長,太陽一出閃呀麼閃金光,共產黨的恩情比那東海深,漁民的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強。

  (一)

  輕舟蕩漾,漁帆點點﹔荷葉亭亭,荷塘深深。

  清晨的陽光映照在清澈的水面上,散發著金色的光芒。淋漓波光裡有鋼鐵意志,似水柔情中有萬丈豪情,這首湖北民歌與革命音樂完美結合的《洪湖水浪打浪》是電影《洪湖赤衛隊》的主題歌之一。寬廣的節奏、明快的曲調,抒發了女英雄韓英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熱愛共產黨的崇高感情,震撼人心。每當這蕩氣回腸的韻律響起來,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洪湖赤衛隊颯爽英姿、蕩舟洪湖的場景。

  1958年,沉浸於革命和建設喜悅中的作家藝術家急切地直抒胸臆,歌唱祖國禮贊英雄,歌劇《洪湖赤衛隊》便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誕生的。這部由湖北省實驗歌劇團推出的革命戰爭題材歌劇首排於1958年,1959年10月該劇作為向國慶十周年獻禮劇目首次進京演出,一炮走紅。它的旋律響徹北京的大街小巷,又從北京傳向四面八方,從此成為中國民族歌劇瑰寶。我國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董必武、賀龍、陳毅等都欣賞過該劇的精彩演出,並給予高度評價。

  《洪湖赤衛隊》充滿著楚地風情,北京電影制片廠、武漢電影制片廠將其改編成電影。這部講述洪湖赤衛隊同敵人展開艱苦斗爭,保衛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紅色政權的影片,由謝添、陳方千、徐楓聯合執導,王玉珍主演。1961年春節,《洪湖赤衛隊》開始在全國公映,一時間,電影火遍大江南北。

  (二)

  第一次聽到這部電影主題曲的旋律,還是電影首演10多年后。我猶然記得那個深寒的凜冬,窗外是白茫茫的大雪鋪天蓋地傾洒而下,西北風怒吼著敲打著結滿冰凌的玻璃窗。收音機的旋律陡然響起:“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洪湖岸邊是呀嘛是家鄉,清早船兒去呀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艙。”仿佛一道炸雷在空中響起,這柔和卻又不失堅韌的旋律就那麼擊中了我,我的腦海被這旋律中的意境充滿,荷葉亭亭如蓋、荷塘幽深、漁帆點點遠行的洪湖,從此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

  洪湖是一片廣袤的天然湖泊,其作為地名,最早始見於明朝《嘉靖·沔陽志》所載:“上洪湖,在州東南一百二十裡,又十裡為下洪湖,受鄭道、白沙、壩潭諸水,與黃蓬相通”。

  洪湖是一片中國革命的熱土,是全國土地革命的中心之一,也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毛澤東對洪湖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紅軍時代的洪湖游擊戰爭支持了數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帶能夠發展游擊戰爭並建立根據地的証據。”正是因為洪湖水道密集,水草豐茂,從而成為革命者聲東擊西打擊敵人的戰場。賀龍便曾利用洪湖河湖港汊的地形優勢,領導人民開展革命戰爭。《洪湖赤衛隊》反映的就是這段革命歷程。

  1927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洪湖地區人民掀起洶涌澎湃的革命浪潮,建立了革命政權。1930年夏天,紅軍主力部隊撤離洪湖,試圖開辟新區。國民黨保安團乘此機會糾集當地的地主彭霸天等武裝力量,卷土重來,妄圖復辟。留在原地堅持斗爭的洪湖赤衛隊,一邊保持同黨組織的聯系,一邊組織革命群眾,為保衛人民政權,紛紛奮起殺敵。

  聽聞此訊,赤衛隊大隊長劉闖義憤填膺,准備率領隊伍去打擊敵人。正好這時,鄉黨委書記韓英從縣委回來,向大家傳達了縣委的指示,不僅要與敵人斗勇,更要與敵人斗智。他們決定按照上級黨組織的指示,遵循毛澤東在江西中央蘇區對敵斗爭的經驗,運用“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術,不與敵人死打硬拼,而是機智勇敢、機動靈活地去打擊敵人。為了誘敵深入,韓英與劉闖率領赤衛隊主動撤離彭家墩。

  彭霸天勾結國民黨保安團的馮團長佔領了彭家墩。這時,國民黨保安團准備追擊紅軍主力部隊。他們臨走時為彭霸天留下一批槍支彈藥,企圖加強反動地方武裝。為牽制敵人,打入敵保安團內部的地下黨員張副官及時將這一情報通知了游擊隊。赤衛隊在韓英和劉闖的帶領下巧妙襲擊了彭家墩,洗劫了敵人的武器彈藥。狡猾的彭霸天獻計馮團長佯裝撤退,將赤衛隊從洪湖裡誘出再一網打盡。幸好,他們的這些計謀被韓英和赤衛隊識破,陰謀未能得逞。彭霸天和馮團長惱羞成怒,威脅老百姓供出韓英和赤衛隊的下落。洪湖地區的人民臨危不懼,誓死不屈。為解救鄉親們,韓英挺身而出,自己不幸落入虎口。張副官用計掩護韓英脫險,自己卻英勇犧牲。韓英突出重圍回到赤衛隊,繼續領導赤衛隊與敵人進行斗爭。后來,赤衛隊配合賀龍總指揮率領的紅二軍團消滅了敵人。許多赤衛隊員參加了紅軍,隨部隊奔赴新戰場。韓英則留了下來,同鄉親們一起,繼續為保衛洪湖革命根據地而斗爭。

  (三)

  《洪湖赤衛隊》這部歌劇,深受各界群眾的喜愛,改編成電影后更是風靡一時,許多唱段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赤衛隊打完勝仗后,韓英與秋菊的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便是其中流傳最廣的唱段。20世紀50年代,歌曲《襄河謠》和天門小曲《月望郎》一度流行於江漢平原。在《襄河謠》中,唱的是人民飽受洪水之患的悲苦心情。其歌詞為“襄河水呦,黃又黃啊,河水滾滾起波浪啊。年年洪水沖破堤,多少人民受災殃……”描述了在解放前由於國民黨腐朽統治,襄河堤岸連年不加修整,以致洪水泛濫使老百姓受害之景象。歌劇的創作者張敬安、歐陽謙叔為這兩段音樂的旋律所感動,並自覺自如地將其運用到歌劇中。

  電影《洪湖赤衛隊》的藝術魅力經受了時間的考驗,悠揚的旋律、寬廣的節奏、波瀾壯闊的劇情是影片成功的法寶,電影中的很多場景至今仍流傳甚廣。馮團長千方百計地威脅韓英,卻始終沒有從韓英口中得到半點東西。惡毒的彭霸天抓來韓英的母親,想以母女之情打動韓英,也遭到失敗,於是決定殺害韓英。這時,韓英勸解、告慰母親:

  娘啊!生我是娘,教我是黨!為革命,砍頭隻當風吹帽﹔為了黨,洒盡鮮血心歡暢!娘啊,兒死后,你要把兒埋在那洪湖旁,將兒的墳墓向東方,讓兒常聽那洪湖的浪,常見家鄉紅太陽。娘啊,兒死后,你要把兒埋在那大路旁,將兒的墳墓向東方,讓兒看紅軍凱旋歸,聽那鄉親在歌唱。娘啊,兒死后,你要把兒埋在那高坡上,將兒的墳墓向東方,兒要看白匪消滅光,兒要看天下的勞苦人民都解放。

  這個唱段的名字是《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旋律淒美,意蘊深刻。

  即將被押赴刑場的韓英抱定必死的決心,沒有絲毫膽怯,對著母親唱起了這首感人至深的歌,她有的是一腔熱血、一腔仇恨,整個唱段充滿悲壯,感人至深。這唱段是一首篇幅較長的詠嘆調,也是英雄韓英的核心唱段。

  韓英是《洪湖赤衛隊》中塑造得最為成功的英雄形象,電影中的韓英,一身藍布衫,腰扎牛皮帶,左臂上戴著象征紅軍標志的紅袖章,腰間別著駁殼槍,短發齊耳,英姿颯爽。在獄中,縱使敵人收繳了她的紅袖章、皮腰帶和駁殼槍,縱使她飽受酷刑、衣衫襤褸,也難掩她的英氣和意氣。她是一個勤勞、善良、質朴的農家女,又是一名勇敢、堅貞的共產主義戰士,一名果斷、機智的女赤衛隊員,一名視死如歸、大無畏的女英雄。

  (四)

  高歌一曲洪湖水,世世代代報恩情。

  曾經戰火連連的革命歷程,曾經烽煙滾滾的崢嶸歲月,是洪湖人民的寶貴財富。《洪湖赤衛隊》優美動聽的旋律回蕩在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心間。2019年,由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帶來的紅色經典歌劇《洪湖赤衛隊》在北京上演,這也是該劇進京首演60周年后的紀念演出,這是對藝術經典的尊重和繼承。60余年來,《洪湖赤衛隊》的演出版圖遍布全國,走向世界,登上了悉尼歌劇院、芝加哥交響樂團演出大廳、墨爾本演奏廳等世界劇場的舞台。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60多年的時光流逝,不變的是洪湖人民矢志不渝的情感。

  2021年仲春,我有幸來到兒時憧憬的洪湖。從武漢到洪湖,一路風光旖旎,風景如畫,暖陽、碧空、綠茵、春花,春天用明艷的姿態裝點著一切。宿露發清香,初陽動暄妍,明媚的春光下,經歷過新冠肺炎疫情的湖北,格外的寧靜與平和。洪湖,碧波浩渺,陽光照射在水面上,如同撒了一湖的碎金,格外美麗。今天的洪湖,不僅是革命歷史的見証地,還是生態文明的試驗田。洪湖,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所在地,留下了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洪湖,是國際重要濕地,成立於1996年的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以水生和陸生生物及其生境共同組成的湖泊濕地生態系統、未受污染的淡水資源以及濕地生物多樣性為主要保護對象,因其對於生態環境的重要價值,被譽為“湖北之腎”。

  洪湖水呀浪打浪,洪湖岸邊呀是家鄉。

  60多年過去了,《洪湖赤衛隊》的旋律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茁壯成長,韓英的歌聲激蕩著洪湖水,更激蕩著洪湖人——感恩時代,奮力奔跑。

       (作者系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