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立德樹人的青春答卷

2022年05月17日08:4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立德樹人的青春答卷

2022年4月25日上午,正值五四青年節到來之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與青年學生一起就座,觀摩思政課智慧教室現場教學並參與了討論。

“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再次被總書記提及並強調。

作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所在,“立德樹人”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4年,教育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學校立德樹人工作的整體思路,以及深化改革的“三個基本目標”“五個統籌”任務和十項舉措。

十年來,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立德樹人藍圖更加清晰、制度更加完備,立德樹人落實在各科課堂教學之中、滲透在校園生活各環節、延伸到學生發展各方面。

“立德樹人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十年來,已經在許多場合,被黨和國家領導人不斷強調。

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同年出台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也要求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德技並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保証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正確方向。

2021年,為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

“可以說,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炳林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

據王炳林解釋,“立德”是一個長期任務,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帶來的思想沖擊,這個問題在新世紀重新凸顯出來,在新的歷史時期,有了新的意義。

以學生發展為主題,以統籌改革為主線,以課程改革為載體——這是立德樹人工作的整體思路。

據教育部教材局一級巡視員申繼亮介紹,立德樹人的三個目標分別是基本建成大中小學上下貫通、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科學合理的課程教材體系﹔基本確立教育教學主要環節相互配套、協調一致的人才培養體制﹔基本形成多方參與、齊心協力、相互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

“五個統籌”則包括統籌小學到研究生五個學段,使育人目標要求依次遞進﹔統籌各學科,發揮綜合育人功能﹔統籌課標、教材、教學、評價、考試等育人關鍵環節,使之有效配合﹔統籌各方面力量,實現全員育人﹔統籌各塊教育陣地,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教育部組織研究提出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以“教學質量年”“教師隊伍建設年”“新時代創優行動”“改革創新先行試點”“大中小一體化”“‘大思政課’建設”等為抓手,努力辦好思政課這一立德樹人關鍵課程,快速壯大思政課教師隊伍,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

目前,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展到1400余家,37家全國重點馬院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並作為必修課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結合“四史”教育、冬奧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時代熱點,講授思政課、開學第一課。

此外,為了增強課程教材鑄魂育人、啟智增慧功能,教育部修訂印發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的編寫,也從2012年開始啟動,2019年覆蓋所有年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編寫於2017年啟動,2022年秋季學期,覆蓋所有省份。有專家評價:三科教材在育人鑄魂上發揮的作用,有利於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徹底貫通,形成一體化人才培養格局。近80種教育部馬工程重點教材出版並在高校廣泛使用,首批9種中國經濟學系列教材啟動建設,教材的鑄魂育人作用已見成效。

截至2021年年底,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超過12.7萬人。中宣部、教育部推動構建部省校三級培訓體系,調動41個全國思政課教師研修(學)基地、32個高校思政課“手拉手”集體備課中心,開展常態化培訓。教育部每年線上培訓7萬余人,線下培訓3000余人。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也在不斷提高,育人能力和水平持續提升,31個省(區、市)高校專兼職輔導員配備整體達標。截至2021年9月,全國高校專兼職輔導員共有21.87萬人,比2017年增加了7萬人,師生比達到1︰171。

“從校園到田間地頭,都是立德樹人的不竭資源”

立德樹人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十年來,各項政策和舉措,在落地落細的過程中,都在用不斷完善的事實,回答“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深挖入髓的問題。

高校是實現立德樹人這一目標的最前沿。教育部加強高校課程教材建設,以馬工程重點教材為例,規劃教材編寫工作已基本完成,出版了110多種質量上乘的教材並在高校廣泛使用,引領和帶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話語體系、評價體系不斷創新,培養了一大批領軍人物和中青年優秀人才,有力地推動了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多所高校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優勢,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比如,天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建設了基於VR技術的思政課虛擬仿真項目﹔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建成優質思政課慕課,北京體育大學充分發揮“思政+傳媒”的優勢,上線“體育大思政”頻道。

十年來,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一師一檔”信息庫、網絡集體備課平台、教師培訓研修系統、大學生自主學習“青梨派”也接連建設完成。上海、安徽、黑龍江等地陸續建成智慧思政平台,遼寧、河南、四川、雲南等地紛紛開設線上直播“雲課堂”,邀請勞動模范、大國工匠講授“思政大課”。

“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的試點范圍也將進一步擴大,在100所試點高校的基礎上,2022年建設1000所試點高校,到2023年,將力爭實現全覆蓋。

教育部不斷推進信息化建設,各地各校主動適應技術迭代升級,加大平台建設力度,加強優質教學資源供給,推進教學改革。思政課的高質量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立德樹人的影響力,不僅僅隻存在於校園中。

當青年學生走向田間地頭,深入工廠社區,打卡紅色地標,都能汲取到養分,感受歷史,感受文化,感受生活本身。

“工廠、農村、社區……全員全社會,都要幫助實現育人,也就是說,發動群眾的力量。”王炳林說。

上海市成立“徐匯區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家門口的社會實踐研修基地”,在實踐體驗中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內蒙古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博物館、街道社區、牧民家“同上一堂課”。

雲南省巧家縣打造了紅色教育“打卡點”,給青年講述“守衛楊家碉”“解圍艾家村”的革命故事,和當地村民講述的脫貧致富奔小康故事交相輝映,連接歷史與當下,讓青年感受到了革命老區翻天覆地的變化。

湖南省結合抗疫背景,創新開展了“文明風採”德育實踐系列活動,以“我在抗疫中成長”為主題,以“互聯網+”為形式,組織了“我在抗疫中成長”征文演講比賽、“我是陽光中職生”抖音短視頻制作比賽和獨唱網絡作品比賽,幫助青年在抗疫中凝聚正能量。

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紅旗宣講團,也在建黨百年之際,迎來了宣講的高峰期,足跡遍及127個社區及黨群服務中心,累計聽眾超過6000人,線上線下聯動,活動地點遍及山東、南京、四川等多個省市。

“他們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們的聽眾覆蓋各行各業,他們用青年的視角闡釋黨的創新理論、用青年的話語宣傳黨的主張、用青年的擔當踐行黨的要求,他們是火種,是希望。”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呂雲超說。

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成為不竭的資源,推進立德樹人任務的完成。

“在青春賽道上跑出最好成績”

今年4月2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到,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否在立德樹人中發揮應有作用,關鍵看重視不重視、適應不適應、做得好不好。他勉勵青年人,“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

一批又一批的90后00后青年,已經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在各自的青春賽道上跑出自己最好的成績。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們在這場戰“疫”中站出來,堅定使命和擔當,為奪取抗擊疫情斗爭勝利作出了貢獻。

湖南省全省職教系統聞令而動、勠力同心。據2020年4月底統計,湖南省頂崗實習中職學生達4.6萬人,為復工復產提供了堅實保障。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劉孟良師生團隊,積極參與火神山醫院病房BIM模型設計﹔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杜臻,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線,榮獲“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他也是全省唯一的在校大學生。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本科生鄭欣怡,則勇赴一線,參與志願服務。在那場青春戰“疫”中,作為共產黨員的她,成了一名“全天候”的青年志願者,參與了武漢市疫情防控青年志願者商超服務項目,擔任中百倉儲百步亭店分揀蔬菜志願服務組副組長。每一天,這個女孩子都要分整打包超過一噸的蔬菜,為保障社區居民安心採購貢獻力量。鄭欣怡自己也是援鄂醫務人員子女的“姐姐老師”,為一名山西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的初中三年級女兒開展學業輔導、心理疏導和情感陪護。

上海全市面向不同學段學生,推出了“抗疫思政課”,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甚至引發了高三畢業生“從醫熱”。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上海考生報考醫學類相關專業人次較2019年上漲21.49%。抗疫戰場上的“白衣戰士”,成了很多考生的新目標。

青年能“沖得出來,頂得上去”,也能邁得開步子,貢獻出自己青春洋溢的熱血和力量。

成都理工大學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白鶴灘水電站項目時,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的黨員們成立了臨時黨支部。這些青年黨員立足本專業,運用自主研發的地質災害早期識別技術及監測預警系統,查明野豬塘象鼻嶺段庫岸地質災害隱患129處,預警蓄水期岸坡變形46次,提交蓄水期重大庫岸地質災害專題報告5份,避免了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充分發揮了臨時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2020級博士研究生王子豐,與同學共同研發了等離子體消毒活水儀,僅用水和空氣就能便捷制備出無毒無刺激、殺菌效果好的等離子體活性水,對各類病原菌的殺滅率高達99.999%,且不存在任何毒副作用,已應用到戰疫前線的病房消毒。他認為,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是“當代青年對個人發展的積極嘗試”。

“王子豐同學以青春之我,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回答了時代之問,彰顯了對時代的擔當。”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燕連福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

在這份來自青春的“立德樹人”答卷上,青年一筆一筆,認真書寫,筆畫裡有他們的熱情和勇氣,也有他們的理想與智慧。(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