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鐵鈞
2022年05月17日08:22 來源:人民政協網
1930年,中國工農紅軍經過浴血鏖戰,贏得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此后,隨著革命根據地和人民武裝力量的不斷發展、壯大,各地紅色政權紛紛建立,中央蘇區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專門討論籌備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簡稱“蘇域會”)等問題。在中央局書記周恩來的提議下,成立了由中共中央、總工會、軍委、農委、共青團及革命團體組成的“蘇域會”籌委會,為召開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一蘇大”),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展開准備工作。7日,“蘇域會”籌委會決定:1930年5月20日在上海秘密召開“蘇域會”,要求各蘇區選出2至5名代表,紅軍每個軍選派1名代表,游擊區、革命團體、工農群眾代表由各地酌選,做好出席會議的充分准備。
“蘇域會”在上海秘密召開
1930年5月,“蘇域會”召開在即,保護代表和會議安全就成了設在上海的中共中央特別行動科(簡稱“特科”)最為重要的任務。時任“特科”情報科長的陳賡認為,眾多與會人員長時間聚集,極易引起敵特的注意,因此必須建立一個經營性場所作為掩護。幾經研究,“特科”決定建一所醫院,讓會議代表、保衛人員、工作人員全部化裝成醫生、護士、患者,進進出出就不會引人懷疑了。
在征得中共中央同意后,“醫院”籌建工作緊鑼密鼓進行。此時,陳賡收到一個情報:敵特機關已探得“中共將在上海召開秘密會議”的消息,雖然尚不知會期、會址、人員等細情,但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已懸賞50萬大洋收買線索,並派出密探、特務到處搜查。
情況緊急,“特科”立即向上級請示,是否推遲會期?而此時,中共中央已將召開“蘇域會”的決定向共產國際正式報告,並得到批准,各地代表已經出發趕往上海。中共中央指示:會議如期舉行,但要動用一切手段、條件做好保密、保衛和防范工作,確保萬無一失。
5月中旬,上海派克路、白克路交會處的卡爾登影戲院附近,一所四層樓高的私立醫院開業,它的出現雖悄無聲息,周邊的酒吧、舞場、咖啡廳、麻將館卻每天燈紅酒綠、通宵達旦。實際上,這所私立醫院就是“特科”為“蘇域會”准備的會址。敵人絕難想到,共產黨居然在繁華的鬧市召開秘密會議。
為確保會議萬無一失,“特科”在醫院內外布置了三道防線,一是醫生、護士、職員、雜工全是“特科”隊員,負責保衛工作,住院“患者”和“陪護親屬”則全是會議代表(如真有患者上門,“醫生”會講出各種理由,把他們轉介到附近的其他醫院就診)﹔二是一樓的后窗全部打開,跳出去就可進入另一幢樓房,既可臨時避險、又可迅速撤離﹔三是在醫院周圍和附近街道上部署了60多名“特科”同志日夜警戒,一有情況立即報警。
1930年5月20日上午9時許,“蘇域會”在“醫院”四樓召開,參加的代表共50人,共產國際駐華代表也出席了會議。
此時,國民黨特務機關已經得知了中共的開會地點大約在派克路、白克路一帶的情報,便對這一區域展開大搜查。這時,警備司令部密探宋再生提議:要“有門必入、有人必問”,寧願錯抓也絕不疏漏。此提議馬上得到熊式輝的贊賞,隨即命宋再生帶隊搜查。
實際上,宋再生是打入敵人內部的“特科”人員。為了給會議爭取時間,他帶著特務大張旗鼓地“細細搜查”,以至於敵人的一舉一動都暴露無遺。與此同時,“特科”同志還特意安排一些進步工人舉行罷工和示威游行。每次遇到上述情況,宋再生就命令特務停止搜查,前往出事地點“平息事端”。5月23日午后,特務們終於搜到“醫院”,此時“蘇域會”已結束,人盡散去,看不出一點曾開過會的痕跡。
“一蘇大”會期曾數次變更
1930年9月12日,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中央准備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以下簡稱:中准會)在上海召開全體會議。當時,由於白色恐怖,全國多個中共省委機關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許多地方的黨組織需要恢復或重建。為此,“中准會”決定將原計劃1930年11月7日在上海召開的“一蘇大”推遲到同年12月11日在江西蘇區召開,“中准會”也同時轉移到蘇區繼續開展籌備工作。
1930年10月,蔣介石調集重兵向湘、鄂、贛蘇區發動大規模進攻,迫於嚴峻形勢,“中准會”10月18日在上海召集12個革命團體代表開會,決定將“一蘇大”會期改為1931年2月7日。
1931年1月,項英受中共中央委派到江西組建蘇區中央局,向毛澤東、朱德等紅軍領導人傳達了“中准會”在江西蘇區召開“一蘇大”的決定。但此時,“中准會”秘書長林育南攜帶大量會議文件從上海秘密趕往江西,不料他途中遇險,被迫返滬不久即被捕,壯烈犧牲,“一蘇大”也因此再次延期。
同年5月,中央紅軍取得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蘇區中央局發布《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宣言》,決定於1931年8月1日召開“一蘇大”。同年7月,蔣介石發動了第三次“圍剿”,中共中央再次決定將“一蘇大”會期改為11月7日。
1931年初秋,毛澤東、朱德等紅軍領導人來到瑞金縣,聽取了縣委書記鄧小平的情況匯報並實地考察,認為瑞金地處紅色根據地中心區域,周邊有武夷山、紫華山環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人民對敵斗爭經驗豐富,群眾基礎扎實。經商議決定,將蘇區中央局和紅軍總部設在此地,並向中共中央建議:召開“一蘇大”,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地址也選在瑞金。
在上海的中共中央與蘇區通過電報聯絡,批准了毛澤東等人的建議,確定了“一蘇大”的會議日程、人選名單等,並派人將各種議案、法規、通告等會議文件送抵蘇區。
“一蘇大”在瑞金勝利召開
1931年11月7日早晨,初冬的瑞金籠罩在陣陣寒意中,來自各地蘇區和紅軍、全總以及革命團體的610名代表齊聚“一蘇大”會場——葉坪村謝家祠堂。
謝家祠堂是一座古老的木結構建筑,陳年的屋宇雖已滿目滄桑,卻被布置得時代氣息濃郁:臨時搭建的主席台上方,左右高懸的兩個巨大繡球襯映著一盞特號汽燈,將屋子照得“如浴燦陽”。正中牆壁高挂紅旗,兩側分別是馬克思、列寧畫像,會議桌前紅色橫幅書有大字“工農炮壘”。主席台前捆扎出寬大的彩門,門楣橫寫“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左右有對聯“建立布爾什維克的群眾工作”“學習過去蘇維埃運動的經驗”,會場屋頂、牆壁貼挂著“擁護全蘇大會”“工農當家作主”等標語和三角彩旗。
上午8時許,“一蘇大”隆重召開,項英代表大會主席團致開幕詞,毛澤東代表蘇區中央局作《政治問題報告》。隨后,全體代表來到村東的草坪,觀摩了盛大的閱兵儀式,中共中央向紅一軍等10個軍團授予獎旗,為彭德懷、方志敏、王稼祥等8位紅軍將領頒發勛章。
隨后的會期裡,代表們相繼討論、審定、表決通過了憲法大綱、土地法、勞動法、《婚姻條例》、《關於經濟政策的決定》等法律法規議案,同時選舉產生了由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63人組成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正式成立。
在中央執行委員會召開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全票當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他在講話中說:“我們過去握鋤頭把子,扛槍杆子,今天又要握起印把子。過去我們隻會種田,會做工,后來學會了打仗,現在還要學會治理國家。”當日,他揮筆題詞:“蘇維埃是工農勞苦群眾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機關,是革命戰爭的組織者與領導者。”
(作者單位:遼寧省錦州市作家協會)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