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讓青春綻放信仰之光

——記保定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講解員、助理館員全媛媛

2022年05月16日15:44    來源:河北日報

原標題:讓青春綻放信仰之光

圖為全媛媛講解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的全國分布情況。河北日報記者 李連成攝

組織征集作品、整理誦讀視頻,對接評審專家、發布線上展播……“五一”期間,全媛媛策劃組織的五四誦讀視頻征集活動,收到15所大中小學校的視頻作品196件,其中不乏北京高校。

這段時間,保定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閉館修繕,又趕上疫情,作為講解員,全媛媛本可以閑下來,但她一天也沒歇。“創新方式與青少年互動,引導他們了解革命歷史。五四青年節前后是最佳時機,可不能錯過。”全媛媛說。

參加工作16年來,全媛媛一心扑在崗位上,參與講解近萬場,宣講足跡覆蓋了大半個中國,先后獲得保定市青年崗位能手、新時代“冀青之星”等榮譽稱號,今年又榮獲了“河北青年五四獎章”。

苦心鑽研,做“問不倒”的講解員

“同學們,電視劇《覺醒年代》大家都看過嗎?陳延年、陳喬年兄弟,20多歲英勇就義,感動了無數人。有個細節注意到沒有?二人都是留法勤工儉學學生。”日前,一堂別開生面的線上思政課在保定育德中學開講。隔著屏幕,全媛媛的開場白,成功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現場氛圍熱烈起來。

如今,對於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歷史,全媛媛已了然於胸。可2006年剛參加工作時,因吃不透講解詞,經常被游客問住﹔吐字不清、表情生硬,多次被人投訴。

生性要強的全媛媛曾偷偷抹過眼淚,但很快打起精神,下起了苦功夫。夜裡看書、記筆記,白天請教、做總結﹔將鵝卵石含在口中,跟著新聞主播練咬字發音﹔買來鏡子擺在辦公室,對著鏡子練表情變化……

全媛媛的講解本領迅速提升,接連在全市講解大賽上獲獎。本以為往后工作會順風順水,沒想到在一次講解中,全媛媛卻犯下了“大錯”。

一天,接待游客時,全媛媛走到鄧小平和叔父鄧紹聖在法國的留影前,講到“鄧小平年僅16歲,是赴法留學生中年齡最小的”這句,人群中一位老先生突然高聲說:“年齡最小的應該是高陽籍的王書堂,年僅12歲。”全媛媛一怔,卻無言以對。

講解完成后,她趕緊找到紀念館研究員,翻閱史籍確認,發現自己確實講錯了。這讓她很是羞愧,“講解員是紅色歷史文化的傳播者,不能隻會講解,而不辨真偽。”

她一頭扎進資料室,將講解詞與史籍對照,尋找到每句話的出處,整理編寫出《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史料陳列》《華北名校——保定育德中學校史陳列》等講解詞,成為講解范本並沿用至今。翻閱史料之余,她還在《留學生》雜志等刊物上陸續發表了《從赴法勤工儉學到一封家書》《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是如何建立的?》等7篇學術文章,受到業內專家肯定。

隨著研究不斷深入,知識儲備日益豐厚,她成了一名“問不倒”的講解員。

敢於創新,讓歷史宣講“活”起來

在全媛媛的辦公桌上,有一個泛黃的信封,封面上印有高聳入雲的埃菲爾鐵塔﹔信封裡面有5張信紙,每張都印有留法主題詩歌,並配著簡筆畫。

“這是我們創新開發的《留法少年》公益繪本,詩歌詞句不完整,可以填空,簡筆畫只是輪廓,中間能涂色。”全媛媛說,在互動中就能完成革命歷史宣講,孩子們特喜歡。

“留法勤工儉學的主體是青少年,所以我們宣教的主體也是學生。要傳承好紅色基因得創新方式,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去年,全媛媛主持策劃了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累計走進20所學校,受眾達30余萬人次。根據大學、中學、小學學生的不同特點和需求,開發出“尋路法蘭西——中共旅歐支部”圖片展、“信仰的力量”情景劇、“我是油印小博士”互動體驗課等宣講產品,廣受好評。“很多學校主動邀請,希望今年繼續合作。”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居家刷手機時,全媛媛靈機一動,“何不把紀念館也搬到網上?”

說干就干,撰寫文案、整理照片、研究排版……經過3天緊張籌備,第一期線上觀展“勤工儉學的由來”在微信公眾號上線。“一鼓作氣,連續推出10期線上觀展。”全媛媛說,看著賬號后台不斷增長的網友留言和點贊,感覺再苦再累也值了。

一次小嘗試,讓全媛媛發現了新大陸。緊接著,她又著手嘗試用音頻講述革命前輩留法故事。錄制的18期音頻,相繼被學習強國平台,紅色河北、河北黨史等微信公眾號轉發。

兩年多來,全媛媛組織策劃推出圖片、音頻、視頻等線上宣教活動33期,瀏覽人次達60萬。“雖然我只是一名講解員,但傳播的是革命前輩為理想信念而拼搏奮斗的精神。我無限熱愛我的工作!”全媛媛說。(河北日報記者 李連成)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