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獎者

基層人民調解員王其欣:走萬裡路 進千家門 解百家難

2022年05月13日16:2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基層人民調解員王其欣:走萬裡路 進千家門 解百家難

“那100多戶村民的承包費都發下去了嗎?”“村裡的土地流轉問題都解決了嗎?”“五一”前夕,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高庄法律服務所黨支部書記、主任王其欣再次來到萊蕪區高庄街道大北冶村,回訪土地對外流轉問題解決的情況。當聽到群眾肯定的答復,王其欣懸著的心終於落下了。

34歲的王其欣是一名基層人民調解員,從事法律服務和人民調解工作已有15年,累計調解糾紛3800余件,義務普法宣講800余場,受益群眾30萬余人。他將大量糾紛化解在基層,與群眾“打成一片”,為鄉村振興提供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

王其欣出生在萊蕪區牛泉鎮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他兒時記憶中,父親是村裡的“香餑餑”,經常被上門求助的村民叫走﹔上街趕集時,也總有陌生人握住父親的手,表示感謝。父親的言傳身教,在王其欣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他立志要“接父親的班,為鄉親們排憂解難”。

2007年,王其欣從山東省法律學校畢業,傳承父親的“衣缽”,成為一名人民調解員。2012年,王其欣擔任高庄法律服務所黨支部書記,從事人民調解、普法宣傳、法律服務、訴訟代理等工作。

“一個20多歲初出茅廬的小伙子,能給我們調解矛盾?”“不行不行,這麼年輕,他自己都還沒什麼社會經驗呢。”剛到高庄街道時,村民們對他不認可,王其欣吃了不少閉門羹,但他不氣餒,“每起糾紛都有因由,如果你不尊重事實深入調查,不能合情合理為民解憂,怎麼可能贏得群眾信任?”

高庄街道轄兩個社區和90個行政村,人口超10萬人。王其欣走街串巷、登門入戶,廣泛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法規,征求人民群眾對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用心用情做好每一次調解工作。漸漸地,村民對這個小伙子開始認可,“能幫咱老百姓解決問題”。

2021年10月,高庄街道大北冶村、小北冶村等3個村的支部書記一起找到王其欣,請求幫忙調解一起涉及300多名村民的土地流轉費糾紛。3個村的200多畝土地通過辦事處流轉給承包方,但由於效益不佳,50余萬元的土地流轉費一直被拖欠,村民們著急上火,村支部書記到廠裡催了10次,都無功而返。

“群眾利益無小事,要讓他們少走彎路,少受損失。”王其欣當即接手了這個調解工作,他隔三差五就去找工廠老板談心講理,算“違約后果”,算“社會效益”,他算出的一筆筆經濟賬,讓工廠老板“認了賬”。

一周后,55.8萬元的承包費終於要回來了。村民代表特意制作3面錦旗,表達全村人對王其欣的謝意。

走萬裡路,進千家門,解百家難。10余年來,別人“躲著走”的難事、愁事,王其欣主動靠上去,積極參與信訪案件的化解。在他辦公室的書櫃裡,有9大本工作日記,每天接待了哪些群眾、解決了哪些問題,小到一棵樹、一塊地、幾百元工資,大到矛盾糾紛案件,王其欣都一一記錄其中。

如今,在濟南市萊蕪區蓮花山下,提到王其欣,村民會豎起大拇指,稱他是“調解專家”。當地村民口口相傳著一句話:“有糾紛,找其欣”。

2018年年底,高庄街道一村民因工傷事故不幸離世,家屬向村委會尋求幫助,向企業討說法。起初,村裡找了幾位德高望重的村民與企業協商,但跑了20多趟始終談不妥。家屬急了,直接跑到企業去鬧,讓本就棘手的問題陷入僵局。

村委會找到王其欣,希望他能出面調解,王其欣應了下來。他找出相關法律規定和幾個相似的工傷賠償案例,向家屬逐條逐項列明賠償標准、計算賠償數額。歷時一個多月,經過10多次溝通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問題得以圓滿解決,王其欣長舒了口氣。

“我干的都是小事情,但這是一份大事業。”王其欣說,干基層工作是“小事大業”。在他看來,為群眾化解好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理順的是民心民意,密切的是黨群關系,構建的是社會和諧。

作為市黨代表、區政協委員,王其欣充分發揮熟悉民情、知悉法律的優勢,積極向相關部門建言獻策,在群眾和政府之間搭建起溝通的橋梁。他與萊蕪區高庄街道信訪辦建立“信訪辦化解+王其欣調解”聯動處理信訪案件新模式,累計調處重大信訪案件31件,有力維護了基層和諧的第一道防線。

2016年9月,高庄街道開始對農村經濟合同和項目競標進行規范化管理。走訪調研中,王其欣發現不少村民在簽訂村級經濟合同、處置村集體資產、重大項目發包等經濟事務中,有些無書面合同,有合同的也因程序不合法、內容過於簡單、權利義務不明確等產生各種糾紛,一度造成干群關系緊張。

摸清狀況后,王其欣著力規范“三資”清理、村級合同,探索建立事前防范監管機制,幫助起草、審查、備案合同,保障村級項目實現依法運作、陽光運作,使村級各類經濟活動由“事后處理”轉變為“事前防范”,有效降低了法律風險,減少了經濟糾紛和經濟損失。

目前,轄區內的經濟合同和項目競標全部納入法治軌道,高庄街道成為全區首個開展村級合同規范化管理的街鎮。

要讓村民知法懂法用法,為此,王其欣做起義務普法工作,並為群眾“量身定制”法律學習內容。

“白天沒時間就晚上去,工作日沒時間就周末去。”根據村民需求,王其欣創新探索了普法調解“678”工作服務模式,開展定制式上門普法,將法律知識送到村民身邊。田間地頭、房前屋后、街邊巷道,都成了王其欣的普法宣傳場所。

大北冶村黨支部書記亓中平說,王其欣的普法小課堂講的都是村民普遍關注的土地流轉、民間借貸、彩禮返還等身邊事,以案釋法,“村民們愛聽得很”。

針對老年群體,王其欣聯合庄戶劇團編排“法治小戲”,將贍養、婚姻家庭等法律知識融入其中,深入淺出。為方便年輕人學法用法,王其欣開通公眾號“其欣說法”,定期發布典型案例,線上解答法律咨詢7400余次。他還帶領團隊積極踐行社會公益,累計為弱勢群體辦理法律援助案件689件,為受援人挽回經濟損失800余萬元。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是榮譽,更是鞭策。我將繼續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為鄉村振興提供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王其欣說,要在泛著泥土氣息的人民調解室,繼續當好群眾的“和事佬”。(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韓飏)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