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大國重器的創新探源者

——記航空工業首席技術專家、航空工業成飛副總經理隋少春

2022年05月06日08:57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大國重器的創新探源者

“造最先進的戰機,擔大國底氣,建航空強國。今天,我帶著為祖國鑄劍九天的強國夢想,向母校匯報。”2021年4月25日,在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活動“向母校匯報”環節,一名年輕校友的發言,讓現場清華人的目光聚焦到了航空人身上。

這名校友就是清華大學機械系2009屆碩士畢業生隋少春。當時,36歲的隋少春已經是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航空工業成飛”)副總經理。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他榮獲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2003年,隋少春步入清華園,開啟了他青春逐夢的征程。大學期間,隋少春在航空先輩、新中國飛機設計的一代宗師徐舜壽身上找到了事業的方向。

“隻要搞飛機,到哪兒都行。”6年后從清華大學畢業時,隋少春堅定地選擇了奔赴大西南成都,加入航空工業成飛,投身建設航空強國的事業。

多年后,他在回憶畢業時作出的決定時說:“國家和學校給了我們最好的資源和舞台,作為清華人,我要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做清華人應該做的事。”

初到工作崗位,這位名校畢業生就和工人師傅一起扎在生產一線,並虛心請教,常常為了一個小問題花上幾個小時去鑽研、解決。他說,和一線工人師傅的交流是“吃百家飯”,意味著“營養豐富”。

隋少春剛參加工作時,國家正在研制新一代飛機。他說:“能參與其中,我感到幸運。當時很多技術在以前是沒有的,我們面臨很多挑戰,需要去探索、去研究。”

上大舞台干大事,是隋少春讀書期間立下的志向,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迅速成長。2012年,參加工作才三年時間的隋少春,被破格評為航空工業成飛“十佳青年”。這項三年才評選一次的榮譽,原本隻針對工齡滿三年的青年員工。

10多年時間裡,隋少春親歷了中國航空事業發展的多個“裡程碑時刻”。“很幸運,我們是親歷者,也是見証者,這是我一生寶貴的財富。”

其中一個“裡程碑時刻”在2020年1月29日。那天,我國在世界金屬切削領域的首個國際標准——S形試件正式對外發布,中國人第一次在這一領域有了話語權。隋少春是團隊裡的重要一員。

作為工業母機的五軸聯動機床,其制造技術和精度檢測標准長期被歐美壟斷。然而此時的檢測國際標准已不能滿足航空工業對機床精度檢測的要求。

“項目研制是我們最大的政治,決不能因這個原因影響項目研制。”這是隋少春內心深處的堅定信念。在這個背景下,他果斷提出將公司S形試件申請國際標准。

他隨后開啟了挑戰“國際權威”的征程,帶領團隊對S形試件進行大量分析和試驗。一路摸索,一路前行,他們先后解決了原S形試件存在的數學定義、編程原理誤差、奇異區等眾多難題。

歷經12 次國際會議,優化迭代9個版本,S形試件正式成為國際標准,實現了我國在這一領域國際標准“零”的突破,極大提升了我國在高端機床制造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也贏得了國際同行的敬重,一些外國專家甚至把S形試件稱為“中國龍試件”。

然而,隋少春並沒有就此止步,他帶領團隊進一步研發了基於S形試件的五軸聯動機床精度優化技術,不僅有力支撐了10余種國產五軸聯動機床的研發,更保障了新一代航空武器裝備的成功研制,為我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021年該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從慢慢融入到深度參與,從基層工藝員到航空工業首席技術專家、航空工業成飛副總經理,通過一個個重大項目的磨礪,伴隨著一架架戰鷹的騰飛,隋少春也從一名普通工藝員逐步成長為創新策源的領軍者。

他牽頭建設全國首批、中西部唯一的國家級“工業軟件協同攻關和體驗推廣中心”,助力航空裝備創新生態建設跑出了加速度,更帶動了“需求引領、以用帶研、以用促產”的工業軟件自主研發與應用的良性循環。

他先后培養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高層次人才10多名。他牽頭建立的“航空智能制造科技創新團隊”獲評中央企業優秀科技創新團隊。

隋少春時刻沖在科技創新的最前線。作為中央企業優秀科技創新團隊“航空智能制造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和航空工業成飛技術帶頭人,他帶領團隊承擔國家科研課題10余項,科研經費高到數億元。

“百團大戰”“百博千碩”……他創新搭建揭榜挂帥新平台和人才引進新格局。激勵機制的變化帶動了航空工業成飛授權專利數量連年大幅增長,一大批自主研發成果已在多個機型上實現工程化應用,大幅提升了戰機的研制效率,助推了航空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今,在隋少春主持建設的航空工業成飛智慧管控中心,一條條數據在實時跳動。大到一架飛機,小到一個零件,在這裡可以實現對全公司科研生產、經營目標等各方面信息的實時監控、預警,為公司快速決策提供數據支撐,讓公司管理更加科學、精准、高效。

除此之外,長期致力於航空數字化制造和智能制造研究的隋少春還牽頭建設了“飛機大型復雜結構件數字化車間”。這兩項成果已入選中國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為國家創造了數十億元的經濟產值。(常慶星 夏文靜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