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走近海軍遼寧艦航空部門起降中隊副中隊長郭暉——

夢想,放飛在航母甲板上

2022年05月05日11:11    來源:解放軍報

遼寧艦航空部門起降中隊副中隊長郭暉和戰友一起放飛殲-15艦載戰斗機。 白 楊 汪良偉攝

遼寧艦航空部門起降中隊副中隊長郭暉和戰友一起放飛殲-15艦載戰斗機。 白 楊 汪良偉攝

遼寧艦航空部門起降中隊副中隊長郭暉和戰友一起放飛殲-15艦載戰斗機。 白 楊 汪良偉攝

傍晚,航母遼寧艦調轉航向,在海面上留下了一個半圓航跡。當艦艏正對夕陽時,一抹橘紅色的余暉,剛好為滑躍甲板上的數字“16”綴上金邊。

此刻,遼寧艦航空部門起降中隊副中隊長郭暉,正站在距離“16”近百米的地方。那裡,是遼寧艦C1起飛位,也是欣賞這美好景色的最佳位置。

不過,僅僅是一瞥,郭暉立即轉過身,與戰友相互打著熟練的手勢。夜航即將到來,他們准備放飛第一批殲-15艦載戰斗機。

右腿弓步向前彎曲,左腿大角度屈膝、小腿貼近甲板,左臂放下貼近身體,右臂抬至水平位置,右手攥拳,食指、中指並攏指向艦艏方向……一氣呵成,伴隨著郭暉和戰友瀟洒帥氣的“航母style”,一架殲-15艦載戰斗機帶著藍紫色尾焰騰空而起。

郭暉已經記不清自己究竟做過多少次“航母style”了。但他可以確定的是,最近這幾年的次數正在成倍增長。

10年前,郭暉和許多人一樣,在視頻裡看著“航母style”一邊尖叫一邊模仿。時代給了這位小鎮青年前所未有的際遇與機緣,讓平凡的他有機會成長為一名“航母style”背后的真實主人公。

10年,伴隨著這個“網紅”動作,多少青春夢想,一次次放飛在航母甲板上。

“舞台不同,但夢想一樣﹔你在飛,就是我在飛”

眼神碰撞那一瞬,郭暉的心跳不由再次加速。

這,並不是郭暉第一次放飛殲-15戰機。但這一次,即將駕駛戰機從遼寧艦上滑躍起飛的,是郭暉的軍校同班同學王航。

頭天晚上,王航找到郭暉。穿上黃色馬甲,郭暉帶著王航來到遼寧艦飛行甲板。環視甲板,王航眼裡滿是期待與渴望。夜晚海風冷,郭暉拍拍王航,示意他進去再說。王航搖搖頭,又往前跨了一步,回頭堅定地看著郭暉:“明天就看咱哥倆的了!”

王航和郭暉是同期飛行學員,在海軍飛行學院,兩個人一起轉懸梯、轉滾輪,一起抹著汗跑完每一個10公裡,一起討論怎麼才能開著戰機飛上遼寧艦。

令人遺憾的是,郭暉因為個人原因停飛,但他心中的海天夢依舊沸騰。

隨著航空部門引導員的手勢,王航駕駛殲-15戰機滑出。在他夢想了很久的起飛位上,老同學郭暉正注視著他。

就在前一天,王航首次從陸基駕機著艦,郭暉特意早早到塔台等待。王航的戰機先是以一個綠色小點出現在雷達顯示屏上,接著進入航線。郭暉目不轉睛,緊張得像是守候在高考考場外的家長。

“砰——”隔著玻璃,郭暉看到王航戰機的兩個主輪輕觸甲板,並激起兩道煙塵。緊接著,機腹后的尾鉤精准地挂住第2根攔阻索。呼嘯而來的戰機穩穩地停了下來。

這看起來的輕輕一觸,震顫著航母的每一個角落,更重重地觸動著郭暉的心。他立刻轉身小步快跑迎向王航。郭暉知道,自己的出現會讓王航更加安心。

“這是約定。”他說。

這個“約定”,始於郭暉第一次在艦載機訓練基地見到王航。那時,郭暉作為起飛助理,到訓練基地配合新一批艦載機飛行員進行陸基模擬訓練。在停機坪上,兩位老同學互敬軍禮。“那是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郭暉說。

那天飛行結束,王航陪郭暉到海邊散步。兩人興奮地回憶著大學時代的趣事,最后將目光落在了遠處的殲-15戰機身上。王航懂郭暉,他知道郭暉有多想飛行、對藍天有多眷戀。郭暉一轉臉,發現王航正微笑地望著他。郭暉有些不好意思,笑著說:“兄弟,沒事!咱們還是一條船上的,舞台不同,但夢想一樣﹔你在飛,就是我在飛。”

那一天,郭暉和王航約定——王航在航母上的第一次起飛,由郭暉來放飛。

此刻,碧海藍天,王航已在起飛位做好准備。止動輪擋、偏流板升起,巨大的引擎聲透過飛行甲板傳至深艙。郭暉向周圍戰友確認各方面狀態,得到肯定答復后,他再一次深呼吸,在巨大聲響中仔細聆聽。

“狀態良好……可以起飛!”郭暉的目光向上,透過防風鏡,透過戰機座艙,剛好迎上了王航的目光。

確認眼神的一剎那,無須多言,王航一個干淨利落的軍禮,郭暉回以一個標准的“航母style”。隨著止動輪擋和偏流板落下,戰機如同銀箭般射向海天。

航空煤油燃燒的熱氣尚在空氣中停留,郭暉站在熱浪裡舉目眺望。轟鳴聲漸遠,郭暉會心一笑,跑向旁邊的起飛位,准備放飛下一架戰機。

“不是誰都有機會和殲-15戰機同頻共振的”

2016年,剛剛通過選拔來到航母遼寧艦的郭暉,就迫不及待地把能去的戰位都走了個遍。

“這是中國海軍的夢想,更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啊!”如今的郭暉,帶著記者參觀他和他團隊的幾個戰位,再也不會像當時一樣“動不動就迷路”。從甲板之上到甲板以下,前前后后多個艙室,郭暉像是在自己家般熟悉。

若是單聽“起降中隊”這個名字,許多人可能會以為郭暉和戰友們的戰位都在甲板以上。實際上,對於航母這個巨大的系統來說,我們能看到的隻不過是“冰山一角”。在甲板之下,還有多個艙室在同步運行,保障著甲板之上的艦載機起降。

郭暉帶記者來到位於甲板以下的一個作業艙室,幾名戰士正在班長帶領下認真觀察著止動輪擋的狀態。就在此時,一架殲-15戰機剛好滑至起飛位,巨大的轟鳴淹沒了作業艙裡的所有聲音,記者甚至需要捂住耳朵才能待得住。很快,殲-15戰機起飛。那一瞬間,記者感到甲板之下的這間艙室似乎要被傳導而來的震動撕裂。

再看郭暉和起降中隊的其他戰士,他們的表情寫滿了淡定,目光始終盯著設備和數據。看著眼前的一台設備,郭暉告訴記者:“放飛艦載機的過程必須精確到秒,看似簡單的按鈕動作,背后是一整套復雜的技術原理和工作流程。”

離開操控室,見記者一個勁地揉耳朵,郭暉笑著說:“都是這麼過來的,習慣就好了。時間久了,我們聽到這樣的轟鳴反而覺得很心安,很好聽——畢竟,不是誰都有機會和殲-15戰機同頻共振的!”

飛行訓練結束,郭暉帶著記者來到飛行甲板。此時,遼寧艦航速很慢,漫步甲板依舊能感受到海風的強勁。郭暉笑著說:“我們航空部門的女兵們總開玩笑說,沒上甲板覺得自己太胖了,上了甲板覺得自己可以再胖一點!”

郭暉帶著記者來到其中一個起飛位,又一次向記者展示了“走你”這一招牌動作。

“你們這是典型的‘背影殺’!”記者開玩笑地說。這句玩笑話,確實是郭暉和戰友們的真實寫照。郭暉理解了記者的意思,點點頭說:“能留給大家一個這麼具有意義的背影,我們知足了。再說,我們還有多少兄弟都沒有露臉的機會呢!”

的確,我們能看到的永遠都是他們的背影。七彩頭盔和馬甲下,我們很難看到他們的面容和表情。在視頻裡,我們看到的是他們瀟洒的動作,看不到的則是他們堅守在崗位上的艱辛。

夏天,烈日當頭,熱浪滾滾﹔冬天,寒風似刀,冰冷入骨。飛機來了,他們要忙﹔飛機不來,他們依舊要反復訓練。在甲板上迎接的每一次日出日落、冬去春來,都已深深刻進他們肌膚的紋理,融進他們黝黑的膚色。

郭暉和戰友們堅守的戰位,更多時候需要勇氣。航母飛行甲板,被稱作“世界上最危險的4.5英畝”。戰機准備起飛時,偏流板升起,巨大的引擎聲震耳欲聾,發動機噴口的火焰直沖偏流板,溫度可達近2000攝氏度……

“累是真累,危險也是真危險,但每次看到甲板上那一道道戰機起降時留下的輪胎痕,我們都覺得特別有成就感!”郭暉自豪地說。

2017年國慶節,郭暉和戰友們出現在央視一檔國慶特別節目中。這一次,郭暉和戰友們摘下了頭盔,摘下了防風鏡。習慣了留給大家背影的他們,終於在全國觀眾面前露了一回正臉。

在不到2分鐘的節目裡,郭暉和戰友們向觀眾介紹著他們的戰位,一臉自豪。

“我的幸運,是因為遇上了這個偉大時代”

人民海軍成立73周年前夕,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中國軍號”移動旗艦平台聯合海軍政治工作部宣傳局,向世界公開發布了首部航母主題宣傳片《深藍!深藍!》。

在時長6分鐘的片子裡,艦載機飛行員、機電老兵、航空部門女系留員、航母編隊指揮所成員等官兵依次登場,從甲板到深艙,從單兵到編隊……他們帶著網友走近這個國人已經相識10年的“老朋友”——遼寧艦。

郭暉不知道把這個宣傳片看了多少次。每次看完,他都覺得“熱血沸騰,元氣滿滿”。雖然他沒有經歷首批接艦艦員的那些艱辛與不易,但在10年前,還是學員的郭暉曾在大連的輕軌上瞥見遼寧艦的樣子。

從那時起,這個“大家伙”就成了郭暉心中再也散不去的夢。

至今,郭暉還記得第一次站在遼寧艦甲板上的激動。雖然沒有辦法從這裡起飛,但是“能將自己與國之重器就此綁定”,郭暉覺得很滿足。

讓郭暉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遠航。

郭暉清楚地記得那一天——2016年12月25日,由遼寧艦及屬艦組成的航母編隊首次穿越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導彈驅逐艦長沙艦、鄭州艦在遼寧艦艦艏前方依次排開,導彈驅逐艦海口艦、導彈護衛艦煙台艦分居兩翼,導彈護衛艦臨沂艦殿后……這樣的場景,讓所有人熱血沸騰。

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郭暉用一句直接朴實的話表達了心情:“那天,我們好多人都多吃了兩塊肉!”

7天后,2017年元旦,遼寧艦編隊航行於中國南海之上。這是郭暉在遼寧艦上度過的第一個新年,炊事班面包房特意做了新年蛋糕。“那一刻我覺得,遼寧艦就像一個溫暖的家。”他說。

那次遠航,郭暉不僅見到了偶像戴明盟,還和戰友一起放飛了偶像的戰機。一路遠航,郭暉不僅目睹了大洋的深藍,更見証了“飛鯊”在遼寧艦甲板密集放飛和回收的震撼。他和戰友們為此在甲板上揮汗如雨,但他覺得值,這汗水的“咸”釀造了心裡的“甜”。

自從郭暉上了遼寧艦,這份“甜”,就一直在他心裡醞釀——

2017年7月,郭暉隨遼寧艦停靠香港。即將抵達香港時,海面上突然出現一道彩虹,仿佛一道拱門橫跨於海面之上。巨大的遼寧艦穿“拱門”而過,郭暉和戰友們把“胸膛都挺得更高了”。很快,遼寧艦甲板上,他們排隊組成的“香港你好”字樣登上了媒體頭條。郭暉刷著新聞,心中無比驕傲。

2018年4月12日,共和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在南海舉行。48艘戰艦鐵流澎湃,76架戰機翱翔海天……作為受閱官兵之一,郭暉穿著他最愛的黃色馬甲接受了習主席檢閱。

2019年12月17日,山東艦正式入列,中國正式進入“雙航母時代”。電視新聞中,反反復復播出的航母畫面,讓郭暉覺得“自己離夢想竟然如此之近”……

郭暉從來沒想過,自己的身影就這樣出現在了很多觀眾的視野中﹔他更沒想到,自己的身影就這樣印刻在了人民海軍發展的歷史進程上。

“我很幸運。”望著遠處起伏的海浪,郭暉感慨地說,“我的幸運,是因為遇上了這個偉大時代。”

(本報記者 孫偉帥 李一葉 特約記者 王 靜)

航母style:標記一個時代的青春身影

■本報記者 孫偉帥

10年前,一個瀟洒帥氣的姿勢火遍神州大地——

下蹲屈身,凌空一指,再配合一句對白:“走你!”

沒錯,這就是當年火遍全國的“航母style”。2012年11月23日,戴明盟駕駛殲-15戰機在航母遼寧艦上首次成功起降。舉國歡慶時,那個指揮起飛的手勢意外“出圈”,被網友們爭相模仿。那段時間,無論是在街頭巷尾,還是在車站機場,幾乎都能看到男女老少復制出的“航母style”。

如今,10年過去。那兩個身著黃馬甲的起飛助理的背影,已成為標記一個時代的青春身影。

對於走過90多年征程的人民軍隊而言,艦載機起飛助理是前所未有的戰位,“航母style”是前所未有的手勢。正是這些全新的戰位、全新的隊伍,積攢起了中國航母編隊初步形成體系作戰能力的成長跨越。

這樣的背影,不僅成為時代的路標,更在另一艘航母山東艦上得到了完美復制。今年,航母遼寧艦入列剛好10周年,當我們在海軍宣傳片《深藍!深藍!》裡再一次看到這熟悉的背影、這親切的“航母style”,我們不禁感慨人民海軍這10年的巨大成就,感嘆中國這10年的驚天巨變。

這巨變,映射在人們看得見的青春表情和身影裡——

2015年,也門戰火紛飛,海軍臨沂艦奉命執行撤僑任務。女兵郭燕在碼頭牽起小女孩的手,自信從容地走向前去。這一“牽手”,讓無數國人的民族自豪感爆棚。

2020年,江城武漢因新冠肺炎疫情按下“暫停鍵”。除夕夜,中央軍委一聲令下,由陸軍軍醫大學、海軍軍醫大學、空軍軍醫大學抽組的3支醫療隊450名軍隊醫護人員告別家人,乘坐軍機奔赴武漢。那麼多迷彩身影,讓人們有了“解放軍來了”的安心。

2022年,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太空出差三人組”順利返回地面,北京總調度高健因為天地對話中的一次次“北京明白”走紅,人們記住了這張帥氣的青春面孔,更記住了“明白”背后承載的中國航天精神……

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全面展示了新時代中國青年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擔當作為,以及他們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自信從容和人類關懷。

新時代,是青年發展最寶貴的沃土。回想百年以前,多少青年空有一腔熱血、一身本領,卻因民族危亡而難以施展抱負。如今,生逢盛世,當代青年有了更多際遇去實現夢想。

時代塑造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我們這一代青年唯有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跑出最好成績,才不辜負這個偉大時代。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