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雲山書院:寧鄉革命的搖籃

張文珍

2022年04月24日08:35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雲山書院:寧鄉革命的搖籃

  雲山書院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城西45公裡的水雲山下,建成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距今已有150多年歷史,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裡被譽為“寧鄉新文化運動的中心”,被稱為“寧鄉革命的搖籃”,何叔衡、姜夢周、謝覺哉、王凌波曾在此讀書任教並從事革命活動﹔青年毛澤東曾來此進行社會調查﹔培養了甘泗淇等一大批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立下卓越功勛的領導人。

  湘軍名將建學堂

  雲山書院由清朝陝西巡撫劉典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倡建。劉典,寧鄉人,字伯敬,號克庵。他一生跟隨左宗棠南征北戰,曾任浙江按察使、陝西巡撫,是赫赫有名的湘軍將領。劉典雖然身為軍人,但他非常重視教育,重視對人才的培養。1864年,劉典回鄉丁憂,發現當時的寧鄉已有三大書院:玉潭、靈峰、南軒,但家鄉所在的西部地區卻沒有一所書院,學子們求學艱難,遂萌發了捐資辦學的念頭。他的倡議得到了寧鄉知縣郭慶飏及許多鄉紳的大力支持,紛紛慷慨解囊,當時的盛況是大家“咸踴躍赴公,捐資相助”。1867年,這所集全縣之力的雲山書院落成。書院建成后,劉典親自為書院題名並撰寫楹聯祝賀:“為將十年,每思禁暴安民,愧無格致正誠本領﹔讀書萬卷,須知明體達用,不外君臣弟友常經。”

  雲山書院嚴格講是縣以下的書院,相當於鄉學一類的初級教育機構,但它比一般鄉學規模要大。書院坐南朝北,佔地7200平方米,整個建筑呈“國”字型布局,宏偉壯觀,古朴大方。中軸線上依次為總會門、講堂、藏書樓和先師堂,層層遞進,庭院深深﹔左右各列廳房兩排,共有房屋158間。其宗旨是“修書院,廣育嬰”,便於鄉民子弟就讀﹔對從教人員的選擇標准甚高:“院長為士林楷模,必擇本邑宿學名儒”﹔對學生則要求“博學、審問、慎思,明辨以析其理,篤行以踐其慎”﹔目的是培養“處為大儒,出為良佐”的社會有用之才。雲山書院建成后,不僅方便了當地學子們就近求學,培養了大量人才,也為淨化社會風氣起到了重要作用。

  崢嶸歲月寫輝煌

  隨著時代的變遷,雲山書院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1902年,雲山書院改為高等小學堂,步入了比較正規的近代初等教育發展階段。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雲山書院改為雲山學堂。1911年辛亥革命后,雲山書院改名為寧鄉第二高等小學。而隨著“寧鄉四髯”到校任教,雲山書院迎來了自己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寧鄉四髯”,是寧鄉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何叔衡、姜夢周、謝覺哉、王凌波四人的合稱,因為他們都是戴眼鏡、蓄八字胡、下巴留長須,因此被稱為“四髯”。何叔衡曾在此教學4年,他與進步教師一起,辦學生會,開設社會學和自然科學科目,吸收附近貧苦農民子弟免費上學,號召學生自己動手栽樹、修操場等,學校面貌為之一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何叔衡帶頭第一個在學校剪掉辮子,並號召學生也剪辮子。1912年,何叔衡邀請姜夢周、王凌波等思想先進、學識豐富的良師大儒到校任教。之后,何叔衡、姜夢周、王凌波三人發動學生成立學生會,提倡寫應用文﹔主張廢除讀經課,學習西方科學知識,力主經世致用。這些主張與做法遭到了守舊勢力的反對,何叔衡被迫辭去學校教職,赴長沙尋求新學。何叔衡雖然離開,但他時常將新思想傳遞到學校。

  1913年,謝覺哉到校任教。他認為學院是培養人才的地方,親手書寫“務勤崇朴,盡忠尚公”8個大字作為校訓。謝覺哉和姜夢周、王凌波在學校推行教育改革,他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教育,大力提倡科學與民主,向學生介紹國內外形勢,鼓勵學生關心國家大事,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1917年7月,毛澤東來寧鄉作農村調查時,曾在雲山書院住過,把新思想的火種傳播到這裡。

  隨著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中國共產黨誕生,馬列主義傳播到寧鄉。1921年,何叔衡參加完中共一大回湘后,在雲山書院進行革命講演。同年冬,王凌波在書院舉辦全縣教師講習所,傳播革命道理。隨后,書院正式成立了黨的組織,姜夢周、王凌波、謝覺哉等成了寧鄉最早的共產黨員。在姜夢周、謝覺哉和王凌波的帶領下,雲山書院的學生們積極學習新思想,他們還走出校園進行社會實踐,體會民眾疾苦。后來,黨組織在這裡選拔了52名優秀青年進黃埔軍校學習,其中有7人為革命而英勇獻身。

  “寧鄉四髯”等革命家為雲山書院注入了紅色基因,成為書院寶貴的精神財富。書院不僅成為五四運動前后寧鄉新文化運動的中心,而且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有名的革命搖籃。書院也培養輸出了大批人才,該校學生甘泗淇等后來均成為一代革命俊杰,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薪火相傳育英才

  在中國近代史上特別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佔據重要地位的雲山書院是不會被遺忘的,但是隨著歲月的剝蝕,雲山書院已破舊不堪。1991年,全國政協委員王定國(謝覺哉同志夫人)、劉立青、劉雪初、“兩彈一星”元勛周光召等同志發出了集資修復雲山書院的倡議書,得到全縣人民和海內外人士的積極響應。此后,書院又歷經了幾次修繕,才得以將完整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如今,這裡是一所以“集國學經典之精髓,育現代教育之英才”為指導思想的寄宿制學校。自2008年以來,當地累計投入資金2000萬元,全面升級硬件設施,學校硬件設施水平得到極大提升。學校深入挖掘與傳承弘揚古老書院深厚的國學文化、紅色文化底蘊,每天設置經典詩文誦讀時間,誦讀內容包括《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等,還開設了傳統禮儀、書法、中華武術等課程,並開展了多項紅色教育。學校獲得全國德育先進集體、湖南優秀國學經典特色學校、湖南省優秀經典基地學校等稱號。在新時代感召下,雲山書院正煥發出新的光彩。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