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2日14: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讀書學習是我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更好的閱讀和學習?世界讀書日將至,本文選取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老一輩革命家讀書學習的片段,重溫他們讀書學習的往事,感悟他們的為學之道。
毛澤東讀書為的是找准人生目標、追求富國強兵之道。青少年時,毛澤東讀書的目的就很明確:就是“改造社會、改造中國”。毛澤東之志,就是要探討大本大源,動天下之心,謀國家富強,使愚人歸於智,實現無比美好的大同世界。
毛澤東讀書既注重學與思,也注重踐與行。毛澤東讀書,特別喜歡思考。他的老師黎錦熙在當年的日記中談到他時講:毛澤東“常獨坐樹下,疑思至晚,同住以為奇”。他喜歡抓住一個中心問題,集中精力專門研究。
毛澤東讀書特別講求讀書之法、科學之術。在一師時,他曾多次前往老師黎錦熙處探討讀書治學之法,不斷修正錯誤,改進方法。毛澤東強調為學之道,應該日積月累,打好基礎。青年毛澤東讀書強調效率,注重精讀。主張有些書以精讀為主,深入研讀,探其真諦,有的書則一般瀏覽,略知其義。毛澤東在四師、一師時積攢了許多讀書筆記。其中有萬余言的《講堂錄》,內容涉及哲學、史地、古詩文、數理等。對古今名人治學、處世、治國和有關倫理道德的言行,記錄較多。細看所記所悟,可窺毛澤東讀書之廣、之精。精研細讀的書,毛澤東都要把字弄清、把詞弄清、把事弄清、把理弄清、把來龍去脈弄清,記住新鮮思想和觀點,得出自己獨立思考的結論。
悟道、明志、踐行是青少年毛澤東的讀書經,從毛澤東的讀書經中,我們可以感悟到一個人為什麼讀書,應該讀什麼樣的書,如何讀書。讀書不僅僅是為了充實自己,更是為了改造社會、改造世界,造福社會、造福世界、造福人民。【詳細】
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來農歷45歲生日。他在重慶紅岩村寫下《我的修養要則》以明心志,其中第一條就提出了自己的讀書方法:“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同年11月,周恩來回到延安參加整風運動,對“要則”作出深化和補充,再次強調“必須從專而精入手”。這就是周恩來的“精專”讀書法,即讀書貴精而不貴博,重在深度而不在廣度。
所謂“寧精勿雜”,就是讀精品、讀經典,不要不加選擇地什麼書都讀。經典著作凝結了中華文化主流精神,記錄著時代的印記、回響和旋律,是人類思想文化創新的優秀成果,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和堅實根基。它們歷經時間檢驗,始終屹立於歷史長河,成為卷帙浩繁的文學殿堂中永恆的經典。讀者沉浸其中、含英咀華,不僅能夠增加人生閱歷,涵養文化底蘊和生命情致,還能夠在反復閱讀中收獲新悟,滿目皆是不同的風光。所謂“寧專勿多”,就是針對某一領域有重點地閱讀、深入地思考,不要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地泛覽。人的學習生涯是無止境的,而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雖然難以窮盡天下之書,但可以讀專、讀透一個領域的書籍。
周恩來的“精專”讀書法,並不是讓我們穿鑿附會、咬文嚼字,那樣隻會“拘泥於章句而疏忽於會意,活脫書櫥也”。而是提倡一種去粗取精、苦心孤詣的讀書態度。讀書就像品茗,雖然茶水的顏色和飄逸的茶香較易辨認,但茶中三味,卻要細細品之才能體會得來。【詳細】
1919年五四運動前后,劉少奇在北京、保定、長沙求學時開始接觸並閱讀了很多社會主義方面的書籍和文章。1920年冬,他為了赴蘇俄留學,到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創辦的外國語學社學習俄語和革命理論。當時學員主要由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和革命人士推薦選送。劉少奇在這裡第一次讀到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受到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熏陶。
1921年下半年,劉少奇來到莫斯科,進入東方大學中國班,學習國際工人運動史、政治經濟學和俄文等課程,學習《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ABC》《政治經濟學》等馬克思主義著作。這時,中國共產黨已成立。劉少奇知道消息后,向人打聽、請教怎樣加入共產黨、做一名共產黨員,還多次翻閱《共產黨宣言》,從書中了解共產黨是干什麼的、是怎樣的一個黨、自己是否准備獻身於這個黨所從事的事業。他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最后決定參加共產黨,獻身於黨的事業。
劉少奇在東方大學學習期間,堅信馬克思主義“確實是真理,確能救中國”,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成為他人生歷程的重要轉折點。在以后長達半個世紀的歲月中,劉少奇經常閱讀、學習《共產黨宣言》,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中汲取真理的力量,始終堅定理想信念,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毫無保留地獻給黨的事業。【詳細】
朱德治學,貫穿終身。他經常用“革命到老,學習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用中國的一句古話“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學不了”勉勵周圍的同志。他還強調“不學習就會落后,就不能跟社會一道前進”。
1939年冬天,朱德53歲壽辰,康克清給他寫了一封賀信。在信中,康克清說,“你見書便讀,學而不厭,總是前進著”。50余年后,康克清回憶此事時還說,“這是我當時的認識,也是我現在的認識。幾十年過去了,后來的生活實踐更加深了我的這一認識”。女兒朱敏也說,“幾十年來,父親始終孜孜不倦地學習馬列著作和毛主席的著作,無論工作多麼繁重、緊張,學習從不間斷”。
朱德的學習精神不但給家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他們樹立了認真學習的光輝榜樣,也影響了許多黨內、軍內的同志。蕭華回憶說,“朱總司令歷來注重學習,這是我深知的”。“他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在革命最緊張、最艱苦的歲月裡,他從來也沒有放鬆過自己的學習。在太行山,他曾拿一隻小板凳,和大家一塊坐在梨園中,聽講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課程。”
新中國成立以后,朱德年事漸高,但學習勁頭不減。每天除了工作之外,他始終堅持二至三小時的學習制度。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外地,走到哪學到哪,從不間斷。上世紀60年代中期,80歲高齡的他還認真通讀了中央規定的高級干部必讀的32本馬列著作,其中大部分篇目都讀了兩遍,並且寫了許多讀書筆記。到了60年代后期,他仍堅持學習,而且讓兒媳婦當學習組長,他親自進行組織輔導,讓全家老小一段一段地學習馬列主義的哲學著作。1975年春節前后,朱德在住處會見前來拜訪的宋任窮。在談到學習時,朱德說,要認真學習,學習馬、恩、列的著作,學習毛主席著作,要活到老學到老。之后,他還又一次通讀了毛澤東的四卷著作。在臨終前不到兩個月,他看到《共產黨宣言》新譯本后,不顧年高體弱,驅車到中央黨校,看望參與翻譯的同志,一起交流對這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心得。【詳細】
鄧小平的一生始終與書相伴,作為改變中國命運的偉人,鄧小平是一個儒雅的讀書人。鄧小平生前用過的書房有40多平方米,堆著的大半屋子的書都是他曾經閱讀過的書籍,囊括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無所不包。
對於馬列主義的理論著作,鄧小平一直堅持學習和研究。在法國鄧小平就接觸了馬克思主義的書籍,所讀的主要是《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ABC》等書籍。這些書籍,鄧小平自己說,是他的“入門老師”。后來他一直堅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鄧小平學馬列還很注意方法,他說,“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他看了馬恩選集,通讀了《列寧全集》。
在緊張的革命和建設年代裡,鄧小平注意抓緊點滴時間讀書。鄧小平還常對其他工作人員說:要能打仗,也要補上文化這一課。中國古典史書是鄧小平最情有獨鐘的。各種工具書也是鄧小平常翻的。外國名著鄧小平也信手拈來。
通過學習,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於解決問題、服務工作,是鄧小平的學習之道。鄧小平的秘書說:首長每天都要讀大量的文電、資料和書籍,包括國外的很多資料,從不間斷,所以他總有比常人更高的眼界,總能提出一些新概念、新提法,例如“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些想法徹底地改變了中國,融入了中國百姓的日常生活。【詳細】
陳雲治學,講究學習方法。他把學習方法總結為讀書要與懶惰作斗爭﹔要定出一個切實的讀書計劃,照著去辦,堅持不懈﹔讀書要學原著,一本書、一本書讀懂的辦法很重要﹔讀書要做筆記﹔讀書最好有個小組﹔學習理論一定要聯系實際等。
為了號召家人學習,一個時期,陳雲還將大家組織起來,成立了一個家庭學習小組,專門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陳雲的5個子女回憶道:父親讀起書來,如飢似渴,有時甚至到了拼命的地步,以至由於工作和學習過於繁重、緊張而病倒過。父親不僅自己抓緊一切機會讀書學習,而且要求家裡的每個成員都要抓緊時間學習。他提出用兩年時間把《馬恩選集》、《列寧選集》、斯大林和毛主席的若干著作再精讀一遍,並希望家裡的人和他一起學。方法是先按照約定閱讀的書目、段落分散自學,然后利用每個星期天的上午集中到一起討論,提疑問和發表學習心得。那次,母親及當時在北京的幾個孩子都被吸收進這個“家庭學習小組”,就連兩個女婿及我們的四姨也被他“歡迎”了進來。在陳雲的鼓勵影響下,全家的閱讀氣氛濃厚,孩子們都養成了熱愛讀書、學習馬列理論、學習哲學的好習慣,這也成為陳雲傳給孩子們終身的財富。【詳細】
(稿件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學習時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