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湖南安化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

此心安處是家鄉

孫超  劉剛貴

2022年03月30日08: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為湖南省安化縣龍塘鎮茶鄉花海社區的一名易地扶貧搬遷戶,黃雙全今年的60歲生日有了不一樣的體驗。當天,社區文藝隊上了門:在樓下舞動龍獅、在屋裡唱響祝福。“雖是在新家過生日,但也有故鄉的溫暖。”

茶鄉花海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規模位居湖南省第二。2019年7月,來自安化全縣13個鄉鎮的517戶2133人成為這裡的新居民。

如何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后半篇文章,讓居民不僅搬得出,更要穩得住、能致富。自搬遷之日起,安化便開始了積極的探索,十裡不同的鄉風吹到一處,也能讓人感受到別樣溫暖。

一份工作穩民生

人在花中游,隨處是茶香。

距離茶鄉花海社區不到2公裡,便是安化縣茶鄉花海生態體驗園。此時正是最佳游玩時間:明前茶進入採摘時節、各色鮮花也競相綻放。

通過景區與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協同布局,統籌解決了貧困戶后續就業增收問題。如今,茶鄉花海體驗園的建設已初具規模,直接帶動周邊人群就業300多人。

如果嫌2公裡距離有些遠,家門口的工作崗位更有吸引力。2020年10月開始組織賽事活動的湖南錦馳體育發展有限公司,便是在茶鄉花海社區的創業街上。丈夫掌勺、妻子清潔,李益穴這對從小淹鎮山村裡搬出的夫妻,一個月能在公司裡掙7000元。

“一年多的時間舉辦了13場賽事。”湖南錦馳體育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和武介紹,“我們還專門開辟了一個農產品展銷館,供賽事吸引來的游客消費,去年銷售額達到了1500萬元左右。”

“隻有工作穩定,才能讓大家搬得進,更住得穩。”安化縣委書記石錄明介紹,茶鄉花海社區已有多家企業進駐,其中紅木家具加工廠、錦馳體育、真誠科技電子廠等企業解決居民就業200余人。

一杯黑茶解民憂

3月春光,生機盎然。

茶鄉花海社區,70歲的劉友香在自家菜園裡摘了兩籃時令蔬菜。“白菜、胡蘿卜、菜薹,足夠吃了。”

劉友香自18公裡外的龍塘鎮淘金村搬遷而來,在外務工的兒子、兒媳也在家門口找到了新工作。日子過得好,劉友香還想給孩子們再減輕點負擔。“想著有塊菜地侍弄下,至少以后買菜不用花錢了。”

事情的轉機,來自一場夏夜裡的茶話會。

“要抓住人心,凝聚共識。”如何把2133個人擰成一股繩,茶鄉花海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黃成旺有著自己的考量。“安化是個有著百萬人口的大縣,但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喝黑茶。”

於是,黃成旺便號召茶鄉花海社區的5個小區,分別舉行茶話會:喝黑茶、解難題。

菜地問題,就這樣得到了解決。整合社區裡的閑置空地,按戶均30—40平方米分配,一舉解決了300多戶的種菜需求。

居民的難題得到解決,基層治理的效果也在日益提升。

安化縣縣長周賢表示,茶鄉花海社區推行“網格化+微信群+道德檔案”工作模式,成功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多元化參與、信息化支撐的基層社會治理平台,社區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一項愛好聚民心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當春日的暖陽升起,茶鄉花海社區也熱鬧起來。室內,社區文藝隊引吭高歌﹔室外,龍獅共舞、鑼鼓齊鳴。

63歲的黃國岩是茶鄉花海社區的原住居民,也是當地有名的熱心腸,2021年5月,他牽頭創辦了茶鄉花海社區的老年協會。“搬遷的老鄉來到這裡,人生地不熟,我們一定要搞好休閑活動。”

群眾有所需,協會有所應。不到一年的時間,茶鄉花海社區文藝隊根據居民的愛好,吸納了廣場舞隊150人、腰鼓隊10人、舞龍隊18人、軍鼓隊12人。

此外,茶鄉花海社區將踴躍報名參加志願服務隊伍的居民按照特長愛好,分別成立了理論宣講志願服務隊、敬老愛幼志願服務隊、人居環境志願服務隊等6支隊伍,去年開展志願活動36次。

“我們要全面打通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安化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思婷表示,各類文化活動的開展,均能凝聚群眾、引導群眾,讓文明的新風吹進群眾的生活。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30日 10 版)

(責編:彭靜、吳楠)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