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2日13:57 來源:民建中央網站
近年來,極端降雨帶來的突發狀況對我國北方城市的洪澇治理體系提出新挑戰。調研發現,我國北方城市洪澇治理體系仍比較脆弱,城市國土空間規劃對洪澇災害考慮不夠﹔高強度開發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城市孕災環境﹔氣象預報到啟動應急響應之間銜接機制不暢﹔系統性應災服務體系欠缺,救災保障能力不足,保險機制缺失。
為此,建議:
1.提高城市國土空間規劃科學性,建設適水韌性城市。一是借鑒日本、德國的國土規劃中緊湊用地與生態網絡耦合布局方案,建設人水和諧城市。二是制定精准高效的水庫—河網—城市—蓄滯洪區的聯排聯調規劃,控制流域內城市群的總體洪澇影響。三是預留城市洪澇的生態滯蓄空間。四是運用暴雨洪澇模擬仿真技術,繪制城市洪澇風險圖,聚焦水深、流速、災損三方面識別高風險點,並據此調整土地利用方式。
2.加強城市防澇基礎設施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一是剖析下墊面產匯流機制,推動海綿城市建設。二是按照100年一遇適度提升城市防洪排澇工程建設標准。沿城市周邊建設泄洪區、活斷層避讓區等韌性保障留白區。三是完善醫院、地鐵、隧道、地下商場等重點防護單位的洪澇設施配套建設。合理布局防汛應急保障通道和逃生救治通道。四是採用水質指紋識別技術,建立城市重點排污單位的污水溢流監測及溯源追查機制。
3.建立有效的跨部門協作聯動機制,提高智慧決策和智慧管理水平。一是加強氣象、防汛、應急管理等多部門間的統籌協調,整合不同部門間應急響應判斷標准,制定城市洪澇災害超標准預案,確保氣象預警發出后,停課、停業、停運等配套措施及時跟進,緊急疏散引導和應急保障迅速啟動。二是系統建設城市洪澇治理智慧決策平台,突破無水、無電、無網絡等災害場景下的技術難題。
4.提升全社會應對城市洪澇災害的綜合能力。一是推進基層單位防災減災的標准化建設和網格化管理。二是及時披露救災信息,做好輿情引導,加強心理咨詢與救援疏導。三是探索城市洪澇保險發展模式。
相關專題 |
· 2022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 · 環境 · 資源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