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22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九三學社
分享

九三學社中央:關於強化科技資源部署提升重特大自然災害防范能力的提案

2022年02月28日12:4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損失重、風險高。全國約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氣象、地震、地質、海洋等自然災害高風險地區。多發頻發的自然災害除直接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外,還通過供應鏈、生產鏈、信息鏈、水電氣長輸送管線等新型傳播載體極大地放大災害損失,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安全隱患。

各地區、各部門大力加強自然災害防治,科技部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設立了重大自然災害防控與公共安全專項,自然災害防治領域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技術裝備自主研發能力提升顯著,但仍然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科技資源部署缺乏長效和穩定的投入機制。重特大自然災害具有低概率、突發性、成因機理高度復雜等特點,使得實現精准高效的防范應對極為困難,在全球范圍內都具有極大的科學挑戰性。難以通過短期科技專項、有限的科技部署實現重大突破,亟待建設更為長效的科技攻關和科技資源部署機制。

二是科研機構設置難以適應跨部門跨災種的需求。重特大自然災害涉及地震、水利、氣象等多部門,以及多領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不同災害之間存在鏈生特點,單一部門和單一災種的科技攻關難於適應重特大自然災害孕育、發生和成災演化科技攻關需求。在當前我國的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台設置中,尚未建設適應重特大自然災害的跨部門跨災種聯合攻關需求的科技創新體系。

三是科技攻關缺乏全球引領性的國際協同機制。防范化解重特大自然災害風險、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包括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內的全球普遍性的需求,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在可持續性發展、減災等領域已有仙台減災框架等國際合作機制,但實現《仙台減災框架》《巴黎協定》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仍然任重道遠,全球協同科技攻關和創新資源整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此,建議:

一是建立重特大自然災害的長效穩定科技投入機制。在國家重大專項中單獨設立,面向重特大自然災害持續進行常態化科技資源投入,解決孕育發生和成災演化的重大科技問題,重點推進多災種綜合評估、單災種災害鏈評估、國家重大工程韌性抵御和彈性恢復等關鍵技術的集中攻關、長期攻關。

二是建設跨部門跨災種的科技創新平台。組建“重特大自然災害風險防控國家實驗室”,整合各行業部門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力量,協同創新。組建單災種極端事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各災種相關部門設置專門的行業實驗室、國家科學野外觀測研究站,形成多災種交叉融合的重大自然災害防治國家實驗室科技創新支撐體系。加強觀測資源數據統籌與應用,實現風險信息共享和實時發布,提升全社會風險意識。

三是打造引領協同創新的自然災害風險防控國際組織。加強全球自然災害風險評價與監測預警,為全球災害風控提供中國方案。針對重特大自然災害風險防控的全球普遍性需求,以中國為主導在仙台減災框架和聯合國框架內建設國際科技合作的全球性和區域性組織。尤其重視“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防災需求,在應急管理部設立專門協調部門、建設國際聯合實驗室、設立專項合作資金以及防災科技人才培養等針對性機制。打造形成引領全球重特大自然災害風險防控科技創新的新高地。

(責編:王珂園、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