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8日15: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集成電路產業是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是我國亟需突破的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但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仍高度依賴國際產業鏈,最大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中芯國際在生產工藝制程方面與全球市場領導者相比落后3-4代。為加速實現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科技自立自強,除大力自主創新和補全產業鏈短板外,需突破瓶頸,前瞻布局,打造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深度交融的創新生態系統,構建集成電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中國方案”。
近年來,我國初步形成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主體,以科教融合為主要路徑的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培養模式,並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依然面臨三大瓶頸:
一是人才培養規模不足,培養結構明顯失衡。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年版)》測算:到2022年前后我國全行業人才需求將達74.45萬人左右,缺口巨大﹔從業者碩士及以上學歷僅佔6.53%,有經驗的行業專家和應用技術研發人才嚴重不足。
二是科教產融合載體缺失,培養效果明顯不佳。長期以來,我國對集成電路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投入不足,主要通過合資企業、許可協議等方式跟蹤獲取集成電路產業核心技術。同時,技術創新需在“全生產流程”中進行,現場實習成本高昂,高校沒有能力構建“科教產”融合的真實性生產實踐或實習載體,大多數學生培養以基礎理論學習、概念理解和抽象化的產品設計為主。
三是行業實踐型師資匱乏,知識更新明顯滯后。高校教師大部分源於應屆博士畢業生,自身缺乏產業工作經驗,難以整體把握基於產業前沿的集成電路學科的核心知識體系。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方面存在理論明顯滯后於產業實踐現象,一定程度上造成畢業生流失率較高,用人單位繼續教育培養成本高等問題,極大延長了培養周期。
為此,建議:
1.加強頂層設計,完善“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科體系,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建議教育部聯合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匯聚相關領域院士、國家重大專項負責人、龍頭企業技術負責人及行業資深高級工程師、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建設高校學科教師,成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國家級教學指導委員會,探索構建支撐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持續突破發展的系統性、動態化知識體系,大力推進核心課程體系與專業教材建設﹔加強行業發展動態研究,為前瞻性謀劃人才布局提供決策依據。
2.設置“集成電路”領域工程博士,試點構建產業導向的專業性拔尖創新人才體系。適度擴大集成電路領域學位授權點所在高校招生名額,完善本—碩—博貫通式培養體系,與龍頭企業合作建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體系。增設集成電路工程博士學位,鼓勵從業人員在職申報。在《集成電路工程博士設置方案》中納入“工程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由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權的高等學校與集成電路龍頭企業聯合培養”等指導要求,探索性構建集成電路龍頭企業主導設計的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方案。
3.探索建設區域性集成電路全流程共享式實驗實習平台,打造集成電路“學習工廠”,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建議由工信部和財政部牽頭,教育部、中國工程院協同參與,聯合大型龍頭企業和技術領先企業,規劃建設區域性集成電路生產全流程實驗創新共享平台,建設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學習工廠”和“實踐育人”專門基地。
4.加快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領域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持續革新教學內容。出台《集成電路學科與工程“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指導意見》,明確企業導師的教師資質認定標准,建立行業專家與大學教授間的“旋轉門”制度,共建共享教學和實習體系﹔推動高校設立“產業教授”崗位,鼓勵行業專家開設專業核心課程,指導學生畢業設計、工程實踐和企業實習等。
相關專題 |
· 2022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 · 教育 · 文化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