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8日13: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以全球變暖為主導的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性環境問題,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國際社會逐步達成“溫室氣體減排是抑制全球增溫最有效途徑”的共識,要求自2023年開始每五年開展一次全球碳盤點,明確了通過大氣濃度觀測數據驗証排放清單。對碳排放進行量化監測與評估是世界各國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在國家的戰略引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國天基溫室氣體監測衛星技術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是隨著《巴黎協定》確定的全球盤點及我國碳達峰時間表不斷迫近,構建我國自主的更全指數、更高指標的中國溫室氣體綜合監測體系迫在眉睫。主要在於:
1.我國溫室氣體監測衛星缺乏體系化布局。一是我國“碳衛星”已超期運行、技術已逐步落后於國際先進水平,缺少“好用、管用”的用於溫室氣體監測的衛星系統﹔二是現有的搭載溫室氣體監測載荷的衛星覆蓋范圍和精度不足以支撐區域和全球化的定量碳監測與評估﹔三是我國衛星系統從整體布局上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系統之間還不能有效協同。
2.缺少監測數據的自主標准和業務運行的評估體系。我國尚未建立天空地一體化的溫室氣體評價體系,缺乏既滿足國際認可標准、又符合我國科學應用和業務監測需求的衛星監測應用全鏈條評價標准和體系,特別是缺少科學的監測數據產品標准,使各類監測數據仍局限於科學研究應用,尚未形成支持可監測、可核查、可支撐的業務化應用能力。
3.溫室氣體監測與評估的國際合作有待深化。通過“碳衛星”應用,我國已與歐洲開展相關科技合作並取得一定成效。但面向全球長期、可靠、可信、自主的溫室氣體監測與評估需求,我國國際合作的深度、廣度不夠,還遠不能引領碳監測和碳核查的國際話語權。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2030“碳達峰”和2060“碳中和”目標,爭奪我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長期話語權,亟需加快構建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影響力的溫室氣體監測體系和碳監測、碳核查科學評估體系,實現溫室氣體多指標綜合監測和碳排放自主定量評估,支撐全球治理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為此,建議:
1.加快構建我國自主的溫室氣體監測體系,提升溫室氣體監測能力。盡快研發先進的溫室氣體監測衛星星座,充分融合相關衛星系統能力,實現全球、區域與熱點地區高時空覆蓋能力,高精度CO2等溫室氣體探測能力。
2.加速溫室氣體監測數據應用與標准研究,提升主導力。構建天空地一體化溫室氣體動態監測體系,大力支持衛星觀測、地面觀測和模型的綜合應用,提供高精度碳排放監測數據集。加強衛星遙感產品支撐清單編制的科學與應用研究,構建國際認可的自主全球碳源匯定量評價標准和方法體系,提升我國碳排放量評估的主動權,維護我國在全球碳盤點中的核心利益。
3.進一步深化國際科技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在中歐空間科技合作基礎上與歐盟開展深度合作,使我國衛星觀測體系在系統與技術體系、數據處理方法與評估指標體系和標准等從設計之初就與國際水平接軌。可通過實施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建立碳核查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等凝聚優勢力量和資源。鼓勵科研機構參與碳核查相關國際合作工作,推廣中國數據與方法,努力在相關國際標准與規則制定中成為重要參與者。
相關專題 |
· 2022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 · 環境 · 資源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