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08: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1 開局之年,我們這樣走過
凝聚共識 激揚奮進力量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
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艱苦奮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一年來,全黨全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
涓滴細流,都朝大海奔涌﹔點點星光,匯成浩瀚星河。2021年,我們在奮斗中前行,每個人的一小步,匯成國家發展的一大步。
“他們的事跡可學可做,他們的精神可追可及。”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七一勛章”獲得者頒授勛章,點贊他們“都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職、默默奉獻的平凡英雄”。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無數奮斗者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用腳步丈量責任,用汗水詮釋擔當,寫下無愧時代的答卷。面對局部地區出現散發疫情,廣大黨員干部、醫務工作者、志願者沖鋒在前,與病毒展開激烈搏斗﹔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備工作如火如荼,無數建設者發揚“釘釘子”精神,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面對多個省份遭受暴雨洪災,人民子弟兵不怕累苦、不怕疲勞、不怕犧牲,堅守救災一線,書寫了洪水無情人有情的人間大愛﹔“天問”成功探火、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人造太陽”再創新紀錄,重大科技成果背后,科技工作者夜以繼日攻關,踐行科技報國誓言……正因為無數人默默堅守、甘於奉獻,才換來山河無恙、萬家燈火、繁榮富強。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也是一種幸福。隻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時代已經為每個人的夢想培厚了土壤,讓種子開花結果,需要的只是雙手的耕耘、汗水的澆灌。從風雨無阻、辛勤勞作的農民兄弟,到腳踏實地、精研技術的車間工人﹔從奔忙不息、勤勤懇懇的快遞小哥,到真誠付出、誨人不倦的人民教師﹔從寫字樓裡的上班族,到逐夢路上的創業者……千千萬萬勞動者揮洒汗水,換來收獲與喜悅,實現理想與價值。
使命在肩,奮斗有我。過去一年的成績,見証著奮斗者的足印,也標注著未來接續奮斗的征程。我們以怎樣的狀態團結奮斗,決定了我們的國家以怎樣的姿態擁抱未來。新的時間窗口已經打開,多少艱難等待跋涉、多少險灘等待穿越,歷史將在我們手裡造就。奮進新征程,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依靠我們每個人的創新創造,依靠每個人拼搏奮斗。
志士惜日短,奮斗路正長。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凝聚奮斗的共識、激揚奮進的力量。面向未來,隻爭朝夕、勤勉奮斗,我們就一定能唱響新時代的奮斗者之歌,書寫更加精彩的時代華章,創造新的更大奇跡。(彭 飛)
這一年,經濟更加發展
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2021年,“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匯,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改革發展任務艱巨,困難挑戰明顯增多。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步調一致向前進,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一年來,中國經濟恢復取得明顯成效,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這是令人自豪的一年,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陰霾籠罩,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沉著應對、科學施策,中國經濟列車始終保持平穩運行。
這是收獲自信的一年,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產業鏈韌性得到提升。
從“天和”升空、“天問”奔火、“羲和”探日等航天事業捷報頻傳,到先進核能技術、光量子計算機等關鍵技術結出累累碩果,從發力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到攻堅科技體制改革,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邁出堅實步伐。
從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銷售火熱,到機電產品等出口規模再創新高,從百萬千瓦機組、智能航行船舶等相繼問世,到緊缺芯片等產業短板加快補齊,中國制造根基更牢固,枝葉更繁茂。
這是扎實進取的一年,改革向更深層次挺進,開放向更高水平邁進。
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推進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進高標准市場體系建設……全面深化改革,為中國經濟注入更強勁動能。
舉辦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消博會等經貿盛會,實施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擴大高水平開放,讓中國經濟站上更廣闊舞台。
這是暖意融融的一年,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
神州大地生機盎然。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劃定全國生態保護紅線,設立首批國家公園……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蹄疾步穩,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展望2022,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前景可期。(本報記者 劉志強)
這一年,民主更加健全
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發展完善
時值歲末,在江蘇南京鼓樓區,剛滿18周歲的學生們首次參加人大代表選舉,投下神聖一票。在浙江杭州西湖區,百歲老人倪竹君來到投票點,親手填寫選票……從充滿青春活力的00后行使選舉權,到白發蒼蒼的老人鄭重地投下一票,5年一次的全國縣鄉兩級人大換屆選舉是超10億選民在家門口的民主實踐,更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生動體現。
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十四五”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中央人大工作會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等重要場合多次強調“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科學指明了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前進方向和正確道路,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規律性認識。
一年來,我們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構建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豐富民主形式,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使各方面制度和國家治理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
從基層立法聯系點開通百姓與立法機關之間的“直通車”,到新時代“楓橋經驗”架起干群交流“連心橋”﹔從人大代表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到政協委員參與基層協商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從12345服務熱線日夜聆聽群眾呼聲,到接訴即辦及時回應群眾訴求……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治國理政的政策措施上來,體現到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工作上來,體現到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來。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雙周協商座談會、民主生活會、職工代表大會、村民議事會等各個層級的民主渠道,實現了人民群眾廣泛有序的政治參與。從早年的“數豆豆”到今天的電子投票,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不斷創新的民主參與形式,讓人民能更暢通地表達利益要求,更便捷地行使人民民主權利。
人民享有的民主權利,不隻體現在政治領域,還廣泛深入到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織就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被譽為“民事權利保護宣言書”的民法典正式實施……人們真切地感受到,在中國大地上,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
中國的民主發展進入歷史新時期,生動鮮活的民主實踐向世人証明,貫通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各環節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
“履不必同,期於適足﹔治不必同,期於利民。”中國的民主,中國人民最有發言權。今天,中國人民的民主自信更加堅定,中國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寬廣。新征程上,隻要堅定不移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中國民主之樹一定會根深葉茂、永遠常青。(本報記者 黃慶暢 亓玉昆)
這一年,科教更加進步
科技自立自強 教育改革創新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這一年,科技創新步履鏗鏘,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
遙望星空,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火星上第一次留下中國印記﹔筑夢天宮,天和、神舟接續飛天,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5G領跑,我國5G全場景應用與整機研發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移動通信技術實現歷史性跨越﹔核電發力,全球首座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商業示范電站實現並網發電,標志我國成為世界核電技術的領跑者﹔深海蓄能,“海牛Ⅱ號”鑽機鑽出231米的新紀錄﹔最快時速,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裡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成功下線﹔最新紀錄,“人造太陽”持續“燃燒”,將原世界紀錄延長了5倍﹔科技抗疫,5條技術路線25個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其中7個獲批使用……
“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新征程上闊步前行。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以與時俱進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氣、堅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砥礪前行、勇攀高峰!
這一年,教育事業改革發展,一系列改革舉措先后落地,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增強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指南》《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國防教育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等印發,旨在適應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需要,更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落地實施,旨在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高校教師隊伍﹔《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印發,旨在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施行,旨在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旨在促進民辦教育有序健康發展……
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聚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聚焦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一系列改革舉措正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強人民福祉、回應百姓教育關切的生動體現。
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成為決定我國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能力。教育事關民生福祉,事關國家民族的未來。相信廣大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將不負重托,不斷增強創新能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科技與人才支撐! (本報記者 趙婀娜 馮 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