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提高交通安全意識 養成文明出行習慣(法治頭條)

本報記者  亓玉昆

2021年12月30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貴州省丹寨縣揚武鎮排倒村,民警在向學生宣傳道路交通安全知識。
  陸德華攝
  圖②:安徽省六安市交警與當地大學生在城區主要斑馬線路口進行創意彩繪,強化斑馬線的警示作用。
  田凱平攝
  圖③: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一名交警在風雪中指揮交通。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攝
  圖④:陝西省渭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輛管理所,民警向前來辦理業務的群眾宣傳電子駕駛証申領業務。
  崔正博攝

  今年12月2日是第十個“全國交通安全日”。

  紅綠燈不再成擺設、開車就系好安全帶、遇見行人主動禮讓、酒后拒駕深入人心……這是“全國交通安全日”設立10年帶來的變化。這10年,公安交管工作聚焦文明安全,從最基本的遵守信號、摒除陋習等具體工作入手,一步步深入到弘揚法治精神、樹立風險意識、尊重生命與規則等理念塑造。十年攻堅克難,十年拔節生長,見証了人們交通安全意識的提高、文明出行習慣的養成。

  更多駕駛人遵守規則,禮讓行人,交通秩序大為改觀

  斑馬線兩端噴涂著“讓”字圖案,有印章版樣式,有3D象棋版樣式﹔在人行信號燈杆上,設置“車讓人,人快走”字樣﹔在非機動車停止線內噴涂黃色“守住生命安全線”……沿著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前行,在各主要路口都能看到這些提醒標識。

  “馬路是現代文明的鏡子。斑馬線一頭連著文明,一頭牽著安全。”濟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市中大隊女子中隊副中隊長李敏說,“一系列小舉措,使禮讓的文字隨處可見,也讓文明的行為隨處可見。”

  近年來,各地公安交管部門一方面創新推出“全國交通安全日”活動,另一方面開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動,狠抓不禮讓斑馬線治理工作,促進了城市交通秩序整體提升。

  “過去,馬路上經常會看到超長、超寬、超高的大貨車‘顫顫巍巍’﹔各種車輛隨意並線串道﹔農用車上坐滿了趕集人﹔紅綠燈‘僅供參考’,多被忽視……”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負責人說,“現在,這些亂象已經很少見了,絕大多數駕駛人都遵守交通規則,禮讓行人、文明出行成為一種習慣。”

  前不久,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門以禮讓斑馬線為切入點,對影響交通秩序的行為加大整治力度。為驗証“機動車禮讓斑馬線”是否為普遍情況,記者在多個路段觀察發現,未設置信號燈的斑馬線上,絕大多數機動車能主動減速避讓。

  據統計,2020年全國36個大城市道路通行環境更加安全有序,群眾文明守法出行意識不斷增強,絕大多數城市交通運行狀況得到改善。其中,31個大城市主、次干路上非機動車守法率超過90%,33個大城市主要交叉路口行人遵守信號燈率超過90%,22個大城市示范道路上機動車在非燈控路口依法禮讓行人率超過90%。

  除了宣傳路口禮讓文化,一些地方積極探索維護交通秩序的有效舉措,讓城市文明在十字路口延伸。為了避免盲區造成碰撞帶來的人身傷害,提升過街安全系數,江蘇省宿遷市在部分路口斑馬線處啟用“階梯式”停止線﹔面對106國道在轄區內國、省、縣、鄉不同等級道路交替延續、路況復雜的情況,河北省任丘市通過國省道渠化、平安村口建設、路側靜態交通治理、數字警務室建設等農村公路城市化、國省干線精細化管理措施,實現了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公安交管部門嚴格執法、文明執勤,交通安全形勢總體穩定

  馬女士駕駛車輛行駛至京津塘高速公路北京方向99公裡處時,車子突然發生故障無法行駛,停在了行駛道上。怎麼辦?馬女士在車內撥打了110報警電話求助。

  接到這起警情后,公安交警高速公路一支隊京津塘大隊值班交警班清泉連忙告訴馬女士:“打開車輛報警閃光燈,抓緊下車,在車后150米外擺放好三角警告牌,人趕快撤離到應急車道護欄邊上!”

  過了幾分鐘,馬女士還在找警告牌,沒有下車,班清泉立即打通了第二個電話,“先別找警告牌了,人趕快向右撤離到應急車道裡,快!”

  下車僅僅兩分鐘后,一輛重型貨車從后方快速駛來,直接撞上故障車輛。“如果那一刻我還在車內,后果真不敢想象。”馬女士心有余悸。

  近些年,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車禍事件在逐年下降,全國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總體穩定。據統計,2012年10月首個“全國交通安全日”前夕,中國機動車保有量為2.38億輛、機動車駕駛人有2.56億人﹔截至今年10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91億輛、機動車駕駛人有4.78億人。在機動車保有量、機動車駕駛人數量高速增長的背景下,近年來全國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人數曲線總體保持下降態勢。

  “近年來,醉駕行為發生率明顯下降,醉駕入刑預防威懾作用顯著。據統計,2020年每排查百輛車的醉駕比例比醉駕入刑前減少70%以上。”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10年來全國交通安全形勢總體穩定,酒駕醉駕肇事導致的傷亡事故相比上一個10年減少了2萬余起。

  除了醉駕入刑,公安部還推動將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員超速、違規運輸危化品危及公共安全行為納入刑法打擊范圍。同時,嚴格駕駛証考試和記分措施,實行駕駛証降級制度,增強法律震懾懲戒效果。

  新技術在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中也得到推廣應用。比如,浙江省杭州市成立了交通治理工作站,利用數字駕駛艙、VR體驗技術等,讓人們尤其是初學駕駛人員感受交通事故的真實場景,幫助他們提高交通安全意識。

  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優化流程,群眾辦事更加方便

  不久前,天津市民李猛選中一輛二手轎車,該車為湖北省武漢市號牌。6月1日起,天津市作為全國試點城市之一,二手車可以異地直接辦理交易登記,檔案信息通過網上傳遞。李猛在二手車市場購買該車時,一站式辦理了車輛查驗、登記轉入天津手續,無需前往武漢驗車、辦理轉出,“兩次登記查驗”變為“一次登記查驗”,減少了兩地折返的麻煩。

  “這幾年,天津公安交管部門不斷提升交通管理工作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讓人民群眾辦事更方便。”天津市公安交管局副局長劉淼說。

  在江蘇省泰州市,市民陳女士車輛年檢快要到期,但她人在外地,無法到車管所辦理業務。陳女士撥通了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管所網辦中心服務電話,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交管12123”APP操作流程,幫助陳女士順利完成“申領檢驗標志”業務,陳女士在幾日后收到了郵寄來的檢驗標志。

  從推行異地車檢、異地考証、異地處理交通違法,再到“互聯網+交管”改革,全國公安交管部門不斷推進跨省辦理機制革新,逐漸實現交管業務一証辦、異地辦、網上辦、就近辦。交管部門還推進與稅務、商務等部門信息網上傳遞、網上核查,取消核驗車購稅等証明材料,已累計為群眾減少辦事材料30余億份。同時,全面推行車駕管業務一窗辦、自助辦,推行購車、選號、登記“一站式”服務,補換領駕駛証等業務10分鐘內即可辦結。

  為推進改革措施全國全覆蓋,今年12月10日起,在前期試點和分批推廣應用基礎上,公安部在全國全面推行駕駛証電子化、二手車異地交易登記、“交管12123”APP核發貨車電子通行碼、交通事故証據材料網上查閱等4項“我為群眾辦實事”公安交管便利措施,更好便利群眾辦事出行,更好服務企業行業發展。

  近年來,公安部先后推出69項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最多跑一次”、“警校家”護航、“警醫郵”辦証等成為深化公安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切實便民利民的高頻詞匯。據統計,目前全國各地交管窗口服務惠及9億余人次,互聯網用戶超過4億人次,提供線上交管服務31億余次,為群眾、企業減少辦事成本700余億元,取得了群眾滿意、企業獲益、基層減負的效果。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30日 19 版)

(責編:薄晨棣、吳楠)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