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泓冰 丁雅誦 李 蕊 張騰揚
2021年12月29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貴州龍裡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參加咖啡調制比賽。 |
擇一事終一生,執著專注﹔干一行鑽一行,精益求精。技能人才培養,離不開職業教育發展。
今年10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技能型社會,弘揚工匠精神。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職責。本報記者深入上海、山東、河北等地,調研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新路徑。
——編 者
傍晚,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工程實訓中心裡,智能制造與控制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專業的大三學生林晨正在一套機械設備前認真操作,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工程實訓中心的藍老師請教。
這套設備被稱為機械加工中心,是集車床、銑床等數控加工於一體的先進實訓設備。工程實訓中心還有數字制造中心、電氣技術中心、虛擬仿真實踐等,集納了多種功能,車工、銑工、鉗工、焊接、鑄造、熱處理等不同工位區域標識清晰,與工廠車間毫無二致。
“初中畢業后,我讀了職校,后來通過‘中本貫通’模式升了本科。回頭看,選擇很正確!”林晨說。
職教規模,不斷擴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好技能,也有前途”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以下簡稱職成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每年向社會輸送畢業生1000萬人左右,每年培訓上億人次,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中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教育類型。
林晨是上海“中本貫通”模式的受益者。根據上海市教委發布的中等職業教育—應用本科教育貫通培養模式試點方案,中職生畢業后,可通過轉段考試升讀大學本科,“中本貫通”學制一般為7年,專業主要為技術技能型。
5年前中考時,林晨的成績可就讀區重點高中。但在之前一次“職業體驗日”活動中,從小喜歡拆裝、制作模型的他,走進一所中職院校——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立刻被各種各樣的機械設備迷住了。“我喜歡機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好技能,也有前途。”
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是“中本貫通”模式首批入選學校。林晨想去試試,父母卻不同意。“我父母不想讓我讀職校,這個新模式到底怎麼樣,他們心裡也沒底。”林晨說。有了做化學工程師的爺爺對林晨的“力挺”和對父母的“力勸”,林晨如願以償。
就讀於山東省濰坊商業學校計算機專業的周曉紅,今年19歲。2018年夏,周曉紅查到中考分數后知道上高中無望了,著急地哭起來。“沒什麼大不了的,”姐姐拉著周曉紅的手說,“讀職校也挺好,將來就業也很好。”
走入職校大門,周曉紅剛開始心理落差有點大:好朋友們都去念普高考大學,自己將來能有出息嗎?老師一瞧,這孩子狀態不對,便找她談心,周曉紅慢慢找到了狀態。“課程豐富,老師講得也生動。”周曉紅說,她喜歡網頁制作課,特意找到老師,希望多學一些編代碼的知識。
據職成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招生644.66萬人,佔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總數的42.38%﹔專科招生524.34萬人,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招生3.84萬人,招生佔全國普通本專科招生總數的54.6%。
華東師范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徐國慶認為,如今崗位與人才的供需還存在一定程度錯位,一些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很多工廠企業又缺少技術工。把不同學生分流到不同崗位,職教很關鍵。“與此同時,‘中本貫通’等模式也為很多類似周曉紅這樣的職校學生,提供了繼續學習、提高學歷的機會。”徐國慶說。
既學知識,也學技能
“制定個性化育人模式,把課堂建到企業裡去”
前幾日,周曉紅接到了同校商貿系同學的電話。“這個同學正在企業參加實訓,學開網店、做直播和推廣。她學得很快,幫企業提高了不少銷量。”周曉紅說,“她的夢想,就是畢業后開家網店,自己創業。”
據職成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辦學的基本模式。近年來,教育部搭建了一批合作平台:“2019年3月,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印發《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對進入目錄的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2019年,啟動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建設,全國組建了約1500個職教集團,吸引約3萬家企業,覆蓋了近70%職業院校。”
對接物流、電商公司,培養電商從業者﹔與汽車公司合作,立項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企業在校內開設智能設備維修工廠,學生直接參與維修業務……這幾年,濰坊商業學校以校企合作育人為主線,搭建實訓基地,讓企業傳技能、教技術。
“省裡出台校企合作稅收優惠政策,我們借勢而行,引入社會力量辦學,根據行業需要,制定個性化育人模式,把課堂建到企業裡去。”校長孫中升說。
林晨記得,一次老師帶他們去一家知名機械制造公司參觀,看到了不少熟悉的設備。汽車減速器裝配車間裡的機床,自己在學校就操作過。操作面板的程序,就是學校裡學過的軟件。“與企業導師交流,用人標准、招聘流程等都會詳細介紹,企業非常願意接納我們。”
邊學習邊實踐,這一年,他和同學組隊參加科創比賽,設計制作過書庫智能盤點機器人小車、汽車后備箱驅動器等,拿了不少獎。林晨還發現,因為社會實踐經歷多,他們這些中專升上來的大學生,在為人處世方面也很有優勢。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孫善學認為,校企融合近來形勢很好,但部分保障和激勵措施還需要進一步落地。“比如產教融合型企業‘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政策,涉及多部門,有的地方沒有制訂落實細則。職業院校通過校企合作、技術服務、社會培訓、自辦企業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為績效工資來源,但提取多大比例作為績效工資、上限是多少還不明確。”
就業前景,持續向好
“畢業生出路很多,可以選擇直接就業,也可以繼續深造”
如今在河北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當煉鋼工人的楊鑫航,2018年畢業於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前身)冶金技術專業。談及在學校學習內容的針對性,他贊不絕口:“課程內容對口鋼鐵企業裡煉鐵煉鋼生產崗位,學校與各大企業都有用工合作。”
楊鑫航工作3年多,如今每月工資7000多元,超過本地平均水平。“企業對職工發展有規劃。年輕人可以根據自身所長,選擇技術、管理等不同成長路徑。我除了日常車間工作,還在團總支擔任職務,多方面鍛煉。” 目前剛剛評上助理工程師的他,正在讀成人本科教育,爭取把學歷再提升一個層次。
在徐國慶看來,辦好職業教育,應建立良性的“職教高考”制度,加快對職業本科教育辦學內涵的探索。“職業本科教育要培養的是能在企業直接就業,並能即刻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技術型人才。因此,在院校管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校企合作等方面,均應建立適合職業本科教育的評估體系。”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今年9月迎來首批12個專業的本科生。“專業設置圍繞區域產業實際,服務新業態,對接新職業。比如鋼鐵智能冶金技術專業對接綠色鋼鐵、智慧煉鋼,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瞄准智能制造。”教務處處長劉少坤說。
周曉紅身邊,有不少同學選擇直接就業,但她還想“繼續讀”。近幾年,山東打破職業教育專科“天花板”,建立“職教高考”制度,擴大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現在職校畢業生出路很多,可以選擇直接就業,也可以繼續深造。省裡完善招生辦法,既考文化,也考技能。技能特別出色者,享受升學‘綠色通道’。”孫中升說,有不少學生參加技能大賽拿了金牌,直接免試專業知識和技能。
林晨有著更高目標:“我想讀加工制造專業碩士,畢業后依然從事機械加工行業。”如今,在上海,應用本科—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試點也已啟動。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29日 06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