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重慶豐都南天湖吃上“冰雪飯”

山城小鎮 建起專業雪場(走向冬奧·大眾冰雪故事)

本報記者  蔣雲龍  常碧羅  王欣悅

2021年12月24日08: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南天湖國際滑雪場。
  楊志熠攝

沿著盤山公路驅車而上,一次次穿越雲霧,翻過幾個山頭,就到了重慶市豐都縣南天湖國際滑雪場。放眼望去,遠處巨大的風電塔緩緩轉動,旱雪滑道上游人飛馳而下。在這裡,滑雪成為重慶人過冬的“新時尚”﹔對於周邊的村民,“閉門窩冬”也成為過去,冬日正是開門待客的好時候。

雪場經營者王嵩——

去年接待游客超8萬人次

在南方建專業雪場,天氣允許嗎?市場認可嗎?

前一個問題,讓南天湖國際滑雪場董事長王嵩跑過不少山路,就想在南方找個滿足造雪條件的地方:“南方冬季氣溫較高、雪期較短,需要大量人工造雪。人工造雪也不是想造就能造,夜間連續溫度至少要在零下3攝氏度,1800米的海拔同樣是一個門檻。”

后一個問題,大力促成雪場落戶的豐都縣旅游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黨組成員姜宗祥有自己的看法:“南方發展冰雪運動,優勢才更大呢。”重慶下小雪,都能上新聞,很少見雪的市民,對冰雪運動其實很向往。而豐都縣南天湖鎮,冬日既有自然冰雪,又剛好滿足人工造雪條件。

果不其然,雪場建成試營業,首個周末單日接待游客即突破2300人。“2018年雪場正式對外開放,人氣很旺!”王嵩說:“客流一直在穩步增長,去年接待游客超8萬人次。”

在南方建雪場還有一個問題:投入高,但營業時間短。相對東北地區動輒4個月甚至更長的滑雪期,南天湖國際滑雪場最長也就兩個月出頭。王嵩的解決方案是“滑旱雪”:在改性塑料制作的模擬雪面上練習滑雪,可獲得跟滑雪相近的體驗。同時,滑雪場再推出雪地越野、雪地摩托、雪圈等項目,趣味性、體驗性一下子高起來。

滑雪學校校長劉項南——

3年培訓約2000名愛好者

“重慶建了座專業雪場,請你去當滑雪學校校長,干不干?”最初聽到這話,吉林姑娘劉項南以為是開玩笑。轉眼,她到南天湖國際滑雪場工作已經3年,滑雪學校培訓了約2000名滑雪愛好者。

“在吉林,冰雪課是從小學就開始上的。但是在重慶,客人的問題出乎意料:雪靴怎麼穿、雪具怎麼戴?要從最基本的常識開始教起。”劉項南說,她的第一堂課常常是教人摔跤:“不要怕,大膽往下滑,感覺要摔倒了,就扔掉雪杖蹲下身子,主動摔倒才能保護自己。”

更加讓劉項南感慨的,是重慶市民對冰雪運動的熱情。“每年一到雪季,接待電話就會響個不停。”劉項南說:“雪場常備的50個專業滑雪教練根本忙不過來,今年我們打算增加到60人。”

一部分原因,是願意學習滑雪的青少年越來越多了。“在短期滑雪訓練營之后,很多家長給孩子報了長期的滑雪課。”據劉項南介紹,今年參加滑雪學校培訓的報名者已經有224人。姜宗祥說:“我們與重慶市50余家學校、培訓機構建立了合作,開展具有冰雪運動特色的夏令營、冬令營,希望能讓更多家庭感受冰雪運動的樂趣。”

“剛開始,隻有30%的游客是來滑雪的,其他都是來玩雪的。”王嵩說,現在越來越多的游客專門沖著滑雪而來。

雪場餐飲主管代曉麗——

兩口子一個月能賺近兩萬元

南天湖滑雪場餐飲主管代曉麗每天早上4點半起床,先為自家開的面館備好料,然后趕著8點的班車去上班。

汽車在寬闊平整的柏油路上飛馳,讓代曉麗想起跟著丈夫第一次回到南天湖的情形:“20年前,從豐都縣城過來,40多公裡的路要坐5個多小時車,全是坑坑窪窪的盤山路,一眼望不到頭的是大山。”

近年來,豐都縣投入近10億元發展項目、改善交通,為冰雪運動和旅游奠定了基礎。以往閉塞的南天湖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旅游小鎮,大多數居民都吃上了“旅游飯”。

2018年,代曉麗回到南天湖鎮發展。“現在我在雪場裡面上班,丈夫在外面開面館,兩口子一個月能賺近兩萬元,比在外打工掙的多。”說起現在的生活,代曉麗十分滿意,“我們去年掙了十幾萬元。”

“以前搞旅游,隻有高山避暑,時間短。到了冬季,更沒有游客,村民整天在屋子裡烤火。”姜宗祥說,依托雪場,推廣普及冰雪運動,彌補了南天湖冬季旅游的空白。

現如今夏、冬都是旅游旺季,代曉麗已經接到滑雪場通知,今年雪季12月底就要開始了。王嵩則說:“這個雪季,北京冬奧會的舉行將帶火冰雪運動,我們雪場要爭取接待游客達到12萬人次!”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24日 15 版)

(責編:吳楠、薄晨棣)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