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顏菲
2021年12月03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雪節氣,寒風料峭,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村,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支月英在北京參加完表彰活動,顧不上休息,又回到這個她執教了41年的小山村。
看到支月英,村民們圍攏過來。東家的大爺手裡拎著3根還沾著泥的白蘿卜,顫巍巍遞給支月英,“剛挖的。”西家的大娘拉住支月英的手,“支老師,來我家吃飯喲。”
41年前,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孤身一人來到澡下鎮泥洋小學任教。當時她坐的班車隻到觀下村,從觀下村到泥洋小學還有20裡山路。
正在她不知所措時,一輛進山的拖拉機開了過來。“拖拉機冒著黑煙,砂石路彎彎繞繞。”支月英回憶,“站在拖拉機上,我的衣服頭發落滿灰塵,骨頭都要顛散架了。”
到了才發現,教室不過是一間沒有圍牆的石頭房子。那時支月英突然明白——為什麼泥洋小學的老師來了又走,全都待不久。
可是村裡孩子臟兮兮的小臉上,純真和好奇的眼神一下子戳中了支月英的心。知識改變命運,支月英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孩子們走出大山!
山裡條件艱苦,木頭電線杆常被大風吹倒,整個村子停電,支月英的照明工具從一隻碗裡倒點煤油,用布條當燈芯,到后來買了蠟燭、煤油燈再到馬燈。夜晚老鼠常出沒,支月英養成了把棍子放在床邊的習慣,她打趣說“敲山震鼠”……有一次,一條手腕粗的蛇爬上了床頭,嚇得她一動不敢動,整夜不敢睡覺,全身衣服都濕透了。至今,支月英還保留著開燈睡覺的習慣。
山裡教學條件有限,為妥善安排不同年級的學生,支月英採用“復式教學”,一個年級“動”,一個年級“靜”,這樣可以同時帶好幾個班。為了教授三年級課文《大自然的聲音》,支月英帶著孩子們走出教室。路過小溪時,她問孩子們聽到了什麼聲音,孩子們回答“流水的聲音”。她帶著孩子們仰頭聽鳥叫,貼地聽虫鳴,感受什麼是大自然的聲音。
41年的艱苦生活,繁重的教學任務,在她身上留下了烙印。硬殼虫鑽進耳朵,雖然虫子取了出來,但是耳朵時常隱隱作痛,她不願耽誤教學進度,遲遲不肯下山看醫生,導致右耳失去聽力﹔長期操勞導致她的血壓常年偏高,視網膜出血,右眼徹底失去視力﹔騎摩托車上山時出了車禍,摔到了頭……
“也不都是那麼苦。”看著山裡氤氳的雲霧和滿山翠綠的毛竹,支月英笑著說:“山裡空氣特別清新,看著孩子們能讀上書很開心,鄉親們對我也很好。”
2012年,距離泥洋村10多裡的白洋村群眾聯名寫信,請支月英到白洋教學點任教,51歲的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從教這些年,支月英一共教過1000多名山裡的孩子,其中有52名考上了大學。201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支月英在各種場合呼吁關注鄉村教育,保障山村孩子們接受教育的權利。
近年來,宜春市實施鄉村教師“八個一工程”,25年以上教齡的鄉村教師評定職稱可以申請綠色通道。這些舉措溫暖了鄉村教師的心,也讓更多年輕人願意扎根鄉村。如今,白洋教學點除了支月英,還有一名年輕老師胡祖濤。支月英去家訪都會帶上他,言傳身教。
白洋教學點的校徽是支月英親自設計的,由三棵樹和一隻白鴿組成。三棵樹代表著大山,白鴿代表著她希望孩子們像白鴿一樣飛出深山。看著課間正在玩鬧的孩子們,支月英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03日 07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