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讓種業裝上更多“中國芯”

張雲河

2021年11月24日08: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十三五”以來,廣西累計審定農作物新品種1143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目前已建成5個國家級、28個自治區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基因庫),保存農作物種質資源及相關材料8萬余份,保護活體水產種質資源100多種﹔現有農作物種業企業414家、種畜禽企業178家、水產苗種企業278家……前不久,第二屆中國(廣西)—東盟現代種業發展大會在廣西南寧舉行,會上發布的一組數據引發關注。一個個數字,折射出當地種業發展邁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良好勢頭。

糧食是社稷之本,種業是糧食之基。近年來,我國種業發展有了很大進步,為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種業發展基礎仍不牢固,保障種源自主可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糧食安全這根弦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繃得更緊。在“一粒種子”這個問題上下更大功夫,才能把飯碗端得更牢。

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的戰略性資源,是農業科技原始創新與現代種業發展的物質基礎。遼寧盤錦大米、河南新鄉小麥、內蒙古科爾沁牛、寧夏鹽池灘羊、海南文昌雞、廣西欽州大蚝……我國農業生態類型多樣、物種類型豐富,有的地區種質資源多、研發能力強,有的是制種大省、用種大省,有的以大宗作物為主導,有的是畜禽水產佔優勢。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加快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畜禽種質資源調查收集,加強國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圍繞這一要求,應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強化責任落實、科技支撐和法治保障,構建多層次收集保護、多元化開發利用和多渠道政策支持的新格局。

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是打贏種業翻身仗的重要方面。從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到深入實施農作物和畜禽良種聯合攻關,從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到加強育種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推進科企合作,推動要素聚合、技術集成、機制創新,促進種質資源、數據信息、人才技術交流共享,才能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技術攻關,早日實現重要農產品種源自主可控。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緊緊圍繞種業振興重點任務,聚焦資源保護、育種創新、測試評價和良種繁育四大環節,加緊推進種業關鍵共性技術和種源核心技術攻關,全面提升種業現代化水平,努力實現基礎強、體系強、科技強、企業強,為我國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有力保障。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跡。全力以赴推進種業振興,打好種業翻身仗,讓種業裝上更多“中國芯”,我們一定能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作者為本報廣西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24日 05 版)

(責編:鄭翅(實習生)、馬昌)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