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文化與風光融合  保護與開發互促

黃河流域文旅資源豐富(消費視窗)

王  珂  易嘉欣  雷鶯喬

2021年10月27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0月18日,黃河壺口景區出現彩虹飛瀑景致。當日,藍天白雲下的黃河壺口瀑布“群龍”戲瀑,彩虹臥波。
  人民視覺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九曲黃河,奔騰向前,一批優質的黃河文化旅游產品正加速涌現,豐富了人們的出游選擇,讓更多人在旅途中欣賞黃河風光、感受黃河文化,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動力、提供了支撐。

黃河流域9省份擁有20處世界遺產、84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等,形成一道又一道亮麗風景

在寧夏中衛沙坡頭景區黃河區,游客在黃河飛索、黃河蹦極等游樂項目的入口處排起長隊。站上黃河岸邊的沙丘遠遠望去,寬闊水面上漂蕩的十幾隻羊皮筏子很是顯眼。這個以往在當地用來運輸人員、物資的水上交通工具,如今成了景區的黃河文化特色體驗項目。

“來之前看‘攻略’,就對黃河羊皮筏子很感興趣。”來自湖北武漢的游客王銘豪說,“坐上羊皮筏子,在黃河中前行,和在岸上觀景是完全不同的視角﹔行進途中,船工唱起韻味悠長的民歌,讓人一下子就有了穿越時空的感覺。”中旅(寧夏)沙坡頭景區常務副總經理徐杰介紹,景區將通過建設黃河文化博物館等舉措,進一步豐富游客的黃河文化旅游體驗。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把文化旅游產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強化區域間資源整合和協作,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建設一批展現黃河文化的標志性旅游目的地。”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文化和旅游資源豐富。

展開黃河流域的文化旅游地圖,知名旅游目的地數不勝數:自然風光千姿百態,雪山、濕地、草原、瀑布等多種地形地貌與文化遺跡交相輝映。據統計,黃河流域9省份擁有世界遺產20處、不可移動文物30余萬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649項、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47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84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9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329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85個。

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為黃河文化旅游帶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黃河流域9省份積極建設黃河文化旅游帶,帶動黃河文化旅游市場熱度不斷升溫——

在四川若爾蓋縣,黃河以180度的轉彎形成了“九曲黃河第一灣”的壯美景觀。遠看,黃河之水猶如仙女的飄帶自天邊緩緩飄來,迂回婉轉,寧靜優雅。草原、花海、牛羊……黃河和草原的邂逅,使這裡成為黃河流域的經典畫面之一,吸引眾多游客慕名前來。

在陝西,與黃河相依相偎、有“1號公路”之稱的沿黃公路,成了自駕游客的“打卡”路線。這條黃河的“姊妹路”,串起50余處旅游景區,整合了黃河流域的自然山水、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旅游資源。車到壺口瀑布,300多米寬的黃河洪流,在50米的落差中翻騰傾涌、浪濤翻滾,讓游客流連忘返。

在山東齊河,黃河水鄉國家濕地公園成了人們休閑旅游的好去處。野生鳥類成群結隊,在連成片的濕地內嬉戲覓食﹔游客徜徉景區,漫步、健身、騎行,自得其樂……當地挖掘以黃河號子、繡球燈舞為代表的黃河民俗文化,引得周邊游客紛紛前來觀光。“帶孩子親近大自然,還能近距離了解黃河文化,這一趟特別值!”來自山東濟南的游客趙蘭說。

北京交通大學現代旅游研究院院長張輝說,文化旅游和自然旅游是兩大市場主題,一個地區擁有這兩類資源中的一個,就具備了旅游發展的基礎。黃河流域同時擁有了這兩個資源,將來會出現更多文旅融合的優質產品。

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讓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相輔相成

“游客多了不少,每逢假期,顧客用餐還要排隊。”郭恆是山東齊河中國驛飲食文化小鎮的一家小吃攤店主,對當地旅游市場的變化很有感觸。以前,他的小吃攤主要做當地人生意。如今,景區游客多了,店鋪的收入也跟著漲了起來。今年國慶假期,齊河旅游市場紅火,郭恆的小吃店一天能贏利幾百元。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對歷史、文化和生態資源豐富的村庄,支持發展休閑旅游業,建立人文生態資源保護與鄉村發展的互促機制。”

旅游是個綜合產業,帶動作用強。挖掘利用黃河流域文化和旅游資源,打造更多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游產品,在更好滿足游客需求的同時,能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

黃河流經的騰格裡沙漠邊緣,坐落著寧夏中衛大灣村。如今,這個村落正以“黃河宿集”的新面貌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由幾家民宿依托黃河景觀、修復當地特色建筑而打造的文化旅游綜合體,在旅游旺季天天客滿。“幾家民宿的房間基本上都要提前一個月左右預訂。”黃河宿集創始人陳祖品說。

“旅游+”的帶動作用在黃河宿集得到充分體現。黃河宿集不僅是民宿,還是多元特色的集合,通過生態養殖、農活體驗等,帶動當地就業70余人,人均年增收1.5萬元。“我專門接送從中衛機場、高鐵站往返黃河宿集的客人,每個月比以前能多賺1000多元。”當地出租車司機李麗說。

發展黃河文化旅游也是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重要抓手。專家認為,壯大文化和旅游產業,有利於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可有效緩解發展工業給黃河水資源產生的負擔。同時,讓人們在參與黃河文化旅游的過程中培養、提升環境保護意識,讓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相輔相成,從而更好地保護母親河。

黃河文化旅游發展起來,有利於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韓子勇認為,黃河流域是中華文化不斷壯大升華的核心區域之一。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文明形成了開放包容的恢宏氣度和青春永駐的氣質。

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成為黃河流域9省份發展黃河文化旅游的重要考量。河南建立黃河國家文化公園資源庫,謀劃鄭州商代王城遺址文化區、漢魏洛陽故城文旅融合區、宋都古城文旅融合區等15個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先行區。山西圍繞“游山西就是讀黃河文化變遷史”等主題,打造“游山西 讀歷史”品牌,打響“中國根 黃河魂”文旅品牌。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王磊介紹,山東統籌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與精品旅游產業發展,統籌黃河文化、運河文化、儒家文化、齊文化等一體化發展,匯聚優勢,高質量推進黃河文化旅游帶建設。

按照黃河上中下游資源稟賦和發展定位,分區域做好規劃建設工作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已經具有一定基礎,未來應在此基礎上更好統籌規劃、持續提升,將單個精彩的“點”串成一條美麗的“帶”,讓更多人感受到黃河文化旅游的獨特魅力。

“推進黃河文化旅游帶建設,需要跨區域協調與聯動發展。”文化和旅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要以具有突出意義、重要影響、重大主題的黃河文化旅游資源為節點,串點成線、連線成廊,打造一批黃河主題國家級旅游線路。同時,要根據游客需要,做好沿線風景道、觀景台、露營地、驛站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

文化和旅游部今年發布了10條黃河主題國家級旅游線路,包括中華文明探源之旅、黃河生態文化之旅、黃河鄉村振興之旅等主題線路。此外,文化和旅游部還發布《黃河文化旅游帶精品線路路書》,涵蓋行程規劃、路況介紹、游玩錦囊等,吸引更多旅游愛好者發現和探索黃河文化和自然之美。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席建超認為,建設黃河文化旅游帶要注重以文旅融合釋放文物和文化資源的外溢效應,帶動市場主體深度參與,構建文物和文化遺產利用的有效模式。

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華強說,建議各地政府部門、旅游企業和金融機構聯合發起黃河文化旅游帶產業基金和相關子基金,進一步拓寬黃河文旅項目的資金來源,推動更多項目順利落地實施。

新技術為構筑可體驗、可消費的融合發展業態場景提供了更多可能,也給黃河文化旅游帶建設帶來新體驗。“手機上能看黃河旅游的‘攻略’,還能直接選擇一條精品線路導航,自駕游趣味多了、煩惱少了。”從北京一路自駕到陝西榆林的游客林帆說。在高德地圖手機APP上,已上線黃河世界遺產之旅、黃河生態文化之旅等多條精品自駕線路,為更多旅游愛好者發現和探索黃河文化提供幫助。

“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要建設一批展現黃河文化的標志性旅游目的地。”文化和旅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要按照黃河上中下游資源稟賦和發展定位,分區域做好規劃建設工作。其中,上游是黃河水源主要補給地和重要涵養區,應以生態保護為主,四川、甘肅、青海毗鄰地區可以共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使保護生態和發展旅游相得益彰。中下游地區擁有古都、古城、古跡等豐富的人文資源,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打造世界級歷史文化旅游目的地,更好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文化旅游散發新魅力。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27日 19 版)

(責編:鄭翅(實習生)、薄晨棣)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