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思想引領新征程·時代答卷
分享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新思想引領新征程·時代答卷)

本報記者  劉成友  王漢超  姜  峰

2021年10月27日11: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黃河永遠造福中華民族而不懈奮斗。

——習近平  

黃河之水青海來。

攀上海拔4610米的黃河源頭牛頭碑所在的山峰,看不夠的是扎陵、鄂陵“姊妹湖”水波浩渺。

曾經,因為過度放牧、濫採亂挖,黃河源頭近乎枯竭。鄂陵湖出水口斷流8公裡,出水量隻有每秒0.001立方米。

如今,靠山吃山的牧民,轉型為管護員﹔八步沙的“六老漢”,讓沙漠長出了綠樹青草﹔賀蘭山的挖山人,釀起了葡萄酒……

“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殷殷囑托,正在沿岸各地干部群眾的實踐中開花結果﹔“扎實推進黃河大保護,確保黃河安瀾,是治國理政的大事”“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2021年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沿黃河省區干部群眾指路鼓勁。

一首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正在唱響!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

青海,瑪多,黃河零公裡起點。

騎著摩托車,生態管護員索索馳騁在熟悉的草原上,時而清點著牧場上的載畜量,時而記錄下與藏原羚的邂逅……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分別同瑪多縣黃河源頭鄂陵湖—扎陵湖、雜多縣昂賽瀾滄江大峽谷兩個監測點位的基層干部、管護員進行視頻交流,聽取他們保護生態情況匯報,並就做好管護工作做了深入交流。視頻交流時,索索回答了總書記的問話。

“過去咱放牧為生、靠山吃山,如今領著工資、守護家園,不認真不行。”索索驕傲地拍了拍右臂的紅袖章對記者說。

由於過度放牧等因素,瑪多縣一度生態惡化。回想往事,索索仍心有余悸:“草場退化了,牛羊都待不下去。”

退牧還草、移民搬遷……伴隨著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實施,黃河源頭迎來新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過去牧民不懂這個道理,吃了大虧。”當地實施生態管護員制度后,索索第一個報了名。

這些年,索索最直觀的感受是:草多了,河水漲了。從牧民到管護員,從草原利用者到生態保護者、紅利共享者,目前瑪多全縣已設置生態公益崗位超3000個。

寧夏銀川,國家濕地公園“閱海濕地”與城市中央商務區比鄰。憑欄處,水天同碧,飛鳥翔集。

如果說串聯起這座“塞上湖城”的引黃水系像一條翡翠項鏈,那麼相當於3個西湖面積大小的閱海濕地就是項鏈上的綠墜。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后,人口增加、城市擴張,圍湖造田、填湖蓋樓,銀川平原的湖泊群日漸萎縮,到本世紀初,湖泊濕地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6.7萬公頃銳減到1.2萬公頃。”寧夏回族自治區河湖事務中心主任馬如國介紹。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水活銀川,靠的就是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

“這條全長158公裡水系的開挖,接引了黃河水與銀川平原的10余條溝道,沿途連接起銀川市區10多個湖泊濕地,既連點成線,又淨化了水質。”馬如國指著銀川市水系平面圖上的典農河說。

2018年10月,銀川市被國際濕地公約組織評估認証為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之一。如今,銀川水系水域面積穩定在5萬多公頃。

甘肅蘭州,黃河穿城而過。當地在綿延47公裡的河道市區段因地制宜打造“黃河風情線”,目前已建成沿岸綠地185萬平方米、健身步道10公裡,中山鐵橋、水車博覽園等景觀一字排開。

在黃河“幾”字彎的西北角,內蒙古磴口縣的三盛公水利樞紐在此引出一條230公裡長的總干渠。

總干渠帶來了好處——上世紀初,這裡開掘疏浚了10條干渠,開墾和灌溉農田近400萬畝。到上世紀60年代,三盛公樞紐建成,“一條總干渠、灌溉全河套”成為現實。

總干渠也帶來了問題——上世紀末,黃河流到三盛公,流量曾被截走近八成。

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河套地區為此下了很大功夫,節約用水見效,統計數據顯示,近20年來,總干渠引水量在減少,而灌溉面積接近翻番。

把水資源作為剛性約束,讓黃河的每一滴水實現效益最大化。

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賀蘭山下,黃河西岸,一望無際的葡萄園。葡萄酒庄業主袁輝向記者講起袁家三代人的故事。

改革開放初期,袁輝的父親辭職“下海”,靠山吃山開起“老袁砂石場”。后來,得益於黃河水滋潤,賀蘭山東麓打造了百余公裡葡萄種植長廊,袁家兩兄弟“二次創業”,就著採空區的錯落地勢,利用石塊青磚建起一座中式葡萄酒庄。

如今,這裡層林繁茂,酒堡掩映,湖沼鑲嵌。近2萬畝的茂盛植被,其中6000畝是當年的砂石採挖區。前不久,由袁家第三代設立的一處創新設計中心在酒庄揭牌。

“寧夏要有大局觀念和責任擔當,更加珍惜黃河,精心呵護黃河,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明確黃河保護紅線底線,統籌推進堤防建設、河道整治、灘區治理、生態修復等重大工程,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指出。

銀川隔黃河東望是寧東戈壁,地下是煤的海洋。挖煤賣煤,一度成了粗放發展路徑依賴。眼下,這裡已建成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煤制油項目。

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煤炭制成的油品清澈如水,一點不像印象裡黃褐色的“煤油”。項目負責人介紹,煤炭資源現在可以說是“物盡其用”。

寧夏煤制油產品如今愈發精細,不僅能產出高端潤滑油、食品蠟等,還能作為航空航天燃料使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寧東基地實現了向黃河“零排放”,年回用水2409萬立方米,“省下的都是黃河水”。

“要從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習近平總書記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中國寶武太鋼集團,鋼板化身鋼箔,從“成噸賣”變為“論克賣”。這種不鏽鋼的厚度隻有A4紙厚度的1/4,可以輕易撕開,俗稱“手撕鋼”,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精密儀器等領域。

在高端領域爭得一席之地實屬不易,每項科研攻關,都像在“針尖上跳舞”。項目攻關負責人王天翔介紹,3年時間裡,團隊攻克了175個設備難題、452個工藝難題,經過了700多次試驗,最終實現了“手撕鋼”量產。“過去我們背著產品找市場,如今別人找上門來求合作。”王天翔說。

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考察調研時,拿起一片“手撕鋼”仔細察看,用手指輕輕扭折了一下,不禁稱贊:“工藝確實好,就像錫紙一樣薄,百煉鋼做成了繞指柔。”

“太鋼是山西乃至全國在鋼鐵制造領域一個很重要的企業,對山西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和轉型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生產車間門口,習近平總書記同圍攏過來的職工代表親切交流,“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在高端制造業科技創新上不斷勇攀高峰,在支撐先進制造業方面邁出新的更大步伐。”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太鋼人持續研發創新。“我們要努力把產品做到世界頂尖,以實干實績落實總書記要求。”太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祥明表示。

河南鄭州,黃河孕育中原厚土,如今這裡已形成發達的交通網絡。借助區位優勢,鄭州打開胸襟,接通陸空,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城市邁向對外開放高地。

“以大樞紐帶動大物流,大物流帶動大產業,大產業帶動大都市。”2020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鄭州中歐班列的運輸優勢空前凸顯,開行量和載貨量均創新高。“今年上半年,鄭州始發的中歐班列較去年同期又增長了72.2%。”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圃田車站黨總支書記陳國輝說。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

位於鄭州的黃河博物館裡,玻璃展櫃內石頭上的刻字,引起了一群小學生的興趣。孩子們大聲念道:“道光廿三年河漲至此。”

這是一塊記錄著黃河肆虐的石頭,來自河南澠池縣東柳窩村。“道光二十三,黃河漲上天﹔沖了太陽渡,捎帶萬錦灘。”黃河大水曾沒及石頭,村人標記在此,提示后人蓋房不可低於此處。

黃河在華北大地上蜿蜒,從先秦到新中國成立前的2500多年裡,黃河決口1590次、改道26次。

今天的孩子們,已很難想象黃河之水席卷而來的災難。在河南開封,有一座“城摞城”博物館,直觀展現出清城、明城以至元城、宋城被黃河泥沙一輪輪掩埋的歷史。距此不遠的蘭考段,由於黃河改道,在當地造成了干旱、風沙、鹽鹼等自然災害。曾跟隨焦裕祿治沙的河南蘭考縣張庄村老黨員雷中江記得,那時候起風,次日被子上蓋著一層土﹔傍晚收工回家,耳眼全是沙。

如今的蘭考,不僅徹底擺脫了貧困,根治了“三害”,還建設了宜居的城鄉環境,發展了眾多的富民產業。

2014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焦裕祿干部學院,同蘭考縣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培訓班學員座談。座談會上,總書記提出了發人深省的“蘭考之問”: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時間並不長,但給我們留下這麼多精神財富,我們應該給后人留下什麼樣的精神財富?

這是一道時代考題,蘭考縣廣大干部群眾以實際行動作答,作風和面貌發生了巨大轉變,用群眾的話說,“現在干工作,一個個像嗷嗷叫的小老虎”。在當地落地旅游項目的一家企業負責人說:“項目從敲定到簽約,隻用了一天,從沒見過這麼高的效率!”

萬裡黃河,見証了岸邊一場場翻天覆地的改變,也見証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寧東煤制油項目崛起在戈壁上,建設初期,現場最多有3萬名工人同時施工。為了創新突破,他們與國內29家單位聯手,攻關37項重大技術、裝備及材料國產化,最終項目國產化率達到98%以上,多項指標世界領先。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期間來到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總書記對員工們說:“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我向為社會主義大廈添磚加瓦的所有建設者、勞動者表示敬意。”

這句話一直回響在寧東員工們的耳畔,激勵他們擼起袖子加油干。

黃河是一根血脈紐帶,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

甘肅古浪縣北部,有132公裡長的風沙線。上世紀80年代初,郭朝明等6位年過半百的農民,以聯戶承包的形式組建起八步沙集體林場,開啟了“六老漢”與風沙抗爭的歷程。一年又一年,沙漠綠了,老漢們的頭發也白了。

如今,這片沙海生態修復的重任已傳至年輕人。36歲的郭璽清楚地記得,2019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八步沙林場考察。總書記對林場職工說,八步沙林場“六老漢”的英雄事跡早已家喻戶曉,新時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漢”這樣的當代愚公、時代楷模。要弘揚“六老漢”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斗精神,激勵人們投身生態文明建設,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奮斗。

如今,八步沙林場管護面積已擴大到43萬畝。“看著樹種活、地變綠,我真是能體會到當年爺爺那一輩人的初心。”郭璽說。

在坐落於山西呂梁山區的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康彥紅從事講解已經10多年。“真實的歷史更有力量。最近幾年,遠道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她說,“電視劇《亮劍》打動了很多人,主人公李雲龍的原型就在這裡打過仗。”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正化為沿岸各地干部群眾的自覺實踐。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正在奏響!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24日 01 版)

(責編:陳羽、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