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2日11:00 來源:新華網
“紅軍離開鄉城的時候,隊伍長得很,村子裡的人一直望了一整天。”79歲的四川鄉城縣水窪鄉那拉崗村藏族村民洛絨澤仁坐在火塘邊,慢悠悠地為記者講述著紅軍長征的故事。
1936年5月,紅六軍團路過鄉城縣,受到當地百姓的歡迎,在此地休整了7天。紅軍長征勝利85周年之際,洛絨澤仁向新華社記者講述了爺爺告訴他的故事:紅軍對老百姓好,幫老百姓打土匪,和老百姓一起勞動,一起生活。紅軍離開的時候,很多老百姓在村子裡眺望,目送著長長的隊伍翻過村后茫茫雪山。
洛絨澤仁所在的村子並不大,隻有23戶人家。但這裡是鄉城縣海拔最高的村子之一,有3800多米。多年前一位攝影師來到村子,從山下望去,看到雲霧之間的村子直通天際,由此那拉崗村又有了一個通俗易懂的名字叫“天村”。
44歲的現任村支書格絨藏珠介紹,“天村”過去是出了名的貧困村,生產生活主要靠採集鬆茸、虫草和種植、養殖業維持。交通尤其閉塞,村民們去一趟縣城得徒步花上兩天時間,特產藥材和食用菌也很難銷出去,大家守著美麗的風景,卻過著貧窮的日子,村裡很多人隻上完小學就回村務農了。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政策落實到村子之后,這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棟棟石頭砌成的藏房點綴在層林盡染的山林間,家家戶戶的院子裡都種著鮮花,村子裡整潔干淨,水、電都通了,無線網絡也覆蓋了。2016年中央財政項目資金1375萬元用於修建一條全長17.4公裡的柏油通村路。這幾年,每戶人家都有了拖拉機、摩托車,用上了冰箱、洗衣機,其中10戶還買了小轎車。
當記者走進洛絨澤仁屋內的時候,屋內的溫暖和香氣立刻驅散了深秋高原的寒意。他身前擺著糌粑、酥油茶和小米粥,房頂上吊著臘肉,電視裡播放著紅軍故事紀錄片。
格絨藏珠告訴記者,共產黨的軍隊當年路過鄉城,為老百姓打仗,現在共產黨人也在為村民們過上好日子、實現共同富裕而奮斗。
“在黨的好政策帶動下,日子會過得更好。”格絨藏珠說,村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除了傳統的畜牧和採集,還希望憑借村子獨特優美的自然風光,發展文化旅游,村民活動中心二樓已經建起了干淨整潔的民宿。
村子裡還新來了一個年輕人,他是四川能投集團派來駐村的向舉。他已經在村子裡工作三個多月。據他介紹,根據當地政府規劃,四川能投集團定點幫扶那拉崗村,擬計劃幫助村子打造文旅產業,其中包括幫助村民打造廁所、石屋外牆、院壩圍牆風貌,為當地村民做文旅服務相關知識培訓,謀劃高山畜牧養殖、奇特旅游等。
條件改善、產業發展的同時,那拉崗村的基層民主也在不斷進步,村內事務實行“四議兩公開”,遇事公平公正公開地協商解決,與鄰近鄉村因自然資源發生的糾紛得到妥善化解。
鄉風民俗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村民們改掉了過去亂倒垃圾的舊習慣,上山採摘鬆茸、虫草會主動把礦泉水瓶等生活垃圾收集起來帶下山。
更大的變化是村民的思想觀念。29歲的村民格桑曲札隻上過小學,在學習管理民宿時明顯感到有些吃力。他告訴記者,有文化才能更快地致富,他一定要讓自己的兩個孩子上大學。(惠小勇、童芳、康錦謙)
相關專題 |
· 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