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習近平在正定》
分享

“習書記多次到西兆通調研”

——習近平在正定

2021年09月26日17:03    來源:學習時報

  西兆通鎮位於石家庄東北部,原屬正定縣,2001年劃歸石家庄市長安區,現在是石家庄的商貿新城。習近平總書記上世紀80年代在正定縣工作期間,多次到西兆通調研指導工作,給當地干部群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編 者

“習書記調研問的都是內行話”

  採訪對象:周田車,1957年3月生。1975年任西兆通大隊革委會副主任。2001年任西兆通社區黨委書記。現任西兆通社區黨委副書記。
  採 訪 組:本報記者 邱 然 陳 思 黃 珊
  採訪日期:2017年4月19日
  採訪地點:石家庄市西兆通鎮政府
  採訪組:周田車同志,您好!您一直在西兆通做基層領導工作,當年同習近平同志見過面,請您講講第一次見面的情形。
  周田車:好的。我一共和習書記見過3次面。第一次見到他,大概是1982年9月。有一天,我到三角村去開棉花生產現場會。當時,習書記就在三角村主持這個會議,那是我第一次見到他。他穿著一身綠軍裝,褲子挺舊,背著一個綠色軍挎包,腳穿一雙黑布鞋。當時我不知道他具體什麼職務,但是覺得這個縣裡新來的干部真年輕、真朴素,講話辦事有條不紊,真行。
  當時,縣委的史文山同志也在會議現場,他告訴我,習近平同志是我們的縣委副書記。會議結束后,我找到史文山同志,跟他聊棉花種植的事。我說:“我們大隊正在搞一個棉花新品種,挺好的,你有時間能不能到我們那兒看看?”
  習書記在旁邊聽到了,就主動過來跟我們聊天。他問史文山同志:“這位同志是哪兒的?”
  史文山同志就向習書記介紹我:“他叫周田車,是西兆通大隊的年輕干部。”
  習書記接下來就問了我和我們大隊的情況。他說:“你在你們大隊是什麼職務?”
  我說:“我在我們大隊當革委會副主任。”
  習書記問:“你們在搞什麼新品種?規模有多大?”
  我說:“我們現在搞了60多畝的棉花試驗田。”
  “現在情況怎麼樣?”
  “現在基本成功了。習書記,您抽時間到我們那兒看看吧!”
  習書記很高興。他點點頭,答應說:“好,行!我抽時間就去!”
  採訪組:他是什麼時候到你們那兒考察的?
  周田車:他平時工作很忙,估計是一時沒有抽出空。他是第二年秋天來的,當時他已經是我們的縣委書記了。那次,是我第二次見到習書記。
  那是一個上午,我們大隊全體干部還有一些黨員、社員代表,共20多人,在大隊的一間屋子裡開會。
  我們當時正在研究上馬一個企業的事。那個時候體制束縛還挺厲害的,原則上不允許大隊搞企業,但當時縣委書記習近平同志支持和鼓勵我們辦企業。我們就聚在一起商量這個事兒,正開著會呢,一看,門口站著個穿綠軍裝的小伙子。別人可能沒見過他,但我認識他。我連忙走過去說:“習書記,你怎麼來的?”
  他說:“我從河灘過來的。”
  我說:“你知道坐船的位置?”
  習書記笑笑說:“我知道啊。”
  我們大隊支書一看,是縣委書記來了,吃了一驚。因為習書記來,既沒通知公社,也沒告訴大隊,騎個自行車就直接來了。大隊支書趕忙迎上去,請習書記到屋裡坐。
  習書記說:“你們開會吧,我就不坐了,我到你們農場去看看。”
  大隊支書說:“習書記,我讓主任領你去。”
  習書記說:“不用。你們開會,找個人領我去就行。”
  后來,我們就找了個技術員領習書記去農場,他也沒讓任何干部陪同。他到試驗田,問了技術員很多問題,問種植技術,問田間管護,問疾病防治,問水肥施用,問棉花產量,方方面面問了個“底兒掉”,考察得特別細致。考察完,他自己騎車就走了,也沒在我們這裡喝一口水,吃一口飯。
  技術員回來跟我們說:“你別看習書記是城裡人,又那麼年輕,他可是對棉花種植特別精通,問我的都是內行話,懂得不比我們技術員少。以前我開會,聽過他幾次講話,對棉花特別懂。就要這樣的人當干部才行!”
  採訪組:您剛才說,一共和習近平同志見過3次面,請您講講第三次見到他的情景。
  周田車:我第三次見到習書記時,他已經離開正定8年了。這8年當中,習書記雖然在福建工作,但他和正定的干部群眾還一直保持著聯系,而且有很多來往。他還組織了正定的基層干部到福建去挂職鍛煉,學一學改革開放前沿地區的先進經驗。
  1993年7月,我們正定縣一個縣委副書記帶隊,還有一個政協主席陪同,領著我們一批村干部20多人,到福建去了。習書記歡迎我們,大家一起合了影。照相后,副書記把我們挨個向他作了介紹。習書記一看到我就說:“這個小伙子,我認識!”
  我說:“習書記,您還記得我呀?!”
  他說:“記得呀。年輕人,好好干!”
  之后,習書記給我們大家做了一個簡短講話,主要是歡迎大家來福建,希望大家沉下去,好好學習。此外,他還給我們講了福建的一些生活習慣。
  我被安排到福州的一個村挂職鍛煉,這個村和我們西兆通的區位條件比較相似,都是緊靠市裡,工業發展得好,高速公路修得很先進。我在村裡和當地人朝夕相處,有很多交流,當地人談論起習書記,都是贊不絕口。
  他們說:“習書記平易近人,經常過來看我們。”
  他們還說:“習書記特別關心我們基層的工作。”
  我在村裡一個規模相當大的造紙企業參觀,那位廠長也認識習書記。他說:“習書記把我們這些企業都跑遍了,他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抓得非常到位。”
  在村裡挂職了一段時間,有河北來的同志提議說:“咱們去市委看看習書記吧!”
  福建當地的同志說:“千萬別去,習書記太忙,他平時的工作安排得非常滿,可以說每天都爭分奪秒啊。”
  我們一聽,也覺得不好打擾他,就作罷了。我們在福建農村挂職的這3個月,確實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經驗,挂職快結束的時候,我有些要緊事,大約提前10天回了河北。后來開的告別會我就沒有參加,也就沒有跟習書記見面。
  后來,從福建回來的一位同志跟我說:“告別會上,習書記還打聽你呢,問‘小周為啥沒來’。”
  我說:“那你得幫我跟習書記解釋啊!”
  他說:“放心吧,我給你說清楚了。”
  我說:“習書記的記性真是好啊,這麼多人,還有福建的同志坐在一起,誰來誰沒來,他都很清楚。”
  他說:“是啊。吃飯的時候,習書記一個桌一個桌都轉到了,問我們的學習情況、考察情況。他這次組織咱們過去挂職,可不是走走形式,習書記要確保我們都取得真經,學到實實在在的東西。”
“習書記組織正定基層干部到福州農村挂職鍛煉”

  採訪對象:武貴生,1952年4月生。1976年任西兆通公社凌透大隊 黨支部副書記。1995年任凌透村黨支部書記。2006年退休。
  採 訪 組:本報記者 邱 然 陳 思 黃 珊
  採訪日期:2017年4月19日
  採訪地點:石家庄市西兆通鎮政府
  採訪組:武貴生同志,您好!您是西兆通的基層干部,當年曾受習近平同志邀請和正定其他基層干部一起,到福建省福州市農村挂職鍛煉和學習。請您談談到福建后的工作、學習過程,以及您的感受。
  武貴生:1993年,習書記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雖然離開正定8年了,但還一直記挂著正定。為了提高正定縣農村基層干部的素質,也為了開闊大家的眼界,他組織我們到福州挂職鍛煉和學習。縣裡當時派去的,主要是鄉鎮和村一級的干部,由兩位縣領導帶隊。
  我們一行人到了福州,見到了習書記。在歡迎會上,他首先對我們的到來表示誠摯歡迎,之后就直奔主題,給我們詳細講了都要到什麼地方挂職、做什麼工作、怎麼做、學什麼東西、怎麼學等等。
  習書記還囑咐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干工作、學經驗。把這裡的經驗好好總結,回到正定以后充分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為家鄉建設盡一份力。
  3個月的挂職鍛煉,確實給我們這些“土干部”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福建干部開放的態度、超前的意識,還有福建人民的活躍、勤奮、智慧、敢打敢拼的精神,都給了我們很大啟發。我們也學到了很多具體的東西,比如開辦鄉鎮企業的具體工作方法,如何根據城市的需要來發展農村經濟,等等。
  挂職鍛煉結束時,習書記給我們送行。歡送會上,他給我們分享了他來福建這麼多年的心路歷程。他說,自己剛到福建廈門的時候任副市長,在這個沿海開放城市,工業、商業、金融等非常發達,和過去以農業為主的正定縣有非常大的差別。所以,自己要一邊干一邊學,才能跟上形勢。后來,到了寧德當地委書記,寧德是山區,當時相對比較貧困落后,情況也更復雜一些,和廈門這種發達的大城市有很大不同,在寧德這樣的經濟不發達地區,就要大力抓基礎建設。
  習書記說,我們到什麼地方就要唱什麼歌,一定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去做工作。你們現在在福建學到的經驗,對你們應該是一種啟發、一種借鑒,開拓你們的思路,但回到正定以后,處理具體工作決不能拿福建的做法生搬硬套,而是要把握正定的實際,把思路理清、關系理順,實事求是、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
  我認真回顧了福州3個月挂職鍛煉的經歷,花了一些時間深入總結學到的知識和經驗。習書記在歡送會上囑咐我們的話,我也一直牢牢記著。回到凌透村以后,特別是我當了村黨支部書記以后,根據習書記說的“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去做工作”,首先沿著滹沱河岸邊治理幾千畝沙地,當時我們領著群眾在沙地上開墾了幾百畝果園,還把過去疏於管理、感染病害的果樹全部更新。這樣,不僅有效地鎮住了風沙,也優化了滹沱河的生態環境,同時農民也有了豐厚的經濟收入。
  我從福建3個月的挂職鍛煉中學到了很多東西。那次福建之行的經歷,和習書記囑咐我們“到什麼地方就要唱什麼歌”的話,我都牢記在心。

“習書記周末騎車冒雨來西兆通調研”
  採訪對象:李正,1952年生。1982年任西兆通公社黨委委員、秘書。1984年任西兆通鄉黨委副書記。2012年退休。
  採 訪 組:本報記者 邱 然 陳 思 黃 珊
  採訪日期:2017年4月19日
  採訪地點:石家庄市西兆通鎮政府

  採訪組:李正同志,您好!您第一次見到習近平同志,是在西兆通公社任黨委委員的時候吧?您當時接待了他,請講講那天的情況。
  李正:1982年7月,玉米長到一米多高的時候,一個周末的下午,下著小雨。我在公社辦公室,看到外邊大廳裡站著一位個子高高的小伙子,好像在找人,我就出去了。
  我還沒開口問,他就先跟我說話了:“李正,今天是你值班?”
  我說:“是。”
  這個小伙子說:“我今天不走了,在這住一天,搞調研。”
  我定睛一看,認出來了,原來是縣委副書記習近平同志。在縣裡開會的時候,我和他見過面,沒想到他還記得我的名字。
  我說:“那這麼著吧,你先上我辦公室等一下,我給你安排一下地方。”
  習書記說:“好辦。你給我准備一間屋,有臉盆、毛巾、香皂就行了。然后,你把你們公社這幾個大隊的年報找出來,我今天晚上看一下。”
  我答應著,就連忙去辦了。很快,我把二樓西北角的一個房間准備出來了,讓習書記先進屋洗把臉,休息一下。然后,我又找到了習書記要的資料,給他送過去。
  接下來,我就給習書記安排晚飯。因為這天是周末,我們單位食堂做飯的廚師呂師傅已經收拾好准備下班了。
  我說:“呂師傅,縣委的習書記來了,今天不走了,在咱們這搞調研。你給他弄點吃的吧!”
  呂師傅剛要出門買菜的時候,他哥哥呂正興正好來了,跟我們在大廳碰了個面對面。呂正興在縣科委工作,和習書記認識,聽我們說習書記來調研,食堂也沒有飯菜了,他就說:“那就別張羅飯菜了,到我家吃飯吧!”
  於是,我去叫上習書記,我們幾個都騎著自行車,到了呂正興家。我和呂正興給習書記簡單聊了聊大隊的基本情況。當時,我們聊到東兆通有一個玻璃廠,那個廠不算景氣,經營得不太好。我主要談了談大隊現在是怎麼辦的,怎麼解決問題的。習書記聽得很認真。
  談了一會兒,呂師傅炒好了四五個菜,飯也做好了,我們就吃飯。習書記一邊吃一邊跟我們聊,問了其他鄉鎮企業經營的情況。
  當時,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從干部到群眾思想都不太統一,“左”的思想還很有市場。這種情況下,鄉鎮企業的發展受到很大束縛。我們十裡堡有個瑪鋼廠,主要生產鋼窗、建筑、建材,這是一個小廠子,其他上規模的工廠就沒有了。
  習書記把這些廠子的情況比較詳細地問了一下,問到了這些鄉鎮企業的規模、經營的效益、人員的構成、工人的技術水准等等。我因為來的時間不長,不到一年,所以當時掌握的情況也不是很多,說得也不多,就是把我了解的一些基本情況都跟習書記講了。
  習書記就說起集中發展個體經濟、鄉鎮企業的好處,而且提出不但要放心大膽地搞,還要上規模。他還說,咱們應該走出去,多看看沿海、南方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后來,我們又談到了農業。我們當時的農業生產比較單一,主要就是小麥、玉米,習書記說:“農業隻靠這些也不行,要搞現代農業,要大力發展深加工、養殖、肉蛋奶,供應城市,抓准城市的需求來發展農村經濟,這樣才能讓老百姓的生活好起來。”
  我們一邊吃著飯,一邊聽習書記講,這個把小時真是充實。他確實講得好,我們一邊聽著,心裡面暗自佩服——別看習書記這麼年輕,真是有思想、有水平。
  那天晚上,習書記熬夜把我們公社1979年到1981年這3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年報全都看完了。
  第二天早上,我去看他,他把年報還給我,說:“這些年報我都看完了,你收起來吧。”
  我說:“習書記,你一晚上看這麼多資料,夠辛苦的。”
  接下來,習書記跟我告別,騎自行車趕路回縣城了。本來周末可以好好休息的,他還冒著小雨騎車到我們這裡來搞調研,真是不容易。
  採訪組:從那次以后,習近平同志再來到西兆通公社,您和他又見過面嗎?
  李正:又見過一次,是在1983年春夏之交。那次,他也是來我們公社搞調研,但不是我接待的他。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在公社后面的食堂遇見了他。當時他正在和公社的同志們一起排隊打飯。打好了飯,他就坐在食堂外面的水泥凳子上,和大家一起在用水泥廢樓板搭的“飯桌”上吃飯。一邊吃,一邊和我們聊天,很輕鬆也很愉快。
  習書記的人才戰略有效實施以后,大量的專家和學者到正定來,為正定的發展出謀劃策。1984年,他請了一位香港的經濟學家做我們正定的經濟發展顧問,到我們這裡來考察。這位香港顧問,給我們介紹了很多經驗,也提供了很多“走出去、請進來、談項目”的辦法,給我們出了很多有用的主意,做了不少事。
  也是這一年,習書記在正定召開三級干部會。會上,他動員人們解放思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希望我們能夠到南方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多學習先進經驗。
  根據習書記建議,這一年我們就到浙江溫州去考察了一次。那裡鄉鎮企業快速發展,讓我們非常震驚,大大開拓了我們的思路,我們也學到了不少有用的東西。第二年,我們一下就上了20多個項目,而且大部分項目都運行得很順利,我們的鄉鎮企業就穩穩當當地發展起來了。
“習書記腦子裡想的都是讓老百姓趕快富起來”
  採訪對象:孫樹棟,1955年1月生。1980年8月到西兆通公社當司機。
  採 訪 組:本報記者 邱 然 陳 思 黃 珊
  採訪日期:2017年4月19日
  採訪地點:石家庄市西兆通鎮政府

  採訪組:孫師傅,您好!請您談一談當年見到習近平同志的情景。
  孫樹棟:1982年7月,習書記騎著自行車到我們西兆通調研。那時候,李正同志是公社秘書,負責接待習書記。我是司機,算個見証人。習書記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第一次見到他,覺得他很年輕、很朴素,穿個綠軍裝,也沒人跟著,騎著“二八”大鏈盒自行車就來了,跟我們普通老百姓沒啥兩樣,所以給老百姓的印象特別好。
  那天下午,習書記一來就看我們公社幾個大隊的年報,然后到我們食堂大師傅呂浪創的哥哥呂正興家裡去吃的飯。呂正興在正定縣科委工作,之前和習書記就認識,他們工作上有交往,彼此也熟悉。他在城裡沒房子,每天都是下班就回村。那天他聽說習書記來了,就把習書記請到家裡去吃飯。習書記吃完飯回到住處,繼續看年報。
  採訪組:習近平同志第二次到公社來,您又見到他了吧?
  孫樹棟:是的。1983年春夏之交,我又見到了習書記。那天,他到我們公社來調研,在我們食堂吃了個便飯,他和我們公社的同志一樣,排隊打飯。然后在食堂外面大楊樹下的水泥板上吃飯,和大家邊吃邊聊。我當時也在習書記旁邊一起吃飯,聽到他跟李正同志聊了很多農村的問題,問老百姓的生活、生產隊的經營等等這些工作上的事情。習書記這個人,無論吃飯還是聊天的時候,注意力都始終放在工作上,無論啥時候,他腦子裡想的都是咋樣才能讓老百姓趕快富起來,腰包怎麼才能鼓起來。他比我們自己還上心,想得還多哩!
  採訪組:我們看到您提供的一張轎車的照片,這輛轎車是什麼來歷?請您給我們講一講吧。
  孫樹棟:這是國產的老上海牌汽車,1984年縣裡給了西兆通一輛,還給了永安鄉一輛。這種車,是咱們中國自己產的第一代轎車。那個年代,我們農村基層單位有這樣一輛轎車,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了。我們西兆通在正定是經濟發展最好的鄉鎮,習書記給我們這輛車,一方面是鼓勵我們,一方面也是支持我們的工作。這麼好的車,習書記自己不用,卻給我們用,真是了不起!
  習書記離開正定以后,我也一直開這個車。我把這車保養得很仔細,每天擦得很干淨。雖然它來的時候就是一輛舊車,但我一直好好伺候它,性能一直也沒什麼問題,我們一直開了好多年。
  (本系列完)

(責編:馬昌、吳楠)
相關專題
· 《習近平在正定》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