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習近平在正定》
分享

“習書記講話特別能打動青年干部”

——習近平在正定

2021年09月26日16:54    來源:學習時報

  採訪對象:王勛濤,1983年前后任正定縣西柏棠鄉團委書記,后任團縣委副書記等職,現任石家庄廣播電視台台長。
  採 訪 組:本報記者 邱然 陳思 黃珊
  採訪日期:2017年4月19日
  採訪地點:石家庄市王勛濤同志辦公室

  採訪組:王勛濤同志,您好!習近平同志當年在正定工作期間,您先后在西柏棠鄉團委和團縣委工作。請您談談這段時期他與團組織和年輕干部交往交流的情況。
  王勛濤:1983年前后,我在正定縣西柏棠鄉做團組織工作。那時習書記是分管共青團工作的縣委副書記。我到縣裡參加共青團工作會,經常能見到習書記,聽到習書記講話。習書記非常關心團的工作,非常重視青年干部培養,擔任了縣委書記仍然如此。我印象比較深的有幾次。記得那年的“五四”青年節,習書記在常山影劇院禮堂給我們團干部和優秀團員開會講話。那天,我坐在靠前的位置。習書記主要講了到正定來工作以后這段時間,他對正定縣方方面面情況的了解,特別是正定縣璀璨的歷史文化,以及所處的重要位置,同時還表達了對正定縣未來發展的設想和憧憬。習書記把正定稱作自己的第二故鄉,整個講話傳遞和表達了他對正定朴素真誠的情感,更對建設正定美好未來充滿了信心和激情,引發我們台下1000多名青年人的強烈共鳴。
  習書記那時也就30歲,很年輕,很有朝氣。他的講話方式和語氣特別能打動我們這些青年干部。那次講話,讓我們特別受鼓舞,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家鄉的熱愛。其實,我們這些正定本地人之前都沒有踏下心來好好研究過自己家鄉的歷史文化,知道的事情也沒有這麼多。我們這是頭一次聽到從北京來的習書記,充滿深情地把我們家鄉的閃光點講出來,所以大家都特別感動。習書記這篇演講,在當時的《中國青年》雜志上發表了。后來,我把這個雜志收起來,一直保存著。
  1983年,我被確定為縣裡青年干部的中遠期培養對象,屬於“第三梯隊”,參加了縣委黨校的青年后備干部培訓班。培訓班結業時,習書記親自給我們講話。他給我們提要求,告訴我們以后怎麼做一個合格的年輕干部。從那時到現在,好多年過去了,我早已不是年輕干部了,但習書記當年那一番講話,我現在還記憶猶新。一方面他站得高、看得遠,講話充滿了哲理﹔另一方面,他很務實,講的話很接地氣,非常激勵人。
  我們這一批年輕干部,受到習書記很深刻的影響。從我個人講,當時作為團干部,從心裡受到習書記一言一行的感召,可以說對我一生的影響特別深刻。習書記雖然比我們大幾歲,但當時也還是個青年人。隨著我們后來對他了解越來越深,很自然就把他當成了我們青年人的表率,學習他嚴於律己、兢兢業業、拼命為黨工作的堅強黨性。習書記對我們青年干部的影響,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是長期持續的,是非常深刻的。
  採訪組:請您具體講講青年干部受到了習近平同志哪些深刻影響?
  王勛濤:習書記生活簡朴、平易近人對青年干部的影響就很大。舉個例子來說,1984年我調到團縣委工作,這樣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也能夠經常見到他。當時團縣委是在縣委辦公樓后面第一排瓦房,習書記在縣委二樓辦公。我們共用一個食堂,所有縣委大院的人都到那個食堂打飯。習書記到食堂去吃飯,都要從我們辦公室旁邊的一條路經過。到了飯點,我經常能看到習書記從那裡過。他總是穿著一身綠色舊軍裝,有時候他去得很晚,經常是我們吃完飯回來了,他才去。食堂吃飯的人多時,他就不聲不響地在后邊排隊。
  當時的條件比較簡陋,食堂沒有大餐廳。我們打了飯,就在房前的小凳子和水泥板子上吃飯。習書記也經常在那個水泥板子上吃飯,而且和同志們有說有笑。我們對習書記的印象都非常好。大家都說,別看習書記這麼年輕,但言行舉止穩穩當當,工作兢兢業業,衣食住行艱苦朴素,不僅不像北京高干子弟,甚至都沒有一般城市青年那麼講究。
  縣委辦公室的同志和我們團委的同志都是好朋友,他們經常和我們講起跟習書記一起騎自行車下鄉的事。習書記每次下鄉調研,所到之處肯定是在鄉鎮吃食堂,吃家常便飯,嚴格要求自己。這些在我們這些人當中口口相傳,大家都知道,不是什麼秘密。
  習書記非常愛學習,讀書很多。我去他的辦公室送過幾次文件,他的辦公桌和床頭上都是書。他一個人住在辦公室,晚上基本上就是研究工作和讀書。習書記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虛心好學,善於從多方面汲取營養。他到正定后很快和縣裡各方面的優秀人才聯系,加強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其中習書記和作家賈大山的深厚友誼已成為廣為傳頌的佳話。這一點對我們影響也非常大。
  習書記思想解放又特別務實。他雖然很年輕,但抓工作很穩健很務實,推動工作很有力度,看准了的事情就義無反顧抓到底。1983年,習書記主持開展了整頓基層團組織工作。當時,他除了給我們講意義,還著重教給我們工作方法。我們聽了習書記的講話后,認識提高了,目標明確了,思路更加清楚了,最終取得了可喜成效。習書記在正定工作的幾年間,正定的變化非常大。在他嚴格要求下,干部作風有了很大改觀,全縣經濟增長很快,老百姓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再就是他對正定文化的發掘,對文化界人士的尊重,對文物古跡的保護,特別是大力發展旅游這個思路取得了成功。比如建設“榮國府”這件事,在當時正定縣老百姓當中產生的那種興奮、激動、自豪,是非正定人所不能體會的。這些變化,這些工作,最終給正定干部和群眾帶來了自豪和自信。我們青年干部都自覺以習書記為榜樣,立志為家鄉的發展而努力學習,扎實工作,無私奉獻。
  採訪組:習近平同志當年劃片“包村”包的是塔元庄,我們了解到您也做過塔元庄的“包村”干部,請講講您知道的情況。
  王勛濤:當時縣委領導都劃片“包村”,西柏棠鄉塔元庄村就是習書記“包”的村。因為我當時是鄉裡的干部,也和其他鄉干部“包”了這個村,常去塔元庄。我發現,塔元庄村干部和群眾對習書記的感情特別深——習書記啥時候上塔元庄來的,他在塔元庄查看了什麼地方,跟村裡男女老少聊了啥,在誰家吃的粗茶淡飯,為村裡辦了啥事——這些點點滴滴,直到今天,30多年過去了,他們都記憶猶新。
  2013年7月,習總書記在河北省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期間,又回到了塔元庄,看望父老鄉親們。長期以來,塔元庄村不但是正定縣,也是石家庄發展得比較好的一個村,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習總書記回到村裡,鄉親們都又高興又激動地叫他老書記,習總書記也十分高興。群眾的這種感情真的是發自肺腑的。
  習書記離開正定后,最初幾年經常在春節期間回來看望大家。習書記每次回到正定來,我們都奔走相告。老百姓和習書記特別親,他走了以后大家都很想他,這種感情的傳遞,我們每一個人都切身體會到了。后來,他工作更忙了,關注的事情越來越多了,回來自然也就少了,但他對正定人民的那種真情,包括我們對他的深厚感情,越來越濃了。
  當年習書記留給我的珍貴記憶是我畢生的精神財富,更是我為黨工作的強大動力。

(責編:馬昌、吳楠)
相關專題
· 《習近平在正定》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