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習近平在寧德》
分享

“習書記對發展軍隊事業有感情有思路有辦法”

——習近平在寧德(十)

2021年09月26日10:57    來源:學習時報

 

  採訪對象:趙文法,1938年5月生,山東安丘人。1987年1月任寧德軍分區政委,1990年12月任福州市委常委、軍分區政委,1993年退休。

  採訪組:田玉玨 薛偉江 李政

  採訪日期:2017年6月7日

  採訪地點:福州市芳沁園

  採訪組:趙政委您好!您和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在福州都共事過,請您談談你們共事的情況。

  趙文法:寧德地處福建東北部,依山面海,有1046公裡海岸線,300多個島嶼。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台灣海峽局勢持續緊張,福建自然成為“前線”,寧德的三都澳港口成為我國重要軍港。我老家是山東的,因為當兵守海防支援邊島來到寧德,一開始在寧德的一個守備師當政委,守備師撤編之后我就到了寧德軍分區,比習書記早到寧德一年半。后來他從寧德調任福州,半年以后我也到福州工作,任軍分區政委、市委常委。所以,我們在一起共事多年,對他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情況是有一定了解的。

  採訪組:習近平同志當時在寧德和福州工作時,對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出了哪些觀點和措施?

  趙文法:習書記在寧德任地委書記期間,兼任寧德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在他的領導和支持下,寧德地區民兵預備役和國防教育都取得了好的成績。在這方面,他有兩個優勢是別人沒有的。第一,他出身在革命家庭,父親習仲勛是我黨杰出的老一輩革命家、陝甘邊區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長期主持西北黨、政、軍全面工作。他從小耳濡目染,對軍隊有著特殊感情。第二,他曾在中央軍委辦公廳工作,在正定當縣委書記時又兼任縣武裝部第一政委、黨委第一書記,在寧德、福州當書記都兼軍分區、警備區黨委第一書記,后來當福建省省長期間兼任高炮預備役師第一政委,所以他對軍隊從小到大的建制和運轉都非常熟悉。

  我想從四個方面來講他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支持指導情況。第一,他怎樣關愛部隊﹔第二,他怎樣教育部隊﹔第三,他怎樣組織我們軍分區系統用實際工作去鍛煉民兵預備役﹔第四,他如何以身作則給部隊官兵作榜樣。

  採訪組:好的。請您先談談他關心部隊工作的情況。

  趙文法:1988年,習書記剛到寧德不久,針對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部分副食品價格放開后部隊生活受到一定影響的情況,先后主持召開地委、行署、部隊有關單位領導、地方科研單位以及各縣支前辦負責人參加的工作會議,專題研究制定軍隊企業優惠政策,幫助駐寧德部隊發展生產經營,提高部隊生活水平。

  他在福州工作時,市一級有五套班子,他說軍分區也是其中一套。他還給武裝部吃了“定心丸”。那時候,武裝部屬於地方編制,這就出現一個問題:由於它不屬於軍隊管轄,干部就不能在軍隊向上提拔,地方上一般又不需要他,武裝部的干部就感覺沒有出路。針對這個問題,習書記提出“三個一樣”的要求,就是:一樣使用,一樣培訓,一樣關心。實際上,他在寧德兩年時間就提拔使用了三個武裝部政委當副書記。

  他多次強調,抓好雙擁工作,關鍵在領導,他要求各級部門主要領導親自挂帥、重要問題親自研究部署、重要工作親自檢查指導、重要環節親自把關落實、難點問題親自協調解決。每年元旦、春節、“八一”等節點,他都帶領地、市有關部門領導慰問駐寧部隊全體官兵和傷病員,召開老紅軍、軍隊離退休干部、烈軍屬座談會,征求他們對安置工作及地方經濟建設的意見,及時將溫暖送到他們心坎上。后來他在福州當市委書記,每年春節也都會去看望部隊退下來的老領導、老紅軍,每次我都陪他。我記得福州軍分區有三個老紅軍,習書記每年去看望他們,他們都拉著他,聊起天來就不讓他走,本來計劃安排半個小時的時間,每次都要在那兒呆上一個多小時。

  習書記每一次到縣裡調研,隻要有駐軍,他都會到連隊去看看。有一次他到平潭縣視察,知道那裡有個海防守備團,安排的行程完成以后,他就叫我陪他專門到那個連隊去開座談會,看看有什麼事能幫助做。連隊的伙房他也去看,豬圈他也去看,就是想知道連隊官兵生活有沒有保障。每年春節,他的慰問都搞得比較全面,部隊的幾個大單位他都親自去,邊遠的小分隊也不會落掉,他沒有時間去,就叫我代表他去看望慰問,有什麼問題向他報告,他以后都會解決。

  在福州的時候,有一次,長樂縣武裝部政委轉業,我們這裡已經對繼任人選做了安排,但沒想到市委組織部也正准備安排一名海軍轉業干部到那裡當政委。開常委會的時候,我就給習書記提出這個事,我說我們這裡有了繼任人選,他很重視,馬上就說:“還是要尊重分區的意見。”

  採訪組:您自己有沒有這方面的親身經歷?

  趙文法:習書記對干部的關心愛護是非常細致的,這方面我確實有親身經歷。我調到福州的時候,習書記就特別關心我的家屬孩子問題。我第一天來報到,第二天習書記就專門為這個事開了一個常委會,叫我去參加。我在會上介紹自己情況,我說我這一輩子鑽山洞、守海島,到福州來“兩眼一摸黑”,什麼都不清楚。在座的人都笑了,可是習書記不笑,他說:“不要著急,慢慢來嘛。”開完會,他馬上交代市委秘書長,說:“盡快幫文法同志把家屬的事情安排好,這是咱們該做的,需要的話我可以打招呼。”

  其實,他不只是對我的家屬隨軍問題非常照顧,對整個軍隊這方面的問題都考慮得很周全。1990年,某師搬到福州市,家屬就業、孩子上學這些事都存在矛盾。習書記親自到這個師去解決問題,並提出這些問題要特事特辦、馬上就辦,特殊情況使用特殊辦法。習書記給他們解決了300個家屬進城和100個子女進城上學的名額,還幫助他們修通了2.5公裡的戰備公路,我曾在這個部隊紅四連(夜襲陽明堡戰斗英雄連)任第19任指導員,深知部隊指戰員此時的感受。

  採訪組:請您談談習近平同志當時是如何教育引導部隊官兵的。

  趙文法:抓民兵教育,習書記提出兩個原則,一是要扎實,二是要有效果。根據他提的這個要求,我們跟寧德宣傳部一起合作,在每個縣都搞了“四個一”工程:編寫一本鄉土教材,把當地革命戰爭時期包括現在的故事編一本歷史教材﹔制作一部適合群眾看的錄像﹔進行一次民兵典型人物介紹﹔搞一次國防教育演講比賽。這些舉措比較適合群眾的特點,特別是國防教育演講比賽,當時全區9個縣先后開展演講比賽52場,400多人參加,聽眾達到46000多人,可以說,很好地宣揚了寧德全區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情誼深的優良傳統,增強了廣大干部群眾和駐軍指戰員的雙擁意識。

  採訪組:請您再講講習近平同志當時對鍛煉民兵預備役隊伍採取的舉措。

  趙文法:習書記對鍛煉民兵預備役隊伍有獨到的見解和舉措。他提出,分區系統要用實際工作去鍛煉民兵預備役隊伍,具體在經濟建設、社會治安、搶險救災幾方面,閩東脫貧致富是重要任務,來一個推動經濟發展的“軍民大合唱”。他強調,要充分發揮閩東地區民兵六個方面的作用:在大念“山海經”中的帶頭作用,在發展鄉鎮企業中的骨干作用,在發展外向型經濟中的促進作用,在普及科技傳遞信息中的示范作用,在脫貧致富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在維護社會治安中的助手作用。習書記對我們說過:“民兵一定要圍繞著經濟工作去建設、去教育、去發展。要想有前途,一定要靠自己好好地干,要干出成績來。前途不是要出來的,是干出來的。”我們根據他這個思想提出一個口號:“要想有地位,首先有作為。”當時對於寧德扶貧工作,部隊上並沒有給我們下達任務,但是在習書記指示下,我們開始組織民兵參加扶貧。分區、武裝部在鄉鎮都有自己的扶貧點,民兵都有自己的脫貧項目,組織群眾、帶頭脫貧。當時福安縣大林村,是個少數民族村,窮到什麼程度?人均年收入隻有74塊錢,村兩委沒有辦公場所,也沒有學校,孩子們讀書就在老百姓的房子裡。教書的老師還是個18歲的女孩,她住的房子底下養牛、上面晒地瓜米,連個房門都沒有,就用個竹帘擋一擋。我向習書記報告了這個村的情況,他當即批了6萬塊錢。我們用這個錢在村裡修了一條路,蓋了學校和村委辦公場所,安裝了一個電視機、一部電話。學校裡沒有桌凳椅,我就到我原先工作的守備役師裡借了一些。3年以后,那個村的人均年收入才達到570塊錢。

  我記得當時村委會主任兩口子都有肺結核,5個孩子3個也被傳染了。吃的東西隻有蓋菜,都是菜干了放到缸裡腌著,平時一點一點拿出來煮著吃。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就跟鄉長說,請他趕緊想辦法弄兩百斤大米來。我們分區軍醫給他們一家人去看病,還為村裡專門培訓了一個衛生員。1989年,我們還因此被評為國防部民兵預備役工作先進單位,總政和省委都轉發了文件。

  前年我又到那個村子裡去看了一下,老百姓在我們修的路口豎了一個碑,叫愛民路,我看了很感慨。習書記用軍民聯手扶貧的辦法,既教育了部隊,又鍛煉了民兵預備役的干部和戰士,還推動了寧德地區的發展。

  採訪組:后來習近平同志到福州工作期間,對民兵預備役建設有哪些思路和舉措?

  趙文法:福州市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敵特活動很猖獗。習書記提出:“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敵特的策反演變活動。民兵既是被拉攏的主要對象,但也應該是反分裂的骨干。”他在書記會上提出,民兵和我們分區的武裝干部一定要做到五個“過硬”:一是政治素質過硬﹔二是軍事技術過硬﹔三是管理指揮能力過硬﹔四是遵紀守法過硬﹔五是身體健康過硬。在福州有這樣一個事例。1991年前后,福州偷渡比較厲害,長樂、福清、平潭等地跑到美國、日本等地去打工的人很多,已經影響到我國的國際聲譽。習書記就說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閩海行動”,讓我們分區全力以赴參加這次行動。當時除了留下來值班的,我們把所有的官兵都放到這幾個地方開展行動,包括司令員在內的干部都去了,整整搞了一個月,集中抓教育,抓政策宣傳,很快剎住了偷渡風,這次活動實際上對我們部隊也是很好的鍛煉和教育。1992年7月,福州發生特大洪水,閩侯縣是重災區,洪水把電線杆上的電線都淹進去了。習書記連夜召開常委會布置搶險救災工作,他還親自到閩侯縣指導搶險,命令我到閩侯縣組織民兵搶險救災。我與武裝部的同志一塊把沿江的基干民兵都組織到了第一線,與廣大群眾、支援抗洪的部隊一塊,確保沒有死一個人,把損失減少到最小。兩天后,我給習書記寫了個報告,習書記批轉到各縣,起到了救災、防疫、恢復生產的指導作用。

  總而言之,習書記對軍隊事業有感情、有思路、有辦法。1991年,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會議在福州召開,他當時飽含深情地作了一首《軍民情·七律》:

  “挽住雲河洗天青,閩山閩水物華新。小梅正吐黃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馭南風冬亦暖,我臨東海情同深。難得舉城作一慶,愛我人民愛我軍。”

  採訪組:那麼,習近平同志當時是怎樣以身作則為部隊官兵作榜樣的呢?

  趙文法:在我看來,習書記以身作則為官兵作榜樣,主要表現在他有三種力量。

  一是信念的力量。在寧德也好,在福州也好,他在經濟建設、社會文化建設等方面都展現了著眼長遠、謀劃全局的戰略思維,尤其是在扶貧攻堅方面提出了許多既有新意又切合實際的舉措,這都源於他對黨的事業的忠誠信仰,源於他對人民的深厚情誼。

  二是學習的力量。習書記喜歡看書,也喜歡思考,經常看到他用典型事例深入淺出地和我們講道理。有一次他給我們講,有兩個人到非洲去推銷鞋子,到一個小國家,這個國家的人不穿鞋子,全是光腳的。其中一個人看到這個情況,就說這個地方一點兒市場都沒有,他認為當地人都不穿鞋子。另一個人卻說這個地方市場很大,因為他認為不穿鞋子並不等於不需要鞋子,而是他們不會穿。我可以教他們穿鞋子,那我帶的鞋子就有銷路了。他就用這個例子來教育我們,要善於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把事物中隱藏的積極因素挖掘出來。

  三是廉政的力量。習書記在寧德、福州做了大量工作,廉政問題做得尤其好。他經常講:打鐵還得自身硬。他自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而且做得非常嚴格。

  在寧德的時候,我們每年都開一次縣委書記工作會議,一般都會給參會代表買點紀念品,那個時候都是這樣做的。1989年那次縣委書記會,我們決定買三用機,可以聽廣播、錄音,還可以放錄音。買回來以后,我就給他拿一個,他既是地委領導,又是軍分區黨委第一書記,拿一個是應當的。可是他不要。他說:“你要支持我的工作,在福建干干淨淨地干事業。”我當時很感動。后來他調到福州,走之前的那天晚上我又拿著三用機去送給他,我想著反正他都要走了,應該會收下的。可他還是不要。

  在福州的時候,有些單位過年會送些東西,我們分區是給1000塊錢福利費,我們給他,他不要,給他送過去,他又退回來。別的一些單位送給他,他不僅不要,還會批評他們。

  他在福州一般不安排加班,因為他說過,要關心保護干部,不要讓干部“累吐血”。除非中央和省委有指示,事情不能過夜,或者有緊急事情,才會安排加班。加班的時候,我們如果工作到11點,就會搞一碗面條,弄兩個雞蛋,吃完了再干。他喜歡吃辣椒,伙房給炒了個辣椒,但他不吃。他說別人都沒有辣椒,我也不吃。我覺得他對自己要求太嚴格了,就跟他開玩笑,我說:“鄧小平同志還說過,我們下連隊可以加一個炒雞蛋,你加班加個辣椒算什麼?我陪你也吃辣椒,不是你一個人‘搞特殊’。”他這才吃了。

  他對我們這些干部要求也非常嚴格。我舉兩個例子。第一個,就是某港商投資項目開業時,福州的常委都去參加了。開業紀念品是K金做的印,大概價值一千多塊錢吧。活動結束后,習書記馬上召開常委會,說:“今天人家送的東西,常委通通上交。”我就把那個紀念品交給政治部秘書了。第二個,就是1992年東街口百貨商店上市。那個時候,東街口是福州最繁華的地方,像北京的王府井一樣,這個商店是福州第一個上市的公司,上市前要發原始股。習書記為這個事也開了一個常委會,明確提出“常委都不能去買這個股票”。

  我想,習書記之所以能夠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認可和擁護,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行得正、坐得端,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採訪組:您和習近平同志的個人關系也很好,請您講講和他交往的一些事情。

  趙文法:在寧德的時候,他住在地委宿舍,我住軍分區宿舍,之間隔著一道小門,我們每天早晨、晚上都在一起散步,他來軍分區的院子找我,我們一邊走一邊聊,相處就像一家人一樣。

  習書記個子比較高,福州的被子他腳都蓋不過來,彭麗媛就從家裡頭給他做了床被子,准備帶到福州來。可她中途還要去沈陽演出,就帶著被子先飛到沈陽,再來福州。在機場候機的時候,有人認出她來了。一個人說,那個是彭麗媛。另一個說,那不可能是彭麗媛,彭麗媛怎麼可能自己扛被子。

  1996年他要調到省裡工作了,好多人請他吃飯,他都沒去。有一天他到分區來吃飯,我跟市委秘書長說,習書記就要走了,將來我們可能沒機會見到他了,能不能請他來我家吃頓餃子。我是山東人嘛,習慣吃餃子。習書記一聽,馬上就答應了。那天他和彭麗媛都去了,還拿了兩瓶酒。我家裡有一瓶洋酒,是我最好的酒,拿出來准備給他喝。可他不喝,說:“你拿你們家鄉酒給我喝。”我是濰坊安丘縣人,我們那裡生產一種酒叫“景陽春”。我把那個酒拿來給他喝,他很痛快地就喝了。包餃子的時候,我們按老家的習慣把餃子放在串盤上,因為面食比較軟,底部就硌出了一楞一楞的印兒。煮出來吃的時候,彭麗媛說:“哎呀,這個餃子就跟在家裡吃的一樣。”她也是山東人,覺得很親切。吃完飯,習書記和彭麗媛還主動提出和我全家合了影。

  採訪組:您認為習近平同志身上最鮮明的品質是什麼?

  趙文法:從我和他共事的經歷看,習書記身上最大的特點就是相信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群眾路線是他一直堅持和踐行的首要原則,我不止一次從他的講話和行動中體會到他對群眾的這種拳拳之心。在寧德的時候,他經常和我聊天,有一次他對我說:“我得益於在陝北插隊的那七年經歷,使我懂得了群眾。”他還給我講了個故事,我聽了以后覺得很不可思議。他說,陝北那個地方很冷,秋天的時候蒼蠅都跑到屋子裡去,小孩在炕上睡覺,臉都看不見,因為上面全是蒼蠅﹔吃飯的那個碗,也看不清裡面裝著什麼,因為也都是蒼蠅趴在上面。我說,都這樣了你還敢吃飯嗎?他說:“怎麼不敢吃飯,老百姓都是這樣子,我和他們一起吃。”

  他從不講大話、不講空話,就是把老百姓的福祉放在心頭,扎扎實實地帶著干部一塊兒干。他現在強調黨員領導干部“三嚴三實”,其實在那個時候就身體力行地在做。他倡導干部要下基層挂鉤,固定聯系點搞調研。他建立“四下基層”制度,把群眾上訪變成領導下訪,實打實地給群眾解決困難。他還積極從基層挖掘先進典型,請他們到機關、到部隊作報告,介紹先進經驗,“寧德農民給干部上堂課”,解開了當時我們專武干部感到沒有出路的思想包袱,當時被普遍傳頌。

  現在,我已經退休賦閑20余年了,作為一名普通退休干部,我能夠明顯感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大大提高了,社會環境和社會風氣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習總書記在短短4年時間裡,創造了4個第一:一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以卓越的領導能力、舉世矚目的執政成績,在我們這個大黨裡贏得衷心擁護和愛戴,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二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在治理腐敗問題上取得壓倒性的成績,老百姓滿意率很高。三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贏得了世界公認,使中國成為世界矚目的中心。四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形成了自己的執政思想、執政理念、執政理論,是一個非常成熟完備的體系。作為曾經與他一起共事過的下屬及老朋友,我們衷心為他高興,為他驕傲。

(責編:馬昌、吳楠)
相關專題
· 《習近平在寧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