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習近平在上海》
分享

“習書記注重發揮上海在長三角協同發展中的龍頭作用”

——習近平在上海(十二)

2021年09月17日08:02    來源:學習時報

採訪對象:林湘,1961年7月生,湖南雙牌縣人。2005年1月,任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黨委書記、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主任。2014年12月,任上海城投集團黨委書記。2017年6月,任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採 訪 組:田玉玨 路 也

採訪日期:2018年1月5日

採訪地點:上海市人大林湘辦公室

 

採訪組:林湘同志您好!習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間,您是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黨委書記、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主任。請您首先介紹一下您所在部門的情況。

林湘:你們都了解,習書記在上海工作隻有短短7個月零4天。雖然時間短,但他對上海開展跨省市合作交流工作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黨委和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其實是“兩塊牌子一個班子”合署辦公。這個機構由上海市政府協作辦、市政府接待辦、機關黨工委滬辦工作部等機構合並而成。2003年,上海進行機構改革,市委為了更好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設立了綜合、經濟、金融、國資、建交、社會、教科、合作交流八個大口黨委,這些大口黨委作為市委派出機構,直接對市委負責,執行市委的決定,以確保市委重大決策在歸口系統的貫徹落實。習書記來上海工作時,我正好擔任市合作交流工作黨委書記和合作交流辦公室主任。

合作交流工作黨委(合作交流辦)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職能:一是推進區域合作。當時中央要求上海要“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所以推進長三角的經濟協作是市委高度重視的一項重要工作,工作職能就放在我們這裡,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辦公室也設在我們這裡。二是與其他省市之間的合作交流。各個省(除了海南以外)都在上海設有辦事機構,根據黨組織關系屬地化管理的要求,這些辦事機構黨的工作也由市委授權上海合作交流工作黨委(合作交流辦)來承接。同時,上海駐其他省的機構也是由我們代表市委市政府進行管理。三是對口支援,負責對西藏、新疆、雲南、青海、貴州以及三峽庫區的對口支援工作。四是政府接待工作。

應該說,我們合作交流工作黨委(合作交流辦)這幾方面主要工作,都是習書記到上海工作以后高度關注的。也正是得益於習書記的關注重視,中央“三個服務”的要求才能夠扎扎實實地落實到位,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才有了今天的良好局面。

採訪組:請您介紹一下習近平同志當時對推動長三角地區協同發展有什麼認識和考慮。

林湘:2007年,長三角的面積約佔全國的1%,人口約佔6%,但就在這麼小的一片土地上,那時候就已經集中了近半數的中國經濟百強縣,聚集了100多個工業年產值超過百億元的產業園區,4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長三角落戶,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GDP的18.9%。同時,長三角作為長江流域的入海口,佔據著交通運輸成本低、沿長江流域輻射面大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優勢,是長江流域當之無愧的“龍頭”。通過長三角這個“龍頭”,不僅能夠帶動長江流域這個“龍身”的經濟發展,更能把這種影響通過南京、武漢、重慶等長江沿岸城市向內地縱深輻射,從而帶動全國的經濟發展。也正是基於長三角的獨特地位和這種獨一無二的輻射帶動作用,中央長期以來都高度重視長三角地區的協同發展。

要協同發展,就需要有單位牽頭。習書記到上海工作之前,中央並沒有明確長三角協作的牽頭單位,也沒有整體的發展規劃,協同發展的指導思想也不夠清晰。這樣一來,各個地區各有各的思路和想法,各自為戰的現象比較明顯。面對這種情況,2007年5月15日,國務院在上海召開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相關省市和中央有關部門的領導參加,就長三角區域規劃工作開展討論,習書記也出席會議。當時的長三角還只是個城市群的概念,沒有擴大到區域的概念,會上就有同志提出,希望把長三角的概念擴大到區域。但也有不同聲音,認為長三角的區域概念與世界上對應的城市群概念不一樣,不同區域之間發展水平、合作理念都有差別,擔心不能有效開展協作。在這種情況下,習書記作為上海市委書記,態度就顯得十分重要。那時候,上海一個市的生產總值佔整個長三角的1/4,落戶長三角的4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中,有超過一半都在上海設立總部,上海的話語權舉足輕重。習書記在會上說,大的區域合作有大的好處,可以上海為中心,其他城市設立一些分中心,各個中心之間分工協作,然后再通過這些中心、分中心,將影響力擴散出去。他還從政治大局出發,明確表態上海要全力支持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

我當時就感到,習書記這一番話,已經不僅僅是站在一個地方領導的角度來作表態,而且是非常具有大政治家的氣度。作為上海市委書記,他並不是隻站在上海這一地作利益考量,而是站在有利於長三角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角度統籌考慮,眼界開闊、站位很高,我打心眼裡佩服。

開完這次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之后不久,上海市就召開了第九次黨代會。會上,習書記給上海城市精神加上了“開明睿智、大氣謙和”這8個字,與他在座談會上的發言表達的含義完全一致。現在回過頭來看,習書記在座談會上的一番講話並非隨感而發,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覺得,習書記在浙江主政期間,就已經開始考慮長三角區域間協同發展的問題了。這一番講話和“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一道,體現了他寬廣的政治視野和胸懷,勇於擔當、敢於作為的政治品格。許多其他省市的參會代表當時都高度認同習書記的這番講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各方在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上達成了共識。大家共同圍繞中央的規劃將協同發展不斷有序向前推進,將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提出的“共贏、多贏”口號真正落到實處。同時,上海市在習書記帶領下,積極主動承擔起“龍頭”的引領作用,使長三角區域更加緊密地凝聚在一起。從這次會議以后,長三角的概念逐步擴展、深化,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長三角經濟圈。

採訪組:那麼,習近平同志是如何推動上海合作交流和長三角區域合作工作的呢?

林湘:我講幾件具體的事情吧。習書記剛到上海不久就提出,應該召開一次對口支援與合作交流大會,並強調不能為了開會而開會,要在前期做好充分調研。他親身示范,於2007年6月21日親自參加各地駐滬辦事處主任座談會。這個座談會其實我們年年都辦,但之前一般就是在召開兩會前聽聽大家的意見,或者在春節前禮節性地看望一下大家,市委書記一般不出席。那一次,習書記不僅親自參加座談會,還和大家進行了充分的溝通交流,聽取各地駐滬辦事處主任的意見。座談會剛開始,大家還有些緊張,習書記打趣說道:“你們可是駐上海的‘大使’啊。”一句簡單的玩笑話,把大家全都逗樂了,也一下子拉近了與大家的距離。在隨后的座談中,習書記從政治大局出發,就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氣象環境等各個方面的問題與大家進行交流討論。最后,他還拜托各位辦事處主任把相關情況轉達給各自地區,真誠希望能進一步加強與各個地區的合作交流。那天的座談活動從下午一直持續到晚上,各省區市駐滬辦主任踴躍發言,習書記從頭到尾全程參加,還認真做了記錄。

會后,很多參會同志都很激動,總結起來有“三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習書記這麼重視合作交流工作﹔二是沒想到他站位這麼高、看得這麼遠﹔三是沒想到這麼大的領導還這麼親切隨和。這次座談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個省市地區的反響強烈。自此以后,上海市委書記親自參加各省市駐滬辦事處座談會成為慣例,一直延續至今。

在廣泛調研基礎上,2007年7月13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開合作交流對口支援工作會議。從四套班子的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到各委辦局、區縣的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全部參加,會上習書記講了話。市委市政府還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國內合作交流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見》。這個《意見》共5個部分26條,其中特別強調發揮上海的輻射帶動作用,既要注重“引進來”、又要“走出去”﹔既注重連續性又突出創新性,在原先合作交流工作做法基礎上,突出了服務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要求﹔既有前瞻性、又具有可操作性,是思想、原則與具體措施的有機結合,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可以說,這份《意見》是在習書記的直接指導和關心下形成的,直到現在依然在上海對外合作交流工作中發揮著重要指導作用。

採訪組:我們了解到,習近平同志當時還帶隊到浙江和江蘇兩省考察。請給我們介紹一下這件事情。

林湘:習書記對浙江和江蘇的考察是在合作交流大會之后不久進行的。我認為,這就是習書記推動長三角合作交流的實質行動。

習書記對工作的要求可不是開一個會、出台一個文件就完了的,他要求每項工作都要有部署、有督促、有落實。那次合作交流大會結束一周多,7月22日至26日,習書記就組織了一個由四大班子主要領導、黨政分管領導、相關委辦局主要領導和各區縣一把手組成的50余人的考察團,前往浙江和江蘇的主要城市考察學習,主題就是如何按照中央要求做好“三個服務”相關工作。對考察路線,習書記親自謀劃確定、精心安排,為的是讓上海黨政干部有更深刻的親身感受。

在習書記帶領下,我們第一站先到嘉興瞻仰南湖紅船,然后沿著杭州—寧波—義烏—南京—無錫—蘇州—昆山這條線走下來。每到一個地方,就與當地負責同志進行座談交流,然后馬不停蹄參觀考察當地的知名企業和特色產業。

在這次考察中,習書記很關注選點工作,希望通過一次考察,到周邊地區看看那些在發展過程中有創新、有探索、有特色的點。他特別提議帶大家去義烏看看,他說義烏通過不斷創新,推出了一些好的政策,一步步把五湖四海的客商吸引過來,打造成在國際上享有一定聲譽的國際小商品平台,是“無中生有”的典型。我們看了也的確非常有收獲有啟發。

五天的考察結束后,考察團一行回到位於康平路的上海市委大院,習書記要我們“趁熱打鐵”,直接召集大家進會議室開座談會,與大家交流考察過程中的思考和體會,並對今后上海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除了向兄弟省份學習、加強合作交流外,習書記還很重視扶貧和對口支援工作。上海的對口支援任務其實是比較重的,西藏、新疆、雲南、湖北、重慶、青海等都有我們的扶貧對口支援地區,每年投入幾十億的經費,佔財政收入的比例接近1%。習書記在上海任職時間不長,沒來得及到對口支援地區走一走,算是一大遺憾。但我看得出,他心中一直牽挂著這些地區的群眾。他在上海接待的第一個來訪團就是西藏自治區代表團,在與時任西藏自治區政府主席向巴平措的交談中,習書記充滿感情地談到自己在福建工作時去對口支援的林芝地區考察時的場景,他還表示,上海一定會按照中央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對口支援相關工作。

現在回過頭看,習書記從參加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在會上表態支持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到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充實到上海城市精神中﹔從親自參加駐滬辦事處主任的座談會,到召開合作交流大會,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國內合作交流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見》﹔從帶領“豪華陣容”的考察團前往長三角地區考察,到全力支持對口支援工作,處處都體現了他對中央“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要求的堅決落實,貫穿著習書記對上海“排頭兵、先行者”的一貫要求,也充分展現了他寬廣的全局視野和心系全國的大局觀念。

採訪組:在您看來,習近平同志在推動上海發展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和阻力,他是如何解決的?

林湘:困難和阻力當然是有的,最大的困難就是干部的士氣問題。當時,社保資金案對干部震動很大,整個上海干部的精氣神都受到一定影響,一時還沒有緩過勁兒。如何把班子配好、提升干部士氣,是擺在習書記面前的一道考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習書記通過召開上海市第九次黨代會,明確奮斗目標,選好配好班子﹔通過定期聽取大口黨委和區縣委匯報工作,提出要求和任務,把干部隊伍建設和黨建工作抓了起來﹔以“兩新”組織和社區黨建為抓手,把基層組織建設抓了起來,保持了基層的穩定。實踐証明,習書記這一套“組合拳”下來,上海不僅經受住了考驗,更像浴火重生的鳳凰一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採訪組:在您與習近平同志工作接觸中,他的哪些工作風格和行事方法給您留下深刻印象?

林湘:正如我前面多次提到的,習書記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知識淵博、站位很高。我所在的崗位是對外窗口單位,因為工作的原因,能夠接觸到不少領導同志。但與習書記一接觸,就給人留下不一樣的感覺。無論是開會還是在考察、調研、接待過程中,他時常會結合實際情況作一些即興講話、插話,讓人覺得既有親切感、又有說服力。他的講話總是條理清晰,很周全,政治性、指導性很強,你總能從他的講話中領略到事物的全貌,獲得一些從沒有過的啟發。同時,習書記的文學功底非常深厚,他講的話都非常鮮活,對名句、古文的引用更是脫口而出。可以說,他的言談舉止之中,處處都體現著領袖風范。

習書記待人非常謙和,也很重情重義,特別是對老區同志和基層干部更是如此。我們開展合作交流,經常會有一些來自井岡山、延安老區的同志來拜訪,有些還是一般的基層干部,習書記隻要有時間,都會接見他們,離開時也都要送他們到車門口,同他們一一告別后才回去。有時候他因為公務繁忙,實在抽不開身,就讓辦公廳負責同志和有關同志陪同接待。

一轉眼,習書記離開上海已經十多年了。他在不長的任職時間裡,給上海帶來了新的氣象、新的面貌。黨的十七大召開的時候,習書記是上海團的代表,我也是。會議期間,他與我們一起開會,一起討論,那麼親切、那麼和諧、那麼自然。黨的十七大閉幕前,他同我們每個人合影,離開時特地轉過身,同上海代表告別。那個情景,在我心目中,至今依然清晰深刻。

(責編:吳楠、梁秋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