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閆伊喬
2021年09月11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
今年4月,湖南科技大學主持研發的“海牛Ⅱ號”——海底大孔深保壓取芯鑽機系統在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鑽231米,一舉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鑽機鑽探深度,使得我國在該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我國深海鑽機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一個人——“海牛”項目組首席科學家、我國第一台深海鑽機發明人、湖南科技大學教授萬步炎(見圖,金永平攝)。
“落后於人的地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萬步炎介紹,海底低溫高壓、地形復雜、海水導電性和腐蝕性強,要想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獲取深海礦產資源樣本,海底鑽機成為近年來海洋地質勘探所必備的裝備。
原本從事陸地礦產勘探的萬步炎教授,笑稱自己是“半路下海”。1999年,萬步炎第一次登上遠洋科考船時,發現船上幾乎所有裝備,小到樣品管,大到取樣器、地質絞車,都是“洋品牌”。“落后於人的地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他下定決心一定要研制出我國自己的深海鑽探設備。
萬步炎帶著湖南人身上那股“吃得苦,霸得蠻”的精神,用4年的時間自學了海洋環境、機械設計、電子控制、計算機軟件等知識。2003年8月,萬步炎與團隊研制的第一台深海淺地層岩芯取樣鑽機誕生,在海底下鑽0.7米並成功取樣,開啟了我國深海勘探的新篇章。十幾年裡,團隊研制的鑽機越鑽越深。
每次考察,他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技術研發上,實在累了,便在甲板上找個礦泉水瓶當枕頭休息。“科考船一天的運營費用很高,時間金錢都等不起啊!”多年來,他帶領團隊潛心鑽研,像海底鑽機的鑽頭一樣,鑽透一切困難。
“失敗與成功隻有一步之遙,就看能不能堅持住”
今年4月7日,“海牛Ⅱ號”在南海2066米深海底成功下鑽231米,創造了世界深海海底鑽機鑽探深度新紀錄,標志著中國在海底鑽機技術領域成為領跑者。
然而,就在海試成功的前兩天,萬步炎團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用於科考船和海底之間下放和回收“海牛Ⅱ號”的臍帶纜絞車,出發前突然系統崩潰,導致“海牛Ⅱ號”無法回收到水面科考船甲板。衛星雲圖顯示,兩天后台風就會經過試驗海域,留給萬步炎團隊的時間隻有48個小時,如果不能及時將設備收回,就不得不砍斷臍帶纜,將“海牛Ⅱ號”丟棄在汪洋大海。
萬步炎和團隊反復討論,最后決定利用現場設備、備件臨時搭建一個液壓系統,將原絞車損壞的部分替換掉。經過近40個小時的奮戰,最終在台風來臨前兩個小時,將設備安全收回。
“做科研,失敗與成功隻有一步之遙,就看能不能堅持住,敢不敢冒險。”萬步炎說。
“我想挑戰深海鑽探極限”
“萬老師不僅是我的老師,也是戰友、伙伴。”金永平博士是萬步炎來到湖南科技大學后的第一個學生。“他總是手把手地教我們設計、編程、安裝、測量……”金永平說。
對於萬步炎來說,研究“海牛”和培養學生一直是並行的。“海洋就是我和學生的教室。”萬步炎說。
“每次出海,萬老師都會給我們開講座。”在金永平的話語中,記者看到了萬步炎的另一面:知曉天文地理知識,熱愛運動,會拉小提琴……
團隊裡,不論學歷高低、能力大小,大家都是平等的。隻有高中文憑的技工王案生1993年起就跟萬步炎一起工作,湖南科技大學邀請團隊留校時,王案生的學歷並不符合規定,萬步炎一次次爭取,最終學校破格將王案生錄用。
成員們家裡遇到困難,萬步炎擠出時間也要關心問候,但對於自己家人,他卻常常無法及時關心。每次出海,兒子就將父親發回郵件顯示的地理位置用五角星進行標注,這成了父子倆一種特殊的情感交流。
在已經取得的成績面前,萬步炎顯得很平靜。對他來說,深不可測的海底還在等他探索。“目前,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台鑽機可以在水深超過8000米的地方進行工作,我想挑戰深海鑽探極限。”萬步炎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11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