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藝術再現北方小城的歷史風貌

吳建潮

2021年09月05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張敢、周仲賢、姚孟軍創作的中國畫《正定勝跡圖》局部。

  “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為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正定勝跡圖》長卷以藝術的形式再現了古城記憶,為留住城市文化底蘊提供了視覺樣本。

  《正定勝跡圖》由張敢、周仲賢、姚孟軍三位畫家,歷時四年精心繪制而成。作品藝術化地再現了古城正定的名勝古跡,以及繁華的歷史景象和地域風情。畫卷場面宏大,繪制精細,建筑壯觀,畫面中近2000個人物栩栩如生。

  畫卷從南城門外美麗的滹沱河展開敘述。渡口處碧波蕩漾,船隻來來往往,忙碌的人們正在船艙邊裝卸貨物,展現出古代正定貿易的繁榮。不遠處,農戶種桑養蠶的場景描繪,折射出古代正定桑蠶養殖技藝和絲紡織技術的發達,也體現了古代河流作為交通命脈對當地經濟發展和區域交流的促進作用。

  畫面向前延伸,便是瓮城以及長樂門。瓮城內,士兵正在布陣演練﹔城牆上,旗幟飄揚,人們漫步城頭登高望遠。從長樂門向裡望去,便是造型獨特的廣惠寺華塔。華塔上半部四周裝飾著巨大壁塑,漢白玉高浮雕的吉祥動物形象,參差錯落。穿過華塔旁繁華的街道,高大庄嚴的陽和樓映入眼帘。陽和樓所在的南大街,是正定古城中軸線。在這裡,可以看到有人在說唱演出,有人在觀看喝彩,還有轎子、馬車正穿越洞門。作者對每一個局部、每一處細節的描繪,形象生動又層次分明,烘托出生氣勃勃的氣象。

  再向前推移便到了城池的中心。在這裡,作者以散點透視,將開元寺、文廟、蕉林書屋、隆興寺等綜合呈現在畫面中。其中,開元寺的古塔與西安大雁塔造型相似,當地群眾稱此塔為磚塔。作者也特意用灰色單線排列的方式,刻畫出古塔純磚材質的建筑特色。磚塔四周,店鋪林立,過往行人熙熙攘攘。不遠處的天寧寺凌霄塔,塔身多系木結構,作者則用另一種技法和色彩刻畫,突顯其俊秀華美。隆興寺龐大的建筑群,始建於隋代,完善於宋代,是研究宋代建筑的重要遺存。就在這個寺院中,有被魯迅先生譽為“東方美神”的造型獨特優美的懸塑觀音像,還有在魏晉南北朝至唐代書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地位的隋代重要碑刻——龍藏寺碑。

  在琳琅滿目的建筑群中,細細觀賞,還會發現有一處不太顯眼的蕉林書屋,這是清代書畫收藏家、鑒賞家梁清標的讀書之所,所藏古書字畫曾多達數十萬卷。《洛神賦》《游春圖》《步輦圖》《簪花仕女圖》等古代書畫珍品,都曾是蕉林舊藏,現收藏在各大博物館。

  為了畫好這幅長卷,畫家翻閱了大量資料,做了大量考証。正定被譽為“中國古建筑博物館”。作者不僅把現存古跡呈現出來,更把現在已經消失的建筑以及當時的生活景象,通過資料記載還原了出來。因此,在畫卷宏大的圖景中,我們不僅能一覽正定古代時期氣勢恢宏的建筑群,還可以細細品味歲月長河裡的社會變遷,從視覺傳達中感受歷史的厚重與中華文明的魅力。因此,這件作品的意義已經遠超繪畫藝術本身,其展現的是文字所無法詮釋的歷史圖景與文脈傳承,是作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心靈傾訴。

  (作者為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05日 08 版)
(責編:劉圓圓、陳羽)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