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瞭望丨人類文明新形態引領未來

鄭長忠

2021年08月14日11:48    來源:《瞭望》

◇中華文明的發展,既能體現人類文明發展的一般規律,又具有自身文明發展的特殊邏輯

◇雖然現代文明在歷史上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最早開啟的,但建立現代文明卻不一定都要按照資本主義方式來完成,並且現代文明也並非只是停留在資本主義階段

◇中華民族在構建現代文明過程中,遵循了中華文明歷史邏輯、現代化發展邏輯和共產主義運動邏輯,做到了不忘本來、吸收外來和面向未來的有機結合

◇人類文明從古典向現代轉型,或是以社會或是以國家作為支撐力量,中華文明的轉型創造了以政黨力量作為支撐的方式。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僅明確了中國現代文明發展的方向,更提供了文明轉型的支撐,保証了文明轉型的成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體現出的以資本為中心的弊病,使我們看到,“以人民為中心”應該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特征

◇從文明發展的趨勢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將同頻共振,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產生深遠影響,進而引領人類文明形態的發展方向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從民族復興和文明發展兩個維度,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定位與貢獻。

講話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觀點,既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成就給予充分肯定,又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類文明發展聯系起來。這是一個重要判斷,不僅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將對人類文明走向產生深刻影響。

探索跨越“卡夫丁峽谷”

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出現標志著文明誕生。這裡的“文明”,是指整體的文明形態,而不是具體的文明要素。

在國家的組織和推動之下,人類圍繞著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領域不斷推動文明內容發展,使人類文明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等方面不斷分化、深化和發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文明不僅在內容上不斷發展,而且在形態上不斷迭代,從而推動著人類文明從古代向現代,乃至向更高階段發展。在不斷推動文明進階的過程中,人類自身得到發展,社會獲得進步。

雖然,人類文明發展具有一般規律,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具體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文明發展的具體路徑和具體形態有著各自特點。通過對發展規律的研究,馬克思、恩格斯發現人類文明在從古代向現代乃至更高階段發展過程中,將經過資本主義社會,而后邁向共產主義社會,並在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躍升過程中需要經歷社會主義這樣一個過渡階段。

不過在研究過程中,馬克思認為,人類也存在著越過資本主義社會這一“卡夫丁峽谷”,直接通過社會主義進入共產主義的可能。

馬克思主義的這一觀點告訴我們,雖然現代文明在歷史上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最早開啟的,但建立現代文明卻不一定都要按照資本主義方式來完成,並且現代文明也並非只是停留在資本主義階段。

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列寧創造性提出了在帝國主義鏈條最薄弱之處建立社會主義國家,並以社會主義方式來建設現代文明的設想,並將之付諸實踐。

在馬列主義指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探索,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通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成就。不僅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走上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而且還在推動中華文明從古典向現代轉型過程中,遵循中華文明歷史邏輯、現代化發展邏輯和共產主義運動邏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按照社會主義方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人民為中心,以先進生產力為基礎,充分吸收人類現代文明成果,統籌發揮國家、社會、市場作用,協調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發展,形成了面向未來的人類現代文明的中國形態,推進了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共同進步,推動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引領著人類文明新發展。

以社會主義方式推進現代文明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有著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為人類最早進入文明階段並且唯一沒有中斷過自身文明發展的文明體,中華文明的發展,既能體現人類文明發展的一般規律,又具有自身文明發展的特殊邏輯。

在古代和古典階段,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文明成就。但隨著鴉片戰爭爆發,起源於西方的現代文明對中國產生沖擊,中華古典文明虛弱無力,中華民族也由此走向衰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推動文明轉型,建立現代文明。這既是文明發展之必然,也是民族復興之要求。為此,清王朝開始推動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開始了構建現代文明的嘗試。戊戌變法失敗,標志著用和平方式推動現代文明建設行不通,由此爆發了辛亥革命。此后,清王朝被推翻,作為組織中國社會的古典國家力量崩塌,中國社會陷入一盤散沙的境地。

建立現代文明,首先必須將中國人民組織起來。作為現代政治組織力量的政黨,登上了中國歷史舞台。作為當時政黨組織的代表力量,由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國民黨,開啟了探索用政黨力量組織人民建立現代國家、推動現代社會的現代文明建構路徑。但是,國民黨大地主、大資本家的階級屬性,政黨派系林立及其所體現的黨軍矛盾等特點,導致孫中山先生逝世后國民黨背叛革命,將佔人民大多數的工農大眾推到了對立面,而黨軍矛盾也使其無法有效駕馭軍隊,最終導致國民黨以資本主義方式在中國構建現代文明的路徑無法取得成功。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讓中國共產黨堅決站在人民大眾一邊。以民主集中制為組織原則,讓中國共產黨擁有高度的組織紀律性。“黨指揮槍”原則和“支部建在連上”等措施,讓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些特點確保中國共產黨具備了領導人民和取得勝利的“法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選擇了用社會主義方式在中國建設現代文明,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了克服現代化建設的原始積累和高度組織化的需要與當時中國社會“一窮二白”“一盤散沙”特點之間的矛盾,中國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和單位社會體制,並經過二十多年努力,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完成了現代化建設的基礎任務。

然而,計劃經濟體制和單位社會體制,雖然能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原始積累和組織化基礎,卻不能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可持續發展動力。為此,中國共產黨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抉擇,經過不懈努力和探索,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中國取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並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之后,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正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以社會主義方式推進現代文明建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從“一窮二白”“東亞病夫”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落后的農業國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一的工業大國、制造大國,走過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

百年奮斗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現代文明的要素和形態,是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不斷得以生成和發展的。中國通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過程中,確立並發展了面向未來的人類現代文明的中國形態,從而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使中國人民成為了國家的主人,並經過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完成革命任務基礎上,為現代文明構建奠定了制度基礎,選擇了建設方式,明確了價值方向。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用國家力量和政黨力量實現了對人民的組織,並通過建立計劃經濟體制和單位社會體制,完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階段任務。

改革開放之后,為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黨的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從而使人民群眾的主體性調動有了制度性基礎,開啟了中國的現代市場建設。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經濟領域的組織方式由行政化手段向市場化手段轉變,社會多樣性和多元性傾向不斷加強。為有效建構社會秩序,黨的十五大作出了依法治國的決定,標志著現代國家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依法治國的推進,使中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這就要求作為領導力量的中國共產黨也必須適應這一變化。為此黨的十六大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黨章,推進了執政黨建設的創新和發展。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網絡社會興起,社會多樣性和相對自主性進一步發展,為此黨的十七大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體現著現代社會建設有了實踐創新。

至此,作為現代文明主體要素的政黨、國家、社會和市場全部生成。

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內容,也在此過程中不斷得到發展。由改革開放初期強調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逐漸發展到黨的十七大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建設生態文明。后來黨中央將這五大建設成果分別稱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

這就意味著,在黨的十八大之前,作為現代文明的內容要素基本生成。然而不論是在主體方面,還是在內容方面,作為現代文明的要素,各要素的功能發育以及彼此之間的內在有機化都還不足。面向未來的人類現代文明的中國形態發展,已經到了從具體要素生成階段向整體形態發展階段躍升的時候了。

此時,黨的十八大召開。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確定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提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隨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其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緊接著,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作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定,分別從制度維度和組織維度將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固定下來。

正是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現代文明形態從具體要素生成階段向整體形態發展階段實現躍升。其中,“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的組織手段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推動各要素之間實現內在有機化的同時,現代文明機制的要素也已完備。

至此,作為現代文明的主體要素、內容要素和機制要素全部生成,它們之間的有機關系也基本確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制度化的方式對此予以了確認。面向未來的人類現代文明的中國形態“四梁八柱”基本生成。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調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所形成的面向未來的人類現代文明的中國形態,上升到“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高度來把握和理解。

這意味著,這一經過百年奮斗孕育而成的現代文明新形態,不僅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將對人類文明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不忘本來 吸收外來 面向未來

歷史學家將處於不同文明發展狀況並承載著推動文明發展使命的人類群落,稱之為文明體。文明體的興衰,與其所承載的文明密切相關。當順應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從而使其所擁有的文明具有先進性時,文明體就興旺,否則就將衰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就在於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能夠使中華民族在構建現代文明過程中,遵循了中華文明歷史邏輯、現代化發展邏輯和共產主義運動邏輯,做到了不忘本來、吸收外來和面向未來的有機結合。

一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使文明轉型擁有了支撐力量,使文明建設獲得了領導力量。人類文明從古典向現代轉型,或是以社會或是以國家作為支撐力量,中華文明的轉型創造了以政黨力量作為支撐的方式。現代文明建設,既要保証整體發展,又要調動各方力量。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僅明確了中國現代文明發展的方向,而且提供了文明轉型的支撐,保証了文明轉型的成功。

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建構方式,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創造性地做到了統攬全局、協調各方,既保証了多元一體,又做到了多方協同。因此,中國共產黨成為了面向未來的人類現代文明的中國形態形成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

二是堅持社會主義原則,使中國傳統的人本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人民中心理念得到了有機統一,做到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每一個階段,中國的文明轉型和文明建設任務都能夠得到人民的支持,也能夠造福於人民,從而使面向未來的人類現代文明的中國形態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獲得了主體力量和強大動力。

三是遵循現代文明建構的規律,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夠充分調動各種力量,充分吸收各方智慧。雖然我們是以社會主義方式來建設現代文明,但是我們並不排斥資本主義方式所創造出來的現代文明成果,以及所體現出來的現代化發展規律。

因此,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中國一方面對內堅持改革,做到在黨的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揮勞動、資本、市場、技術和數字等各方面要素作用,為人民服務。另一方面對外堅持開放,做到充分吸收發達國家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管理經驗、技術成果和資金資源等內容,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正是由於我們遵循了現代化發展規律,面向未來的人類現代文明的中國形態的構建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強了現實基礎。

四是遵循自身文明發展的邏輯,能夠走自己的路,把握自身發展的節奏。作為后發國家,推動現代化發展存在著兩種方式:或是按照別人開出的“藥方”來做,或是遵循自身發展的邏輯來走。中國選擇了后者。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通過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使中國人民站起來,又通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並在此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從而在構建面向未來的人類現代文明的中國形態的過程中,做到了按照自己方式,有節奏地、從容地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為人類文明發展指明方向

正當中國全力沖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之際,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中國共產黨所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從理念走向現實。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國共產黨將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時的中心工作,隻經過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戰略性成果。反觀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疫情防控過程中不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而是以資本為中心,導致疫情防控工作陷入泥潭。

在疫情防控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經受住了考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得到了彰顯。與此同時,作為技術革命最新成果的數字技術,也在中國得到了充分應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洗禮”中,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僅在價值上和制度上得到了檢驗,更在技術上得到了發展。這也標志著,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發展階段之后,不僅要堅持已有的價值和制度,還將在工業化基礎上積極推動數字化發展。

如果說在工業化時代,我們更多是處於追趕地位,那麼進入數字化時代,中國在數字技術應用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做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判斷,並強調在新發展階段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數字化轉型和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就是其中一項重要任務。

如果說在傳統現代文明發展過程中,是以資本為中心和以工業化為手段的話,那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體現出的以資本為中心的弊病,使我們看到,“以人民為中心”應該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特征。同時,從生產力發展趨勢來看,數字技術等新科技也將成為人類文明下一階段發展的技術支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進入新時代之后所體現出來的價值特征和技術特點,具有著全球性的世界意義。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創造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二是對於全人類發展來講,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本質就是要堅持以最大多數的世界人民為中心,而不是以少數人為代表的資本力量為中心,而數字技術等新科技使世界各國結成了地球村,使人類連接得更為緊密。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堅持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及代表著新時代最新生產力的數字技術等新科技,正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追求和技術基礎。

從文明發展的趨勢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將同頻共振,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產生深遠影響,進而引領人類文明形態的發展方向。 (作者為上海高校智庫-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責編:代曉靈、梁秋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