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浦東——

全力做強創新引擎

本報記者  季覺蘇  謝衛群

2021年08月10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上海浦東,張江科技園區,超強超短激光實驗室。質子加速,電子加速,等離子體高次諧波和阿秒脈沖產生實驗正在進行,“羲和”激光裝置泛出一陣陣流線型紅光,如夢似幻。

這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打造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的首批重大項目,是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平台之一,也是中國科學領域的大國重器。

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升產業鏈水平,為確保全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多作新貢獻。”

按照中央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要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浦東新區正全力做強創新引擎,搶佔自主創新高地。

為原始創新提供基礎支撐,大科學設施撬動關鍵技術突破

“自主創新,關鍵在原始創新。原始創新最重要的就是基礎科學領域的發現和創造,而為其提供支撐的,正是大科學設施。”上海市科創辦相關負責人說。

“羲和”激光裝置就是一個支撐點。在光子科研領域,之前可達到的最高功率為10拍瓦,而“羲和”激光裝置在建設期間的2017年10月24日,就實現10.3拍瓦激光放大輸出﹔2019年12月7日,裝置平均峰值功率達11.7拍瓦,最高達12.9拍瓦。

這意味著什麼?研究人員解釋,這個輸出功率,相當於10個太陽輻射到地球的總功率匯聚到一根頭發絲上。7月22日,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基於該裝置所做的小型化自由電子激光研究成果,作為封面文章刊登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志上。《科學》雜志將其列為國際上自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發明以來,在激光脈沖功率提升方面取得的第五大裡程碑式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副所長冷雨欣說:“未來,‘羲和’激光裝置還可以對生物中活性成分的運動探測成像,揭示生命的奧秘﹔研發激光質子刀,進行癌症治療﹔產生反物質,一探天體物理和宇宙的起源。”

在浦東,這樣的大科學設施正在形成集群。目前浦東建成和在建的此類大科學設施共有10個,2021年上半年軟X射線實現2.0納米波長自由電子激光放大出光,硬X射線項目完成首套超導加速器模組總裝。此外,還在積極爭取新布局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因為這些設施,吸引著多元創新主體不斷加入,由點及面,進一步擴大創新之勢:李政道研究所今年將投入試運行,上海交通大學張江高等研究院年內將竣工,上海處理器技術創新中心、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大NK功能型平台等重點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不止於此,“推動超大規模開放算力、智能汽車研發應用創新平台落戶”“積極參與、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開展全球科技協同創新”……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浦東還將有許多原創性科技項目落地。

集聚更高能級總部,打造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重要樞紐

張江機器人谷,1000平方米的展廳裡既安靜又充滿動感:機器人沖咖啡、做手術、拼魔方……種種黑科技,令人仿佛置身未來世界。

張江的部分園區還在緊鑼密鼓建設中,但已吸引眾多機構競相入駐。身處浦東新區中心腹地,張江科學城中心板塊,北距張江人工智能島僅8公裡,南鄰先進制造業集聚的康橋西區,同時擁有5G運營商中國電信園區……再過1至2年,具備孵化器、產業鏈和配套商業服務的機器人創新中心將全新登場。

多家跨國科創企業看到了機會。今年7月,在倫敦、芝加哥等地設立了海外分支機構,產品出口20多個國家的上海傅利葉智能有限公司,將總部搬入張江機器人谷。投資1.5億美元的ABB超級工廠,預計2022年第一季度全面投入運營並產出。未來,這裡將創造出“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制造模式。

從技術攻關到產品研發,從投入生產到拓展市場,浦東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人工智能創新鏈,人工智能企業數量佔上海1/3,2020年全區人工智能產業規模910億元,佔上海40%。

不只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浦東在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等領域也實現了產業鏈的全面發展。經過多年發展,浦東集成電路產業已覆蓋設計、制造、封裝測試、裝備材料等各環節。據介紹,全球晶圓代工前五的企業有2家總部設在張江﹔全球半導體裝備廠商十強中有6家在張江設立總部、研發中心﹔全國芯片設計企業十強中有7家在張江設立總部、研發中心。2020年,浦東集成電路產業規模1471億元,增長20.5%,佔全市71%,佔全國1/6。

浦東生物醫藥領域也呈全面發展之勢,創新人才、研發機構、創新鏈條、產業體系都較為完備。全國15%的原創藥和10%的創新醫療器械誕生於此。“十三五”期間,浦東有7個一類新藥獲批上市,佔全國近15%﹔每年將近40個一類新藥進入臨床試驗,佔全國約20%。

發展更高能級的總部經濟,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重要樞紐,浦東瞄著這一目標開始布局。“我們鼓勵浦東的總部企業,把消費、結算、新型貿易業務等整合到現有的總部業務中。”浦東新區商務委副主任曹磊說。全球新型材料科技公司——科思創最新的業務調整與此不謀而合。“去年,我們對位於浦東的地區總部進行了升級,從管理型地區總部升為集投資、管理、經營和研發於一體的綜合性地區總部。”科思創(上海)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雷煥麗說,“浦東高效、開放、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發展環境和顯著的人才優勢,有助於我們提升全球創新力和競爭力。”

尋找政府與市場推動創新的結合點,激發社會創新潛能

醫藥和醫療器材制造商強生公司的創新中心設在浦東。強生安排自家員工去其他公司“兼職”,順便還完成了該公司的融資。“這種方式實際上是多方共贏的。”強生首批“兼職”員工王洋說,“行業頭部公司和細分領域的初創公司各有優勢,如今的創新越來越需要通力合作。”

7月29日,浦東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計劃發布,首批20個項目幾乎都聚焦關鍵產業。除了強生,還有微軟、百度、中國商飛等企業加入。“浦東的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計劃,就是要發揮大企業的創新資源和全球創新網絡優勢,集聚、培育、孵化創新鏈上的中小科技企業,開展協同創新。”浦東新區副區長吳強說。

緊隨這一計劃,浦東將出台12條支持措施,大企業和中小科技企業各有側重點:在項目建設、空間保障、運營績效、引進國際前沿項目等6個方面支持大企業﹔在降低融資成本、技術創新支持、國資股權投資、知識產權保障等6個方面扶持小企業。在吳強看來,“這個計劃中,企業依然是創新主體,政府做了資源整合工作。”

如何找准政府與市場推動創新的結合點,浦東始終在探索。據介紹,浦東的重點企業研發機構和外資研發中心已集聚966家,今年有望突破1000家,他們都有可能在幾年之內快速成長,在具體領域實現爆發式增長。今年,還有22家中外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正在醞釀推進中。

浦東正進一步優化創新生態環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越來越強。2017年,集中負責專利、商標、版權管理與保護的中國(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以下簡稱“浦東保護中心”)成立,4年來,已經有超過1萬家(次)企業前來咨詢,備案申請主體達到了977家。

手握“腫瘤測序技術”的海歸博士后王維鋒及創業團隊,僅用70天時間就拿到了醫療器械產品批件。浦東保護中心通過“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為企業提供了專利預審服務,為產品上市打通關鍵通道。“這真是一項接地氣的服務,不僅保護了公司的發明創新,也為我們贏得了國際市場競爭的先機。”王維鋒說。

浦東保護中心未來將實施更大力度的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並設立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知識產權服務站,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浦東擬上市科創企業,都可能是未來產業的主力軍,所以需要用更完善的制度對他們的技術競爭力提供保護。”浦東新區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瑛說。

新的歷史方位下,浦東目標堅定,思路清晰。蓄勢待發的浦東,未來可期。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10日 01 版)

(責編:周洪業、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