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 毅
2021年08月05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期,我國多地持續遭遇強降雨,防汛形勢十分嚴峻。今年汛期的天氣氣候有什麼特點?今后雨情汛情情況如何?防汛減災應注意哪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
進入主汛期以來我國東部地區降水基本呈現北多南少分布,極端暴雨多發
今年入汛以來,我國多地遭遇強降雨。7月17日至22日,河南省遭遇強降雨,累計雨量大、持續時間長、短時降雨強、極端性突出,有19個縣市日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造成嚴重影響。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介紹,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進入主汛期以來(6月1日至7月31日),我國東部地區降水基本呈現北多南少分布。黑龍江西部、內蒙古中東部局部、京津冀大部、河南大部、山東西北部、江蘇局部、浙江北部等地偏多50%以上,河南北部局部甚至偏多2倍以上,極端性強。而江南南部、華南大部、西北地區大部降水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
陳麗娟表示,2020年秋季至2021年春季,赤道中東太平洋發生了一次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海水表面溫度比常年平均狀況持續偏低。通常,拉尼娜事件衰減年的夏季,有利於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北,引導更多水汽輸送到我國北方地區,從而使北方降水較常年偏多。
此外,今年以來全球氣候總體異常的特征顯著,尤其是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更加明顯。除了我國華北、黃淮地區極端暴雨多發,6—7月全球多地也出現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陳麗娟說:“縱觀今年以來全球的氣候形勢,冬季、春季、夏季都出現了顯著的氣候異常事件。異常天氣氣候事件不斷涌現,原因是多方面的,大氣環流的組合異常是直接原因,而氣候變暖加劇了氣候系統的不穩定,使某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增大。”
全球變暖導致一些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強度增大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氣候聲明,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約1.2攝氏度。2011—2020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暖的10年,最暖的6年都出現在2015年至2020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評估報告指出,全球變暖導致一些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強度增大。
“大量研究証實,隨著氣候變暖,大氣層在飽和前可容納更多水汽,導致極端強降水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歷史數據統計顯示,近幾十年北半球極端高溫事件發生頻率增加。”國家氣候中心從事氣候變化研究的韓振宇博士說。
韓振宇表示,最新的氣候模式未來預估模擬表明,全球大部分陸地區域的極端高溫事件將增多,極端低溫事件將減少﹔熱浪發生的頻率更高,時間更長。隨著全球平均表面溫度上升,中緯度大部分陸地地區和濕潤的熱帶地區的極端降水事件很可能強度加大、頻率增高﹔干濕地區之間和干濕季節之間的降水差異將會增大。
氣候預估顯示,未來在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情景下,到21世紀末,陸地區域高溫熱浪事件的發生概率將是現在的5—10倍,陸地區域極端降水量將增加約20%。受此影響,我國極端降水量將增加約21%,東部沿海受台風影響地區將增加1倍,而與此同時全國受干旱影響的農田面積可能會增加1.5倍以上。
“越來越多的氣象專家都形成一個共識:雖然不能將每一次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都歸咎為氣候變暖,推導出直接的因果關系,但每一次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都在向人類敲響警鐘——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給自然生態環境和人類經濟社會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和風險,是全球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說。
預測顯示今年盛夏氣候狀況總體偏差,防汛警惕性不能放鬆
陳麗娟介紹,國家氣候中心從今年2月開始對汛期氣候進行滾動預測,在5月的滾動預測意見中,將氣候年景的預報由“一般到偏差”調整為“偏差”。6月底發布的盛夏(7—8月)預測信息指出:“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旱澇災害較重。主要多雨區位於西北地區中東部、內蒙古大部、華北、東北、黃淮、江淮東部、江南東北部、西南地區東部和北部、江漢大部及華南南部等地。”
陳麗娟表示,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8月份影響我國天氣氣候的東亞季風環流系統的階段性變化比較大,但總體還是有利於我國降水呈現南北兩條雨帶,北方雨帶受西風帶槽脊波動和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階段性西伸北抬的影響,而南方雨帶主要受到台風活動和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階段性南落的影響。預計新疆西部、內蒙古、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東部、黃淮北部、江淮、江南、華南北部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有2—3個熱帶氣旋登陸或顯著影響華南和東南沿海地區。
“防汛的警惕性不能放鬆。”陳麗娟說。
7月30日,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組織召開今年7月河南極端暴雨研討會。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在研討會上表示,要在提高預報精准度和時效方面繼續組織開展科研攻關,要強化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的意識,提高應對能力,特別是加強對災害性天氣的警惕性。
當前,我國正處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專家建議,各地各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強化災害隱患巡查排險,加強重要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提高降雨、台風、山洪、泥石流等預警預報水平,抓細抓實各項防汛救災措施。對於公眾而言,應該及時關注氣象預報預警,提升防災減災的意識和能力。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05日 0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